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易考异》与王说近。俞樾《群经平议·经一》说亦相仿,然直疑此“川当读为顺”,并以为卦名本字,则不 及王氏之通达也。李富孙《易经异文释》案:“巛字,《说文》不录,《隶释·华山廑碑》云‘乾巛定位’如 此作(《三公山碑》、《韩勅后碑》同),则为隶体。《大戴记·保傅》坤字作巛。……《广雅》亦有巛字,此 皆从隶体。《乾凿度》以八卦之画为古文天、地、风、山、坎、火、雷、泽字,是古坤作玉,此即转横画而 为巛耳。”此谓“巛”由“三”转横而来,即“坤”之隶体。孔广森曰:“汉隶书写‘坤’皆为‘巛',象坤 卦三画中断。”李、孔二氏说非。批评意见,参看上引王引之说及《说文·土部》“坤”字段玉裁《注》 汉熹平石经阴爻画与今本无异,帛本作“』”形,楚简本、阜本作“八”形,均为“曲勾”之状。坤经卦 卦画与卦名“川”字絕不相类,其别卦则更无由相近矣。其实,考察六十四卦卦画与卦名,二者之间均无 形体上的联系:卦名根本不以卦画形状为本源。据此,可知王引之说无误。 七箅、巽、奡 帛本卦名“箅”(据爻辞补,见第82行),汉石经、今本作巽,《释文》:“孙问反,入也。《广雅》云 顺也。八纯卦,象风,象木。” 案:《说文·竹部》:“笄,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此释,殆不合命卦之意 “箅”当读作“巽”,二字均为心纽,元文旁转,故可相通。《说文·丌部》:“奡,巽也。从丌从顛。此《易》 脾卦‘为长女,为风’者。”段玉裁《注》:“今《周易》哭卦作。许于與下云:具也。不云卦名,谓卿为 易卦名之字。盖二字皆训具也,其义同,其音同。伏羲、文王作奡,孔子则作巽、巽,而小篆乃作與矣。 脾为卦名,巽为卦德。孔子《彖传》但言健顺、动止、與陷、丽说,皆卦德也。”又《说文》同部:“巽, 具也 舞,古文。巽,篆文巽。”段玉裁《注》:“孔子说《易》曰:‘巽,入也。’巽乃之假借字 恿,顺也。顺故善入。许云具也者,哭之本义也。哭,今作巽。”许氏将奡、哭分为同部之二字,以前一字 为《易》卦名,后一字曰“具也”,盖孟氏《易》卦名作“卿”故也。段氏所谓“伏羲、文王作奡”,盖揣 测之辞,并无实据。今本作“巽”,即“與”字。汉石经已作“巽”,可知通行本以此字形名卦不会晚于汉 末。《说卦》、《序卦》云巽入,则借“”字为之。《说文·心部》:“憊,顺也。从心孙声。《唐书》曰:‘五 品不。’”由“憊”而有“善入”之义。段说是。《杂卦》:“兑见,巽伏也。”“伏”即“入”义。不过,卦 名之本字未必作“懋”也。八纯卦之名以象征义为大体,其起源既早,届于周初,则其衍义十分丰富,此 可以推知矣。东汉时,卦名或作“箅”,或作“巽”,二字音义俱同,其实即为一字。许氏以“箅”字专属 卦名,强生分别,盖有所私淑焉。清人多推崇许字,以为高古一一参看马宗霍《引易考》,③亦未必然也。“”, 巽也。“巽”,具也。《说文·廾部》:“具,共置也。从廾,从贝省。古以贝为货。”会以双手拱贝之意。孔 颖达《正义》:“巽者,卑顺之名。……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入为用,故受‘巽’名矣。” 弼曰:‘地形不顺,其势顺。’)是坤与顺声相近也。《大雅·云汉篇》‘涤涤山川',与焚熏闻遜为韵。《说文》顺训驯、訓、、 等字,皆从川声,是川与顺声亦相近也。坤、顺、川声并相近,故借川为坤。川字篆文作巛,故隶亦作巛。浅学不知,乃 谓其象《坤》卦之画,且谓当六段书之。夫坤以外尚有七正卦,卦皆有画,岂尝象之以为震、巽、离、坎等字乎?甚矣,其 凿也!卢氏绍弓《周易音义考证》谓巛六画中不连,连者是川字,殆为曲说所惑。” ③参看黄怀信主撰:《大戴礼记汇校集注》上册,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395页 ③邓球柏说“笄”为“筮卦用的筹策,即计算的工具”。又说:“笄,通行本作‘巽’,盖以巽为算具也。”案:邓释本卦名之 义,即从《说文》“笄”字说。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修订本)》,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00、401页 ③马宗霍:《说文解字引经考》,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第54-55页。6 易考异》与王说近。俞樾《群经平议·经一》说亦相仿,然直疑此“川当读为顺”,并以为卦名本字,则不 及王氏之通达也。李富孙《易经异文释》案:“巛字,《说文》不录,《隶释·华山庿碑》云‘乾巛定位’如 此作(《三公山碑》、《韩勑后碑》同),则为隶体。《大戴记·保傅》坤字作巛。……《广雅》亦有巛字,此 皆从隶体。《乾凿度》以八卦之画为古文天、地、风、山、坎、火、雷、泽字,是古坤作☷,此即转横画而 为巛耳。”此谓“巛”由“☷”转横而来,即“坤”之隶体。孔广森曰:“汉隶书写‘坤’皆为‘巛’,象坤 卦三画中断。”①李、孔二氏说非。批评意见,参看上引王引之说及《说文·土部》“坤”字段玉裁《注》。 汉熹平石经阴爻画与今本无异,帛本作“ ”形,楚简本、阜本作“ ”形,均为“曲勾”之状。坤经卦 卦画与卦名“川”字絶不相类,其别卦则更无由相近矣。其实,考察六十四卦卦画与卦名,二者之间均无 形体上的联系:卦名根本不以卦画形状为本源。据此,可知王引之说无误。 七 筭、巽、顨 帛本卦名“筭”(据爻辞补,见第 82 行),汉石经、今本作巽,《释文》:“孙问反,入也。《广雅》云: 顺也。八纯卦,象风,象木。” 案:《说文·竹部》:“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此释,殆不合命卦之意。 ②“筭”当读作“巽”,二字均为心纽,元文旁转,故可相通。《说文·丌部》:“顨,巽也。从丌从𩔊。此《易》 顨卦‘为长女,为风’者。”段玉裁《注》:“今《周易》巺卦作巺。许于巺下云:具也。不云卦名,谓顨为 易卦名之字。盖二字皆训具也,其义同,其音同。伏羲、文王作顨,孔子则作𢁌、𢁅,而小篆乃作巺矣。 顨为卦名,巺为卦德。孔子《彖传》但言健顺、动止、巺陷、丽说,皆卦德也。”又《说文》同部:“巺, 具也。……𢁅,古文巺。巽,篆文巺。”段玉裁《注》:“孔子说《易》曰:‘巺,入也。’巺乃愻之假借字。 愻,顺也。顺故善入。许云具也者,巺之本义也。巺,今作巽。”许氏将顨、巺分为同部之二字,以前一字 为《易》卦名,后一字曰“具也”,盖孟氏《易》卦名作“顨”故也。段氏所谓“伏羲、文王作顨”,盖揣 测之辞,并无实据。今本作“巽”,即“巺”字。汉石经已作“巽”,可知通行本以此字形名卦不会晚于汉 末。《说卦》、《序卦》云巽入,则借“愻”字为之。《说文·心部》:“愻,顺也。从心孙声。《唐书》曰:‘五 品不愻。’”由“愻”而有“善入”之义。段说是。《杂卦》:“兑见,巽伏也。”“伏”即“入”义。不过,卦 名之本字未必作“愻”也。八纯卦之名以象征义为大体,其起源既早,届于周初,则其衍义十分丰富,此 可以推知矣。东汉时,卦名或作“顨”,或作“巽”,二字音义俱同,其实即为一字。许氏以“顨”字专属 卦名,强生分别,盖有所私淑焉。清人多推崇许字,以为高古——参看马宗霍《引易考》,③亦未必然也。“顨”, 巽也。“巽”,具也。《说文·廾部》:“具,共置也。从廾,从贝省。古以贝为货。”会以双手拱贝之意。孔 颖达《正义》:“巽者,卑顺之名。……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入为用,故受‘巽’名矣。” 弼曰:‘地形不顺,其势顺。’)是坤与顺声相近也。《大雅·云汉篇》‘涤涤山川’,与焚熏闻遯为韵。《说文》顺训驯、紃、䡅、 巡等字,皆从川声,是川与顺声亦相近也。坤、顺、川声并相近,故借川为坤。川字篆文作巛,故隶亦作𡿦。浅学不知,乃 谓其象《坤》卦之画,且谓当六段书之。夫坤以外尚有七正卦,卦皆有画,岂尝象之以为震、巽、离、坎等字乎?甚矣,其 凿也!卢氏绍弓《周易音义考证》谓𡿦六画中不连,连者是川字,殆为曲说所惑。” ① 参看黄怀信主撰:《大戴礼记汇校集注》上册,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年,第 395 页。 ② 邓球柏说“筭”为“筮卦用的筹策,即计算的工具”。又说:“筭,通行本作‘巽’,盖以巽为算具也。”案:邓释本卦名之 义,即从《说文》“筭”字说。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修订本)》,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400、401 页。 ③ 马宗霍:《说文解字引经考》,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3 年,第 54-55 页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