正在加载图片...
2019年第11期李建字,等:饱和回填砂及深厚软土地基同步加周技术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中的应用 .55 穿透深厚回填砂及深层软黏土,所以竖向排水系 岛内区降水井间距30m,正方形布置,四口降水 统须且备穿透能力强、打设深度深的特点:二是 井中心布置一口观测井,降水井及观测井布置见 合理设置降水井的间距,使回填砂中的水位近似 图5。观测井水位观测结果见图6, 回填砂原水 竖直下渗。 位-5.0m,降水36d达到设计要求水位-16.0m 3地基处理加固效果(以西人工岛为例) 降水速率约0.3md。达到设计降深后,维持设计 3.1水位、沉降及孔被水压力监测 要求水位的抽水量较小,后期主要抽排下卧软土 圆筒和连接圆筒的隔仓各布置一口降水井 中“挤压 水以及钢圆筒围堰渗水(锁口渗水)。 X·099999g999o00oo0999 · Q0000000000000000090008059 注:1降水井:2一现测并 图5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Fig.5 Plan of dewatering well 磁环设置的初始标高分别为-17.0m、-20.0m 2040 60 8010120 -23.0m、-26.0m、-29.0m、-32.0m、-35.0m -38.0m、-41.0m,分别定名为19号磁环,各 磁环监刷沉降见图815号磁环外干数+中沉路 量较大 平均每米沉降率为13% 6-7号磁环处 于粉质黏土或黏土中沉降量較小,平均每米沉路 率为1%-3%,8号磁环处于底部黏土层且未设置 排水板.平均每米沉隆名仅0.5修.9号磁环外于 图6水位观测结果 黏土与底部砂层交界处 沉降可忽略。 分层沉降 Fig.6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resul 表明软土加固效果显著.同时深层黏土及粉质黏 人工岛填筑至-5.0m完成塑料排水板的施 土在超大预压荷载下设置排水通道是有一定排水 工后设置沉降盘,监测后期堆载及降水期间的沉 周结作用的。最下部密实沙即在大荷载作用下 路。插板期间平均沉隆613mm.堆载及隆水期间 也未见沉降 沉降见图7,监测数据表明堆载及降水期间沉除 1486-2278mm,平均1828mm,地基总体平均 50 150 2020 沉降为2441mm,卸载前一周平均沉降速率 2.0mmd,三点法、双曲线法和ASAOKA法推算 的沉降固结度均> 909 后残余沉降<20cm 施工期消除沉降效果显著。插板后开始分级堆载 分级堆载50d后开始降水,降水36d达到设计 20m 降深,即86d达到满载.图7可见分级堆载及降 2500 水期间(086d)沉降速率最快,满载后沉降速率 逐步降低并收敛。人工岛布置9组分层沉降,9 图7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 组沉降规律相近,选择其中1组进行分析,沉隆 Fig.7 Settlement change with time C)1994-2019 China Academie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2019 年第 11 期 图 6 水位观测结果 Fig. 6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result 图 5 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Fig. 5 Plan of dewatering well 图 7 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 Fig. 7 Settlement change with time 穿透深厚回填砂及深层软黏土,所以竖向排水系 统须具备穿透能力强、打设深度深的特点;二是 合理设置降水井的间距,使回填砂中的水位近似 竖直下渗。 3 地基处理加固效果(以西人工岛为例) 3.1 水位、沉降及孔隙水压力监测 圆筒和连接圆筒的隔仓各布置一口降水井, 岛内区降水井间距 30 m,正方形布置,四口降水 井中心布置一口观测井,降水井及观测井布置见 图 5。观测井水位观测结果见图 6,回填砂原水 位-5.0 m,降水 36 d 达到设计要求水位-16.0 m, 降水速率约 0.3 m/d。达到设计降深后,维持设计 要求水位的抽水量较小,后期主要抽排下卧软土 中“挤压”水以及钢圆筒围堰渗水(锁口渗水)。 人工岛填筑至-5.0 m 完成塑料排水板的施 工后设置沉降盘,监测后期堆载及降水期间的沉 降。插板期间平均沉降 613 mm,堆载及降水期间 沉降见图 7,监测数据表明堆载及降水期间沉降 1 486~2 278 mm,平均 1 828 mm,地基总体平均 沉降为 2 441 mm,卸载前一周平均沉降速率 < 2.0 mm/d,三点法、双曲线法和 ASAOKA 法推算 的沉降固结度均 > 90%,工后残余沉降 < 20 cm, 施工期消除沉降效果显著。插板后开始分级堆载, 分级堆载 50 d 后开始降水,降水 36 d 达到设计 降深,即 86 d 达到满载,图 7 可见分级堆载及降 水期间(0~86 d)沉降速率最快,满载后沉降速率 逐步降低并收敛。人工岛布置 9 组分层沉降,9 组沉降规律相近,选择其中 1 组进行分析,沉降 磁环设置的初始标高分别为-17.0 m、-20.0 m、 -23.0 m、-26.0 m、-29.0 m、-32.0 m、-35.0 m、 -38.0 m、-41.0 m,分别定名为 1~9 号磁环,各 磁环监测沉降见图 8,1~5 号磁环处于软土中沉降 量较大,平均每米沉降率为 13%,6~7 号磁环处 于粉质黏土或黏土中沉降量较小,平均每米沉降 率为 1%~3%,8 号磁环处于底部黏土层且未设置 排水板,平均每米沉降率仅 0.5%,9 号磁环处于 黏土与底部砂层交界处,沉降可忽略。分层沉降 表明软土加固效果显著,同时深层黏土及粉质黏 土在超大预压荷载下设置排水通道是有一定排水 固结作用的。最下部密实砂即使在大荷载作用下, 也未见沉降。 注:1—降水井;2—观测井 1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水 位/m 时间/d 0 806020 12040 100 0 500 1 000 1 500 2 000 2 500 沉 降/m m 时间/d 0 50 100 150 200 250 CJ-6 CJ-5 CJ-4 CJ-3 CJ-2 CJ-1 李建宇,等:饱和回填砂及深厚软土地基同步加固技术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中的应用 · ·5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