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参考答案 争,多主外感表证。 2.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 选择题 发作,病机为邪正相争。属半表半里 证 【A型题】 3.自汗:指病人经常日间汗出不 1.C2.B3.D4.A5.C 止,活动后更甚者,称为自汗。常伴 6.E7.B8.A9.C10.A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见于气虚、 11.D12.D13.E14.B15.A 阳虚证 16.B17.C18.A19.A20.B 4.盗汗:指病人熟睡之后汗出, 21.C22.D23.D24.C25.E 醒后则汗止,称为盗汗。常伴潮热 26.C27.A28.E29.D 颧红等症,见于阴虚内热。 5.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 【A2型题】 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称为潮热。多因阳明腑实、湿热、阴 30.E31.A32.D33.C34.D虚所致 35.D36.A37.B38.D39.A 6.战汗:指病势深重阶段,先见 40.C41.B42.D43.C44.D 寒战不能自已,持续一段时间,而后 45.C46.E46.A47.C48.B大汗出,称为战汗。战汗是邪正相争, 49.C50.B51.B 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7.饥不欲食:指虽有饥饿感,但 【B型题】 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多因胃阴不 52.A53.B54.C55.D56.E 足,虚火内扰所致 57.A58.D59.A60.C61.E 8.消谷善饥:指食欲过于旺盛 62.A63.D64.B65.A 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称为 多食易饥,或称消谷善饥。多为胃火 【X型题】 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9.五更泄:指黎明前腹痛作泄, 66. ABCd 67.AC 68. ABCDE 泄后即安,兼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 69. BCDE 70 ABCe 71. ABDE 为脾肾阳虚,寒湿积滞所致。 72.BE 73. Abe 74. BCDE 10.麻木:患者肌肤感、知觉减退, 75. CDE 甚至消失,谓之麻木或不仁。多因气 血亏虚,肝风内动,或湿痰瘀血痹阻 二、名词解释 经络,使经络、肌肤失于营养所致。 11.心悸:指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加 1.恶寒发热: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快、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 同时出现,病机为外邪袭表,正邪相8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 1.C 2.B 3.D 4.A 5.C 6.E 7.B 8.A 9.C 10.A 11.D 12.D 13.E 14.B 15.A 16.B 17.C 18.A 19.A 20.B 21.C 22.D 23.D 24.C 25.E 26.C 27.A 28.E 29.D 【A2型题】 30.E 31.A 32.D 33.C 34.D 35.D 36.A 37.B 38.D 39.A 40.C 41.B 42.D 43.C 44.D 45.C 46.E 46.A 47.C 48.B 49.C 50.B 51.B 【B 型题】 52.A 53.B 54.C 55.D 56.E 57.A 58.D 59.A 60.C 61.E 62.A 63.D 64.B 65.A 【X 型题】 66.ABCD 67.AC 68.ABCDE 69.BCDE 70.ABCE 71.ABDE 72.BE 73.ABE 74.BCDE 75.CDE 二、名词解释 1.恶寒发热: 指病人恶寒与发热 同时出现,病机为外邪袭表,正邪相 争,多主外感表证。 2.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 发作,病机为邪正相争。属半表半里 证。 3.自汗:指病人经常日间汗出不 止,活动后更甚者,称为自汗。常伴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见于气虚、 阳虚证。 4.盗汗:指病人熟睡之后汗出, 醒后则汗止,称为盗汗。常伴潮热、 颧红等症,见于阴虚内热。 5.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 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称为潮热。多因阳明腑实、湿热、阴 虚所致。 6.战汗:指病势深重阶段,先见 寒战不能自已,持续一段时间,而后 大汗出,称为战汗。战汗是邪正相争, 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7.饥不欲食:指虽有饥饿感,但 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多因胃阴不 足,虚火内扰所致。 8.消谷善饥:指食欲过于旺盛, 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称为 多食易饥,或称消谷善饥。多为胃火 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9.五更泄:指黎明前腹痛作泄, 泄后即安,兼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 为脾肾阳虚,寒湿积滞所致。 10.麻木:患者肌肤感、知觉减退, 甚至消失,谓之麻木或不仁。多因气 血亏虚,肝风内动,或湿痰瘀血痹阻 经络,使经络、肌肤失于营养所致。 11.心悸:指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加 快、心慌、悸动不安,甚至不能自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