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之头汗。多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 12.指疼痛如针刺之状。其特点是 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逼津上越:疼痛范围小,多固定不移,按之痛甚 进食辛辣、热汤、饮酒时而见头汗,或拒按。因瘀血所致。 乃阳气旺盛,阳热炎上所致 13.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鸣 7.疼痛的机理有ˉ 是“不通声不减者,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 则痛”属因实而致痛,多因感受外邪,上扰清窍。渐发耳鸣,声小如蝉,按 气滞血瘀,痰浊凝滞,或食滞、虫积之鸣声减轻或暂止者,属虚证,常见 等,阻滞脏腑经络,闭塞气机,使气于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或肾精亏虚, 血运行不畅所致;二是“不荣则痛”髓海不充,或气虚下陷,清阳不升所 属因虚而致痛,多因气血不足,或阴致。 精亏损,使脏腑经络失养所致。 14.两眼发黑,眼冒金花,或眼前 8.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如有蚊蝇飞动感,谓之目眩。目眩实 后枕痛连项者,属太阳经;两侧头痛证,多为风火上扰清窍,或痰湿上蒙 者,属少阳经:巅顶痛者,属厥阴经清窍所致。目眩虚证,多因中气下陷, 等 清阳不升,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 9.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目窍失养所致 但绵绵不休。一般多由精血亏损,或 15.自觉耳中鸣响,妨碍听觉,称 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体失却充养、为耳鸣。可见于单侧或双侧,可持续 温煦而致。 或阵发。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10.受惊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或肾精亏虚 恐惧不安者,称为惊悸。心慌不已,髓海不充,或气虚下陷,清阳不升所 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谓致 之怔忡。惊悸、怔忡均属心悸,但怔 16.指神疲困倦,睡意很浓,不论 忡较心慌、惊悸严重。其形成机理较昼夜,经常不自主地入睡,或称多寐 多,如气血亏虚,心神失养;阴虚火多眠。嗜睡总的病机为阳虚阴盛。多 旺,内扰心神;心阳气虚,鼓搏乏力;见于痰湿内盛、中气不足、阳气衰微 脾肾阳虚,水气凌心;心脉痹阻,血等所致 行不畅等。 17①表证有汗:若兼发热恶风, 11.指精神困倦,肢体懈怠无力,脉浮缓等症,多属外感风邪所致的中 谓之疲乏。病机多因机体组织失养或风表虚证;若兼发热重,恶寒轻,咽 气机阻滞。如疲乏兼纳差、便溏,多痛,脉浮数等症,为外感风热所致的 属脾虚湿困;兼少气懒言、头晕自汗、表热证。②表证无汗:常兼恶寒重, 心悸,多属气血亏虚:兼少气懒言、发热轻,头身痛,脉浮紧等症,多属 口渴心烦、身热汗出、尿赤,多属暑外感寒邪所致的风寒表实证。 热伤气。 18.口渴欲饮,是体内津液损伤的10 之头汗。多因上焦热盛,迫津外泄; 中焦湿热蕴结,湿郁热蒸,逼津上越; 进食辛辣、热汤、饮酒时而见头汗, 乃阳气旺盛,阳热炎上所致。 7.疼痛的机理有二:一是“不通 则痛”属因实而致痛,多因感受外邪, 气滞血瘀,痰浊凝滞,或食滞、虫积 等,阻滞脏腑经络,闭塞气机,使气 血运行不畅所致;二是“不荣则痛” 属因虚而致痛,多因气血不足,或阴 精亏损,使脏腑经络失养所致。 8.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 后枕痛连项者,属太阳经;两侧头痛 者,属少阳经;巅顶痛者,属厥阴经 等。 9.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 但绵绵不休。一般多由精血亏损,或 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体失却充养、 温煦而致。 10.受惊而致心悸,或心悸易惊, 恐惧不安者,称为惊悸。心慌不已, 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谓 之怔忡。惊悸、怔忡均属心悸,但怔 忡较心慌、惊悸严重。其形成机理较 多,如气血亏虚,心神失养;阴虚火 旺,内扰心神;心阳气虚,鼓搏乏力; 脾肾阳虚,水气凌心;心脉痹阻,血 行不畅等。 11.指精神困倦,肢体懈怠无力, 谓之疲乏。病机多因机体组织失养或 气机阻滞。如疲乏兼纳差、便溏,多 属脾虚湿困;兼少气懒言、头晕自汗、 心悸,多属气血亏虚;兼少气懒言、 口渴心烦、身热汗出、尿赤,多属暑 热伤气。 12.指疼痛如针刺之状。其特点是 疼痛范围小,多固定不移,按之痛甚 或拒按。因瘀血所致。 13.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鸣 声不减者,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 上扰清窍。渐发耳鸣,声小如蝉,按 之鸣声减轻或暂止者,属虚证,常见 于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或肾精亏虚, 髓海不充,或气虚下陷,清阳不升所 致。 14.两眼发黑,眼冒金花,或眼前 如有蚊蝇飞动感,谓之目眩。目眩实 证,多为风火上扰清窍,或痰湿上蒙 清窍所致。目眩虚证,多因中气下陷, 清阳不升,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 目窍失养所致。 15.自觉耳中鸣响,妨碍听觉,称 为耳鸣。可见于单侧或双侧,可持续 或阵发。 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 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或肾精亏虚, 髓海不充,或气虚下陷,清阳不升所 致。 16.指神疲困倦,睡意很浓,不论 昼夜,经常不自主地入睡,或称多寐、 多眠。嗜睡总的病机为阳虚阴盛。多 见于痰湿内盛、中气不足、阳气衰微 等所致。 17.①表证有汗:若兼发热恶风, 脉浮缓等症,多属外感风邪所致的中 风表虚证;若兼发热重,恶寒轻,咽 痛,脉浮数等症,为外感风热所致的 表热证。 ②表证无汗:常兼恶寒重, 发热轻,头身痛,脉浮紧等症,多属 外感寒邪所致的风寒表实证。 18.口渴欲饮,是体内津液损伤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