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勉励、赞赏、慰勉、恩宠、推崇、敬重、崇拜”等。例如 体例上总都有“人物传”一项,即有选择地记述本地一个时期内的各个方面的著名人物的生 平事迹,其中对那些优秀人物更是褒扬有加。(1994年第4季度《人民日报》) (26)美国前任贸易代表卡拉·希尔斯女士、现任贸易代表坎特先生,都对她推崇有加,称她“既是国家 利益坚定的维护者,又是坚韧的谈判者”。(1994年《报刊精选》08) 再比如,同样是“爱”,“爱”类动词的关涉度越强,被“有加”附加的频率也就越高。例如 (27)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他们疼爱有加,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生活要求,唯恐“委屈”了他们,真 是要星星不给摘月亮。(1995年11月《人民日报》) (28)祖斐见她惊惶失措,反而放下心来,这分明是个业余者,祖斐一向对女同胞友爱有加,便放她一马, 急步走开。(亦舒《异乡人》 看似这些“爱”类动词都可以后附“有加”组成“X有加”格式,其实“爱”类动词后面附加 有加”的频率差异极大。下面是“人民网”中各个“爱”类动词后附“有加”的用频④ 表 疼爱7013宠爱4553关爱3846珍爱2201钟爱1362偏爱811 怜爱507厚爱456涮爱160慈爱 60亲爱 57友爱 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有加”附缀化的日益定型,在当代汉语中,这种搭配选择限制正在 逐渐淡化。比如,同样是表示“热情”,从陈述对待义已逐渐扩展到强调性状义,随着对待义的 弱化和关涉对象的消失,二价形容词“热情”也逐渐转向一价。例如 (29)虽然旅行社对“十一”黄金周旅游保持低调,认为不会有“井喷”,但上海的航空、铁路部门对黄金周 依然热情有加。(新华社2003年9月《新闻报道》) (30)而外国客人夸赞最多的正是利泰人,说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的服务人员,都是训练有素,精 明能干,待客彬彬有礼,热情有加,令仪令色,这是最令他们感到亲切的。(1998年《人民日报》) 不但没有任何关涉义的心理动词可以附加“有加”,状态形容词也都可以被后附。例如: (31)员工拾金不昧再塑景区正能量,让游客失主感动有加。(《呀诸达再塑“正能量”寻返万元财物感动 失主》2014-11-25海南视窗) (32)30万元,90%的京城个体书摊以此作为进货首选渠道,生意红火有加。(1994年《市场报 当然,这类搭配扩展化的“X有加”,在北大语料库和人民网中出现频率都还不太高。 总之,现代汉语“X有加”格式已经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包括修饰性、限制性甚至指称 性成分,这充分表明“有加”的附缀化乃至“X有加”的构式化,现在已经趋向于成熟了。 3.“有加”的发展与演化 本节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和揭示“有加”的附缀化倾向以及“X有加”的构式化。 3.1从跨层短语到施与动词 从“有加”的源义来看,“有”是“具有而存在”,“加”是“施与而增加”。一开始“加”不是 有”的直接成分,“加Y”才是“有”的宾语。例如 ④需要说明的是,在人民网中同一篇报道出现在不同的媒体和网站上,有时会在语料中重复出现,所 以,表中的数词并不是严格、精确的用频但是,由于同一文稿重复出现的现象,对各个动词都是一样,所以总 体的频率差异还是能够说明问题的。其实,表中的频率差异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从词义来看,“溺爱”的关涉 度并不比“珍爱、钟爱、怜爱、厚爱”低,只是受到搭配对象的限制,出现频率相对要低一些 中国语文 Nat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ba勉励 、赞赏 、慰勉 、恩宠、推崇 、敬重 、崇拜”等。例如 : (25)在内容体例上总都有“人物传”一项,即有选择地记述本地一个时期内的各个方面的著名人物的生 平事迹 ,其中对那些优秀人物更是褒扬查力』。(1994年第 4季度《人民日报》) (26)美国前任贸易代表卡拉 ·希尔斯女士、现任贸易代表坎特先生 ,都对她推崇有加,称她“既是国家 利益坚定 的维护者 ,又是 坚韧的谈判者 ”。(1994年《报刊精选》08) 再 比如 ,同样是“爱”,“爱 ”类动词的关涉度越强 ,被“有加 ”附加的频率也就越高。例如 : (27)做父母 、祖父母 的 ,对他们疼爱有加 ,总是 千方百计地满足孩 子的生活要求 ,唯恐 “委屈 ”了他 们 ,真 是要 星星不给摘月亮 。(1995年 11月《人 民 日报》) (28)祖斐见她惊惶失措,反而放下心来,这分明是个业余者,祖斐一向对女同胞 爱查力』,便放她一马 , 急步走开。 (亦舒《异乡人》) 看似这些“爱”类动词都可以后附“有加”组成 “x有加”格式 ,其实“爱”类 动词后 面附加 “有加”的频率差异极大 。下面是“人 民网”中各个“爱”类动词后附“有加 ”的用频④: 表 1 疼爱 7013 宠爱 4553 关爱 3846 珍爱 220l 钟爱 1362 偏爱 8l1 怜爱 507 厚爱 456 溺爱 160 慈爱 _ 60 亲爱 r 57 友 爱 l 从发展的角度看 ,随着“有加”附缀化的 日益定型 ,在 当代汉语 中,这种搭配选择限制正在 逐渐淡化 。比如 ,同样是表示“热情”,从陈述对待义已逐渐扩展到强调性状义 ,随着对待义 的 弱化和关涉对象的消失 ,二价形容词“热情 ”也逐渐转 向一价 。例如 : (29)虽然旅行社对“十一”黄金周旅游保持低调 ,认为不会有“井喷”,但上海的航空、铁路部门过黄金周 依然 监查地。(新华社 2003年 9月《新闻报道》) (30)而外国客人夸赞最多的正是利泰人,说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的服务人员 ,都是训练有素,精 明能干 ,待客彬彬有礼 ,热情有加 ,令仪令色 ,这是最令他们感到亲切的。(1998年《人民日报》) 不但没有任何关涉义的心理动词可 以附加“有加”,状态形容词也都可以被后附。例如 : (31)员工拾金不昧再塑景区正能量 ,让游客失主感 有加。(《呀诺达再塑“正能量”寻返万元财物感动 失主》2014—11—25海南视窗) (32)30万元,90%的京城个体书摊以此作为进货首选渠道 ,生意红 直力』。(1994年《市场报》) 当然 ,这类搭配扩展化的“x有加”,在北大语料库 和人民网中出现频率都还不太高 。 总之 ,现代汉语“x有加”格式 已经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 ,包括修饰性 、限制性甚至指称 性成分 ,这充分表 明“有加 ”的附缀化乃至“x有加 ”的构式化 ,现在已经趋 向于成熟了。 3.“有加”的发展与演化 本节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和揭示“有加”的附缀化倾 向以及 “x有加”的构式化。 3.1从跨层短语到施与动词 从“有加 ”的源义来看 ,“有”是“具有而存在”,“加 ”是 “施与而增 加”。一开始“加 ”不是 “有”的直接成分 ,“加 Y”才是“有”的宾语 。例如 : ④ 需要说明的是,在人民网中同一篇报道出现在不同的媒体和网站上 ,有时会在语料中重复出现,所 以 ,表 中的数词并不是 严格 、精确 的用频 ,但是 ,由于同一 文稿 重复 出现的现象 ,对 各个动 词都是 一样 ,所 以总 体 的频率差 异还是能够说 明问题 的。其实 ,表 中的频率差异也不 是绝对 的,比如 ,从词 义来 看 ,“溺爱 ”的关 涉 度并不 比“珍爱 、钟爱 、怜爱 、厚爱 ”低 ,只是 受到搭配对象 的限制 ,出现频 率相对要低一 些 。 · 302· 中 国 语 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