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城市布局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案例点评 1964年4月25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一份报告,对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 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工业与城市的布局, 以及道路交通与水库的设施均无法防备敌人的突然入侵。 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和进行备战,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 泽东和党中央基于国际形势变化和战争因素增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当时的情况分 析,自6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变化急剧,战争因素增长,特别是在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直 接威胁我国安全的情况。美国介入了越南战争,准备将战火引向中国:苏联则在中苏边境地 区增置重兵,对我施加压力:在中印边界地区,印度方面制造事端,挑起边界冲突。在这种 情况下,台湾国民党当局则跃跃欲试,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反攻大陆。形势是严 峻的。由此可见,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对国际 国内形势的判断。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史上值得肯定的战略措施。 首先,它为中国抵御霸权主义的战争威胁建立了可靠的后方。1991年4月,江泽民视 察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当年三线重点工程时,曾分析指 出: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特别是海湾战争之后,我们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应当有进一步的 认识。总的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其次,三线建设虽然是以战备为中心,但客观上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东西部布局的不合 理状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果没有当年的大规模内地建设改善了内地的工业、交通和 科技文化状况,我们在改革开放时期建设内地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 别将十分悬殊,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三线建设”不足之处:第一,在片面强调战备的要求下,建设规模铺得过大,战线拉 得过长,超过了国家的承受能力。第二,进程过快、过急,有些项目未进行资源环境的调查 和论证,就匆忙动工,造成了严重后果。第三,过分强调战备需要,忽视经济效益和长期生 产要求。一些现代化工业企业远离城市,按“靠山、分散、进洞”的原则建设在山沟里,造 成生产管理、协作十分不便。第四,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由于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也不同程度受到一些极左思潮的干扰和破坏。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上世纪60、70年代,从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出发,城市布局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案例点评 1964 年 4 月 25 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一份报告,对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 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主要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工业与城市的布局, 以及道路交通与水库的设施均无法防备敌人的突然入侵。 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和进行备战,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毛 泽东和党中央基于国际形势变化和战争因素增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当时的情况分 析,自 60 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变化急剧,战争因素增长,特别是在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直 接威胁我国安全的情况。美国介入了越南战争,准备将战火引向中国;苏联则在中苏边境地 区增置重兵,对我施加压力;在中印边界地区,印度方面制造事端,挑起边界冲突。在这种 情况下,台湾国民党当局则跃跃欲试,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反攻大陆。形势是严 峻的。由此可见,毛泽东和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基于对国际 国内形势的判断。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史上值得肯定的战略措施。 首先,它为中国抵御霸权主义的战争威胁建立了可靠的后方。1991 年 4 月,江泽民视 察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当年三线重点工程时,曾分析指 出: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特别是海湾战争之后,我们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应当有进一步的 认识。总的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的这个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其次,三线建设虽然是以战备为中心,但客观上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东西部布局的不合 理状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如果没有当年的大规模内地建设改善了内地的工业、交通和 科技文化状况,我们在改革开放时期建设内地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内地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 别将十分悬殊,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三线建设”不足之处:第一,在片面强调战备的要求下,建设规模铺得过大,战线拉 得过长,超过了国家的承受能力。第二,进程过快、过急,有些项目未进行资源环境的调查 和论证,就匆忙动工,造成了严重后果。第三,过分强调战备需要,忽视经济效益和长期生 产要求。一些现代化工业企业远离城市,按“靠山、分散、进洞”的原则建设在山沟里,造 成生产管理、协作十分不便。第四,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由于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也不同程度受到一些极左思潮的干扰和破坏。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上世纪 60、70 年代,从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出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