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林业资源管理 第6期 同斑块类型的非随机性或聚集程度。蔓延度指数用和相互制约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 均呈上升趋势,由1999年的75.75升至2017年的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对土地资源 81.06,共增加了5.31,说明各个景观类型空间连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用地需求,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地 性增强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少,主要是优势景观类利用结构。199-2017年间,竹山县国内生产总值 型林地面积增加的原因。 呈上升趋势,由1999年的8.67亿元到2017年的 94.72亿元,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999年的 4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 10.57倍,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使生产规模 4.1主成分分析 不断扩大,工业企业不断增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利用1999—2017年竹山县统计年鉴资料,运用引起了土地资源在产业上的重新分配,从而导致了 SPSs190软件对选取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在工业发展前期,第一产业 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根据主成分特征值>1且累的比重最大,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随着工业 计贡献率≥80%,依次提取主因子提取的2个主成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用地和农业劳动力不断向第 分的特征值分别为6.33和1.25,方差贡献率分别二、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二、第三产业绝大多数依附 为79.10%和13.17%,累计贡献率达92.27%。主于建筑用地之上,所以所需的建筑用地随之增加。 成分载荷是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载荷系研究区的农林牧渔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了生态坏境 数越大,说明因素对变量的影响越大。由表5可知,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森林资 除了常驻人口和粮食总产量外,其他6个指标在第源得到较好的保护的同时裸地逐渐减少,林地面 成分有较高的载荷,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积逐渐增加。 资及农林牧鱼总资产等指标相对载荷较大,即第一 人口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一直是土地 主成分可以概括为社会经济发展型因子,表明研究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的主题之一,人口增长与区域 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年末土地利用变化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联系。在土地 总人口、粮食产量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在第二主成利用这一开放系统中,人类既是土地利用系统结构 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农业生产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系统输出产品的消费者。 的主要驱动之一。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研究区人口数量由1999年的 42.56万人到2017年46.52万人,增加了3.96万 表5主成分因子载荷表 人,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居住用地的扩大和对土 Tab. 5 Load tabl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s 地利用系统输出产品需求量增加,最直接的需求就 主成分1 主成分2 是对粮食产量的需求,而增加粮食产量最直接的方 生产总值 法就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9—2017年,研究区 地方财政收入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呈上升趋势,但研 固定资产投资 0.997 0.006 究区的耕地面积不升反降,说明其他农作物播种面 年末总人口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积大量减少,大部分转出为林地和建筑用地,少部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0.994 分变为粮食作物播种用地。因此,人口增长是农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粮食产量 0.656 0.297 5结论 4.2驱动力分析 1)1999-2017年间,竹山县土地利用发生了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较大变化,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面积均呈上升趋 要指标,而社会经济坏境与土地开发利用是相互作势,林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所占面积比例上升林业资源管理 第 6期 同斑块类型的非随机性或聚集程度。蔓延度指数 均呈上升趋势,由 1999年的 7575升至 2017年的 8106,共增加了 531,说明各个景观类型空间连通 性增强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少,主要是优势景观类 型林地面积增加的原因。 4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 41 主成分分析 利用 1999—2017年竹山县统计年鉴资料,运用 SPSS190软件对选取的 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根据主成分特征值 >1且累 计贡献率≥80%,依次提取主因子,提取的 2个主成 分的特征值分别为 633和 125,方差贡献率分别 为 7910%和 1317%,累计贡献率达 9227%。主 成分载荷是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载荷系 数越大,说明因素对变量的影响越大。由表 5可知, 除了常驻人口和粮食总产量外,其他 6个指标在第 一成分有较高的载荷,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 资及农林牧鱼总资产等指标相对载荷较大,即第一 主成分可以概括为社会经济发展型因子,表明研究 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年末 总人口、粮食产量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在第二主成 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农业生产也是土地利用变化 的主要驱动之一。 表 5 主成分因子载荷表 Tab5Loadtableofprincipalcomponentfactors 指标 主成分 1 主成分 2 生产总值 0994 0043 地方财政收入 0983 -0003 固定资产投资 0997 -0006 年末总人口 -0162 096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0983 -0144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0994 -0028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0984 0156 粮食产量 0656 0297 42 驱动力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 要指标,而社会经济坏境与土地开发利用是相互作 用和相互制约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对土地资源 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用地需求,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地 利用结构。1999—2017年间,竹山县国内生产总值 呈上升趋势,由 1999年的 867亿元到 2017年的 9472亿元,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 1999年的 1057倍,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使生产规模 不断扩大,工业企业不断增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引起了土地资源在产业上的重新分配,从而导致了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在工业发展前期,第一产业 的比重最大,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随着工业 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用地和农业劳动力不断向第 二、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二、第三产业绝大多数依附 于建筑用地之上,所以所需的建筑用地随之增加。 研究区的农林牧渔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了生态坏境 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森林资 源得到较好的保护的同时,裸地逐渐减少,林地面 积逐渐增加。 人口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一直是土地 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的主题之一,人口增长与区域 土地利用变化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联系。在土地 利用这一开放系统中,人类既是土地利用系统结构 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系统输出产品的消费者。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研究区人口数量由 1999年的 4256万人到 2017年 4652万人,增加了 396万 人,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居住用地的扩大和对土 地利用系统输出产品需求量增加,最直接的需求就 是对粮食产量的需求,而增加粮食产量最直接的方 法就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99—2017年,研究区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呈上升趋势,但研 究区的耕地面积不升反降,说明其他农作物播种面 积大量减少,大部分转出为林地和建筑用地,少部 分变为粮食作物播种用地。因此,人口增长是农业 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5 结论 1)1999—2017年间,竹山县土地利用发生了 较大变化,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面积均呈上升趋 势,林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所占面积比例上升 8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