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王立生等:热处理对镍基合金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影响 61. 的剪切力,可以计算出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 强度.测试界面结合强度的原理如图1所示,在 2实验结果及分析 个尺寸为30mm×30mm×10mm的钢块中心加工 2.1热处理对结合界面附近显微组织的影响 一个与去掉涂层后基体尺寸一样的孔,用线切割沿 热浸镀得到的镍基合金涂层与基体界面处的显 其纵向切开,在拉伸试验机上一端夹住试样,另一端 微组织如图2(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涂层中均 夹住卡具把涂层剥离下来,用剥离力的大小除以剥 匀弥散分布着黑色的细小析出物,涂层与基体之间 离面积得到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热处理 有一条状过渡区(宽度为5~8m),结合界面无任 前、后的试样各准备五个,分别计算出热处理前、后 何冶金缺陷,出现这种显微组织可以解释为镍基合 剪切强度的平均值来评价界面的结合强度. 金涂层在凝固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不同的相变.钢基 郎转体 体在浸入镍基合金镀液的瞬间,其表面的冷却速度 最大,镀液润湿其表面并快速凝固,即使随着浸入 时间的延长,涂层温度升高,但是高温下保持的时间 残层 短,因此镀液中合金元素来不及析出而形成富镍、铁 的过饱和固溶体,另外,EDS结果(表3)也表明,在 不考虑碳和硼元素含量的基础上,热处理前过渡区 的成分接近表2中给出的镍基合金成分,证实了过 渡区没有析出物存在,因此条状过渡区可能是非扩 散型或扩散很小的相变造成的,随着涂层向镀液生 长,温度梯度降低,造成冷却速度降低⑧],作为间隙 原子的碳和硼的扩散速度大于金属原子,碳和硼元 素极易重新分布[四,在涂层生长过程中与金属元素 图1界面结合强度测试示意图 形成碳化物和硼化物,从Y奥氏体相中析出,但镍 Fig 1 Scheme for testing the bond ing strength of the in terface 基合金涂层的生长仍为多组元合金非平衡凝固,因 b 过带 基体 过渡带 24 20m 20m 图2镍基合金涂层的SM背散射照片·(a)热处理前:(b)热处理后 Fg 2 SEM backscatered electon m icmographs of the Nibased alloy coatings (a)before heat treamnent (b)after heat treament 表3热处理前后过渡带成分(质量分数) 点块状和黑色棒状析出物较大,过渡区较宽(宽度 Tabl3 Conposition of transition zones before and after heat treament 约为20m),结合界面上存在尺寸不一且不连续的 % 灰色块状析出物,形貌类似于铁的硼化物,如 热处理 Ni Cr Si Fe 图2(b)中箭头所指,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涂层从高 热处理前 72.29 3.24 0.87 23.60 自由能状态变为低自由能状态是热力学的必然趋 热处理后 49.44 3.89 3.54 43.13 势,由于固溶温度较高且保温时间长,为了降低涂 此,过渡区左侧发生了扩散型相变,出现细小的弥散 层体系的自由能(住要是表面能),原来涂层基体上 分布的析出物 大量弥散分布的析出物将会聚集长大,另外,在时 图2(b)为热处理后无任何冶金缺陷的结合界 效处理过程中,由于时效温度较低,涂层中较均匀的 面处的显微组织照片.与图2(a)相比,涂层基体上 析出物可能不完全固溶,冷却后部分溶解的析出物第 1期 王立生等: 热处理对镍基合金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影响 的剪切力‚可以计算出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 强度.测试界面结合强度的原理如图 1所示.在一 个尺寸为 30mm×30mm×10mm的钢块中心加工 一个与去掉涂层后基体尺寸一样的孔‚用线切割沿 其纵向切开‚在拉伸试验机上一端夹住试样‚另一端 夹住卡具把涂层剥离下来.用剥离力的大小除以剥 离面积得到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热处理 前、后的试样各准备五个‚分别计算出热处理前、后 剪切强度的平均值来评价界面的结合强度. 图 1 界面结合强度测试示意图 Fig.1 Schemefortestingthebondingstrengthoftheinterface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热处理对结合界面附近显微组织的影响 热浸镀得到的镍基合金涂层与基体界面处的显 微组织如图 2(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涂层中均 匀弥散分布着黑色的细小析出物.涂层与基体之间 有一条状过渡区 (宽度为 5~8μm)‚结合界面无任 何冶金缺陷.出现这种显微组织可以解释为镍基合 金涂层在凝固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不同的相变.钢基 体在浸入镍基合金镀液的瞬间‚其表面的冷却速度 最大‚镀液润湿其表面并快速凝固.即使随着浸入 时间的延长‚涂层温度升高‚但是高温下保持的时间 短‚因此镀液中合金元素来不及析出而形成富镍、铁 的过饱和固溶体.另外‚EDS结果 (表 3)也表明‚在 不考虑碳和硼元素含量的基础上‚热处理前过渡区 的成分接近表 2中给出的镍基合金成分‚证实了过 渡区没有析出物存在‚因此条状过渡区可能是非扩 散型或扩散很小的相变造成的.随着涂层向镀液生 长‚温度梯度降低‚造成冷却速度降低 [8]‚作为间隙 原子的碳和硼的扩散速度大于金属原子‚碳和硼元 素极易重新分布 [2]‚在涂层生长过程中与金属元素 形成碳化物和硼化物‚从 γ奥氏体相中析出‚但镍 基合金涂层的生长仍为多组元合金非平衡凝固.因 图 2 镍基合金涂层的 SEM背散射照片.(a) 热处理前;(b) 热处理后 Fig.2 SEMbackscatteredelectronmicrographsoftheNi-basedalloycoatings:(a) beforeheattreatment;(b) afterheattreatment 表 3 热处理前后过渡带成分 (质量分数 ) Table3 Compositionoftransitionzonesbeforeandafterheattreatment % 热处理 Ni Cr Si Fe 热处理前 72∙29 3∙24 0∙87 23∙60 热处理后 49∙44 3∙89 3∙54 43∙13 此‚过渡区左侧发生了扩散型相变‚出现细小的弥散 分布的析出物. 图 2(b)为热处理后无任何冶金缺陷的结合界 面处的显微组织照片.与图 2(a)相比‚涂层基体上 点块状和黑色棒状析出物较大‚过渡区较宽 (宽度 约为 20μm)‚结合界面上存在尺寸不一且不连续的 灰色块状析出物‚形貌类似于铁的硼化物 [14]‚如 图 2(b)中箭头所指.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涂层从高 自由能状态变为低自由能状态是热力学的必然趋 势.由于固溶温度较高且保温时间长‚为了降低涂 层体系的自由能 (主要是表面能 )‚原来涂层基体上 大量弥散分布的析出物将会聚集长大.另外‚在时 效处理过程中‚由于时效温度较低‚涂层中较均匀的 析出物可能不完全固溶‚冷却后部分溶解的析出物 ·6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