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98 工程科学学报,第38卷,第7期 气体流速极限值可按下式计算四: 在RVPSA循环中解吸压力越低,充压阶段气流速 度越大,且在轴向z1=0.2和z/1=0.4位置处气流速 unm=0.8uw≈6×10g (p。-p. (17) 度略大于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相对于RPSA循 式中:u为顺流或逆流的气流速度极限值,m·s;u 环,RVPSA循环中气流速度有了明显地下降,但仍然 为流化速度,ms:g为重力加速度,ms2 较高.因此,在床层压力快速变化的原料气充压阶段 图5为不同吸附及解吸压力下RPSA循环和 应采取延长充压时间或控制阀门开度等措施来控制气 RVPSA循环中吸附床轴向z/I=0.2和zI=0.4位置 流速度,以减小对吸附剂的冲击 气流速度在原料气充压阶段随时间的变化.对于 3.3吸附和解吸压力对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的 RPSA制氧中所用的吸附剂,颗粒直径最大约为1~ 影响 1.5mm,颗粒密度约为800~1800kgm3,由式(17)计 图6为不同吸附及解吸压力下PSA循环和 算得到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为0.58m·s,逆流的 RVPSA循环中吸附床轴向z1=0.2和z/1=0.4位置 气体流速极限值为1.03ms1 处气流速度在放空降压阶段随时间的变化.由图6可 以看出,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随着降压时间的增加 1=0.2.P/P.=270W100 1=04.P/P=270100 而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RPSA循环中吸附压力 =1=0.2.PP=400W100 越高,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也越大,在轴向z/儿=0.4 -1=0.4.P/P.=400100 -·-1=0.2.P/P=240/80 处气流速度略大于逆流气体流速极限值,而z儿=0.2 ---1=0.4.PP.=240/80 …z1-0.2.PP=24060 处气流速度远大于逆流气体流速极限值 --…z1=0.4.P/P=24060 在RVPSA循环中,由于放空降压阶段是将较高吸 附压力自由放空至大气压的过程,因此两种解吸压力 下气流速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轴向z几= 4=0.58m·s- 0.2和z/几=0.4处气流速度均大于逆流气体流速极限 0.2 0.4 0.6 0.8 1.0 值.即不管是RPSA循环还是RVPSA循环,放空降压 原料气充压时间/s 阶段气流速度均较大,应采取调节阀门开度等措施来 图5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控制降压阶段的气流速度42 Fig.5 Change of gas velocity with time during the PR step 3.4吸附和解吸压力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随着 图7为不同吸附及解吸压力下PSA循环和 充压时间增加而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RPSA循 RVPSA循环中床层轴向中点处气体温度在循环周期 环中吸附压力越高,充压阶段气流速度越大,且在轴向 内随时间的变化.由图7(a)可以看出:在RPSA循环 z1=0.2和z1=0.4位置处气流速度远大于顺流的气 中气体温度在原料气充压阶段快速上升,吸附阶段略 体流速极限值,即靠近进气端床层轴向40%的距离内 有升高,而放空降压阶段快速下降,反吹清洗阶段则略 最有可能产生吸附剂摩擦和蠕动,直至粉化,而吸附剂 有下降,循环周期内气体温度变化大约为10℃:吸附 粉化后的粉尘会堵塞控制阀门,最终会影响系统性能 压力越高时,气体温度在原料气充压升高越快,原料气 和稳定性 充压和吸附阶段结束后气体温度越高,而在放空降压 (a) b "mm=-1.03m51 h. 4=-.03mg -2 -2 ...z=0.2.P/P=270/100 -.·=0.2,PJP=24080 -l=0.4P/P-270100 …1=0.4,P/P=240/80 1=0.2.P/P=400/100 1=0.2.PJP.=24060 --z=0.4.P/P=400100 --1=0.4,P/P=24060 0.2 040.6 0.8 1.0 0.1 0.2 0.3 0.4 0.5 放空降压时间/ 放空降压时间/ 图6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a)RPSA循环:(b)RVPSA循环 Fig.6 Change of gas velocity with time during the BD step:(a)RPSA cyele:(b)RVPSA cycle工程科学学报,第 38 卷,第 7 期 气体流速极限值可按下式计算[20]: umax = 0. 8umf≈6 × 10 - 4 g dp μ ( ρp - ρf ) . ( 17) 式中: umax为顺流或逆流的气流速度极限值,m·s - 1 ; umf 为流化速度,m·s - 1 ; g 为重力加速度,m·s - 2 . 图 5 为不同吸附及解吸压力下 RPSA 循 环 和 RVPSA 循环中吸附床轴向 z /l = 0. 2 和 z /l = 0. 4 位置 气流速 度 在 原 料 气 充 压 阶 段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对 于 RPSA 制氧中所用的吸附剂,颗粒直径最大约为 1 ~ 1. 5 mm,颗粒密度约为 800 ~ 1800 kg·m - 3,由式( 17) 计 算得到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为 0. 58 m·s - 1,逆流的 气体流速极限值为 1. 03 m·s - 1 . 图 5 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Fig. 5 Change of gas velocity with time during the PR step 图 6 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 ( a) RPSA 循环; ( b) RVPSA 循环 Fig. 6 Change of gas velocity with time during the BD step: ( a) RPSA cycle; ( b) RVPSA cycle 由图 5 可以看出,原料气充压阶段气流速度随着 充压时间增加而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在 RPSA 循 环中吸附压力越高,充压阶段气流速度越大,且在轴向 z /l = 0. 2 和 z /l = 0. 4 位置处气流速度远大于顺流的气 体流速极限值,即靠近进气端床层轴向 40% 的距离内 最有可能产生吸附剂摩擦和蠕动,直至粉化,而吸附剂 粉化后的粉尘会堵塞控制阀门,最终会影响系统性能 和稳定性. 在 RVPSA 循环中解吸压力越低,充压阶段气流速 度越大,且在轴向 z /l = 0. 2 和 z /l = 0. 4 位置处气流速 度略大于顺流的气体流速极限值. 相对于 RPSA 循 环,RVPSA 循环中气流速度有了明显地下降,但仍然 较高. 因此,在床层压力快速变化的原料气充压阶段 应采取延长充压时间或控制阀门开度等措施来控制气 流速度,以减小对吸附剂的冲击. 3. 3 吸附和解吸压力对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的 影响 图 6 为 不 同 吸 附 及 解 吸 压 力 下 RPSA 循 环 和 RVPSA 循环中吸附床轴向 z /l = 0. 2 和 z /l = 0. 4 位置 处气流速度在放空降压阶段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 6 可 以看出,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随着降压时间的增加 而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在 RPSA 循环中吸附压力 越高,放空降压阶段气流速度也越大,在轴向 z /l = 0. 4 处气流速度略大于逆流气体流速极限值,而 z /l = 0. 2 处气流速度远大于逆流气体流速极限值. 在 RVPSA 循环中,由于放空降压阶段是将较高吸 附压力自由放空至大气压的过程,因此两种解吸压力 下气流速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轴向 z /l = 0. 2 和 z /l = 0. 4 处气流速度均大于逆流气体流速极限 值. 即不管是 RPSA 循环还是 RVPSA 循环,放空降压 阶段气流速度均较大,应采取调节阀门开度等措施来 控制降压阶段的气流速度[24--25]. 3. 4 吸附和解吸压力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 7 为 不 同 吸 附 及 解 吸 压 力 下 RPSA 循 环 和 RVPSA 循环中床层轴向中点处气体温度在循环周期 内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 7( a) 可以看出: 在 RPSA 循环 中气体温度在原料气充压阶段快速上升,吸附阶段略 有升高,而放空降压阶段快速下降,反吹清洗阶段则略 有下降,循环周期内气体温度变化大约为 10 ℃ ; 吸附 压力越高时,气体温度在原料气充压升高越快,原料气 充压和吸附阶段结束后气体温度越高,而在放空降压 · 899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