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就像是弓弩待发;每写一个点,就像石头从高耸的山峰顶上坠落;屈折像钢钩般 遒劲有力:每写一次连笔,就像经历万年的枯藤,苍劲古朴:每次写到放纵之处, 就像急步趋行,突然而至。宋翼原来写的字丑态百出,晋朝太康时有人在许下打 开钟繇的墓穴,就得到了《笔势论》,宋翼认真阅读,根据书上的方法学习书法, 后来名声大振。想要写好楷书和行书,都是根据这个方法来学习的。 如果想学草书,又有别的方法。应该做到先缓慢后急促,字体的形态就像龙 像蛇一样,虽相互勾连,连绵不断,仍然应该讲究起伏变化,用笔也不能让齐平 大小都不变。每写一个字,该有点的地方,就要先考虑到其他的字,然后将点写 到该写的地方,那个点应该悬空落笔来写。写草书,还应将篆书、汉隶和古隶相 杂在一起,也不能草草从事,应让墨迹深入纸面。如草草从事,意蕴就会显得浅 薄,而笔画就浮在纸面了。只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这种写法,只不过用 击石波来写。击石波,就是指没有波势变化。同时,汉隶中波画被称为隼尾波的, 钟繇的《太山铭》和《魏文帝受禅碑》里就已经有这种书体了。 写字首先应将汉隶、章草揉进楷书中,充分表达人的气韵,如果直接写就成 俗字,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我幼年的时候学习卫夫人的字,还说有大能耐: 等到渡过长江游历名山,看了李斯、曹喜等人的字,后来到了许下,看到了钟繇、 梁鹄的字,再后来到了洛下,看到了蔡邕《石经》三体字,最后在堂兄王恰那里 看到张昶的《华岳碑》,才明白学习卫夫人的字,只是荒废岁月而已。于是改学 他人,在各种碑体中学习。 这年五十三岁,担心在世时间有限,暂且写下来留给子孙后代吧。可以把它 收藏在石室里,希望不要传到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的人手里。 附 卫夫人《笔阵图》 卫夫人《笔阵图》分段释读 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1。昔秦丞相斯所见周穆王 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2。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3。故知达其 源者少,暗于理者多4。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 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5。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6。今删李斯《笔 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 复览焉7。 注释: 1、三端:在古代文化中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 银钩:本指书法中的“钩”这种基本笔画,因优美的笔画能表达出婉媚有力,故谓之“银钩”。 在本文中指代书法艺术本身,即古代“六艺”中之“书”也。 2、周穆王:西周国王,昭王之子,姓姬名满。 3、鸿都:东汉时的皇家藏书之所。 碣:石碑圆顶者谓之碣,此特指碑碣文字。就像是弓弩待发;每写一个点,就像石头从高耸的山峰顶上坠落;屈折像钢钩般 遒劲有力;每写一次连笔,就像经历万年的枯藤,苍劲古朴;每次写到放纵之处, 就像急步趋行,突然而至。宋翼原来写的字丑态百出,晋朝太康时有人在许下打 开钟繇的墓穴,就得到了《笔势论》,宋翼认真阅读,根据书上的方法学习书法, 后来名声大振。想要写好楷书和行书,都是根据这个方法来学习的。 如果想学草书,又有别的方法。应该做到先缓慢后急促,字体的形态就像龙 像蛇一样,虽相互勾连,连绵不断,仍然应该讲究起伏变化,用笔也不能让齐平 大小都不变。每写一个字,该有点的地方,就要先考虑到其他的字,然后将点写 到该写的地方,那个点应该悬空落笔来写。写草书,还应将篆书、汉隶和古隶相 杂在一起,也不能草草从事,应让墨迹深入纸面。如草草从事,意蕴就会显得浅 薄,而笔画就浮在纸面了。只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这种写法,只不过用 击石波来写。击石波,就是指没有波势变化。同时,汉隶中波画被称为隼尾波的, 钟繇的《太山铭》和《魏文帝受禅碑》里就已经有这种书体了。 写字首先应将汉隶、章草揉进楷书中,充分表达人的气韵,如果直接写就成 俗字,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我幼年的时候学习卫夫人的字,还说有大能耐; 等到渡过长江游历名山,看了李斯、曹喜等人的字,后来到了许下,看到了钟繇、 梁鹄的字,再后来到了洛下,看到了蔡邕《石经》三体字,最后在堂兄王恰那里 看到张昶的《华岳碑》,才明白学习卫夫人的字,只是荒废岁月而已。于是改学 他人,在各种碑体中学习。 这年五十三岁,担心在世时间有限,暂且写下来留给子孙后代吧。可以把它 收藏在石室里,希望不要传到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的人手里。 附 卫夫人《笔阵图》 卫夫人《笔阵图》分段释读 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1。昔秦丞相斯所见周穆王 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 2。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3。故知达其 源者少,暗于理者多 4。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 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 5。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6。今删李斯《笔 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 复览焉 7。 注释: 1、三端:在古代文化中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 银钩:本指书法中的“钩”这种基本笔画,因优美的笔画能表达出婉媚有力,故谓之“银钩”。 在本文中指代书法艺术本身,即古代“六艺”中之“书”也。 2、周穆王:西周国王,昭王之子,姓姬名满。 3、鸿都:东汉时的皇家藏书之所。 碣:石碑圆顶者谓之碣,此特指碑碣文字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