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天目山次生演替不同阶段动态变化研究 动态、演替格局的影响,焦点之一是探究群落演替过程中外来种和土著种的种群动态是否具 有显著差异( Meiners2007,2008; Pedro2010)。理论上讲,外来种与生活型相近的土著种 受到相同的密度制约效应和能量分配权衡机制的影响( Grime2001),在相似选择压的作用 下,无论是外来种或是土著种,其性状变异将源于相同的功能群( Huston1994),因此二者 在功能性状上不会产生显著性的差异( Ortega and Pearson2005)。 由于群落演替的研究需要至少数十年的固定样地调査数据,因此真正以时间序列取样来 研究上述科学问题所提供的案例一定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案例对于上述科学问题的阐述显然 是不充分的。群落生态学中一直采用“空间替代时间”( space for time)的方法进行群落 演替的硏究,而目前将这一方法用于针对上述假说的验证研究还未见报道 我们的课题拟以天目山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 荒废年限的样地中,外来种和土著种的丰富度、多度、生活史型和种群动态等的变化格局。 其具体目标是回答如下几个问题:①群落演替过程中外来种和土著种的种群动态是否具有显 著差异?②“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在研究此类问题中是否适用?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经度范围:119°24′11 21″,纬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 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年平均气温14.8~8.8℃;≥10℃积温5100~2500℃;年 降水量1390~1870mm,相对湿度76%~81%。西天目山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 暖湿型气候,四季分明,有利于植被生长。我们研究的次生演替也在天目山上屡见不鲜。 1.2课题提出与取样地点 本实验中所用的样地均在天目山管理局门口的荒地上,海拔约320m。按使用时间分为 三类样地。第一类样地所在荒地的停用时间最短,为年停用的小石子停车场,植被稀少且矮 小,品种较单一,可视为次生演替初级阶段:第二类样地所在荒地为07年年底停用荒废的 停车场,植被较第一类样地密集,品种较丰富,视为第二阶段;第三类样地所在荒地荒废时 间最久,02年就不再使用了,植被物种多且个体较大,出现了灌木,视为第三阶段 三块样地面积都较大,但均是在天目山管理局附近,因此海拔与经纬度以及其它外界因 素均可视为相同。 1第一阶段样地图 图2第二阶段样地图 Fig. 1 The picture of the secondary successions firstFig, 2 The picture of the secondary successions+ stagey second stage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天目山次生演替不同阶段动态变化研究 动态、演替格局的影响,焦点之一是探究群落演替过程中外来种和土著种的种群动态是否具 有显著差异(Meiners 2007,2008; Pedro 2010)。理论上讲,外来种与生活型相近的土著种 受到相同的密度制约效应和能量分配权衡机制的影响(Grime 2001),在相似选择压的作用 下,无论是外来种或是土著种,其性状变异将源于相同的功能群(Huston 1994),因此二者 在功能性状上不会产生显著性的差异(Ortega and Pearson 2005)。 由于群落演替的研究需要至少数十年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因此真正以时间序列取样来 研究上述科学问题所提供的案例一定是有限的,而有限的案例对于上述科学问题的阐述显然 是不充分的。群落生态学中一直采用“空间替代时间”(space for time)的方法进行群落 演替的研究,而目前将这一方法用于针对上述假说的验证研究还未见报道。 我们的课题拟以天目山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 荒废年限的样地中,外来种和土著种的丰富度、多度、生活史型和种群动态等的变化格局。 其具体目标是回答如下几个问题:①群落演替过程中外来种和土著种的种群动态是否具有显 著差异?②“空间替代时间”方法在研究此类问题中是否适用?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 21″,纬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 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 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年平均气温 14.8~8.8 ℃;≥10℃积温 5100~2500℃;年 降水量 1390~1870mm,相对湿度 76 %~81 %。西天目山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 暖湿型气候,四季分明,有利于植被生长。我们研究的次生演替也在天目山上屡见不鲜。 1.2课题提出与取样地点 本实验中所用的样地均在天目山管理局门口的荒地上,海拔约 320m。按使用时间分为 三类样地。第一类样地所在荒地的停用时间最短,为年停用的小石子停车场,植被稀少且矮 小,品种较单一,可视为次生演替初级阶段;第二类样地所在荒地为 07 年年底停用荒废的 停车场,植被较第一类样地密集,品种较丰富,视为第二阶段;第三类样地所在荒地荒废时 间最久,02 年就不再使用了,植被物种多且个体较大,出现了灌木,视为第三阶段。 三块样地面积都较大,但均是在天目山管理局附近,因此海拔与经纬度以及其它外界因 素均可视为相同。 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