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5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2卷 矿的品位贡献可达300~800惩T1.由于浮选剂的 的形式存在于磷酸盐矿物中.赋存形式单一,因此 影响,金精矿中还残留有一定量的硫磺,主要附着于 若要回收自然银则应考虑磷酸盐矿物的回收,但由 金属矿物边部. 于目前矿山尚未考虑银的回收,故选矿实验中未考 虑银的回收问题. 7结论 (1)矿石中金属矿物组成为自然金、自然银、铜 锌矿、黄铁矿、胶黄铁矿、脆砷铁矿、毒砂、黄铜矿、辉 铜矿、辉锑矿和闪锌矿.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含量 25m 较高,闪锌矿、黄铜矿等含量较低.非金属矿物主要 有雄黄、雌黄、辰砂、石英、长石、金红石、锆石、磷灰 图6弄如日金矿浮选金精矿砂片中自然金颗粒及与黏土矿物 石和独居石等.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是最主要的 连生自然金的BSE图像 脉石矿物. Fg 6 BSEm irogmaphs ofgol particles and gold in claym nerals in (2)金主要以细粒微细粒自然金形式赋存于 fba taton Products ofNongruriGoH Deposit 黏土矿物粒间或黏土矿物与石英粒间,其含银量较 研究结果表明,大量微细粒自然金可以通过浮 低,成色高(992~996):部分以次显微金和晶格金 选富集于浮选精矿中,其原因可能是自然金常与黏 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和毒砂中.LA-ICP-MS分析显 土矿物共生,且粒度细小,在磨矿过程中金与黏土矿 示,黄铁矿中金的质量分数为(0.16~167.78)× 物形成连生体,而颗粒细小的黏土矿物很容易随浮 106,平均为4097×10,且均未达到金在黄铁矿 选进入浮选精矿中,因此浮选即保证了硫化物在精 中的固溶饱和线;毒砂中金的质量分数为(159.71~ 矿中富集,同时也起到了富集黏土矿物中自然金的 411.23)×106,平均为285.47X106.毒砂和黄铁 效果. 矿等中的“不可见金”对矿石金品位的贡献较小. 6.3金的赋存状态和粒度特征对选矿流程优化中 (3)银主要赋存于磷酸盐矿物中,独居石和磷 的指示意义 灰石中含大量不均匀分布的自然银包裹物,偶见黏 本矿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但 土矿物中微粒状的自然银颗粒. 本文和李光明等研究结果均证实,大于300μ的 (4)自然金的粒度范围从小于0.001m到 自然金仍存在,这些粗粒的自然金颗粒很难经浮选 0.034mm不等,主要集中在>0.02mm粒级,占统 富集于精矿中,这可能是造成有些样品回收率低的 计总量的5213%.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毒砂)和 原因,若能辅以重选,以回收粗粒的自然金,将会使 黏土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宽,但主要集中在细粒范 金的回收率显著提高.C油等则通过对独立贵金 围内. 属矿物较多的矿石进行水力分离实验研究后提出, (5)浮选精矿中除疏化物矿物外,还含自然金、 采用高重选对独立金矿物含量较高的矿石也可取得 黏土矿物和石英等脉石矿物,部分微细粒金可以通 理想的选矿效果.因此,在选矿过程中除考虑浮选 过浮选富集中金精矿中. 外,还可综合采用高重选和水力分选. (6)除氰化浮选金精矿外,黏土矿物中自然金 对角岩型矿石进行的选矿实验表明,磨细粒度 还可进行重选回收,以提高金的回收率.由于独居 与金回收率呈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金具有较好的 石、磷灰石中含大量呈显微包裹的自然银,选矿中可 延展性,在磨矿过程中微细粒金颗粒形状会变得愈 加扁平而利于浮选1.但是,对硫化物含量较低而 考虑银的综合回收. 黏土矿物含量略高的蚀变花岗斑岩型矿石,采用相 致谢:本研究在野外工作中得到成都地质矿产 同的磨细程度和浮选工艺,金回收率则低得多,这主 研究所李光明研究员、董随亮、黄翰霄和张晖等的大 要是由于大于200μm的颗粒无法通过浮选进入金 力协助,室内测试分析中得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 精矿以及部分黏土矿物等包裹的微细粒金和载 大学矿床研究中心(CODES的Leonid Danyushevsky 金硫化物在浮选过程中进入了尾砂造成的. 和Sarah Gilbent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 6.4银的赋存状态和综合回收 实验室何建平高级工程师和王艳丽救授的大力支持 SMED结果表明,银以显微-超显微包裹物 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2卷 矿的品位贡献可达 300 ~ 800 g·t -1.由于浮选剂的 影响, 金精矿中还残留有一定量的硫磺, 主要附着于 金属矿物边部. 图 6 弄如日金矿浮选金精矿砂片中自然金颗粒及与黏土矿物 连生自然金的 BSE图像 Fig.6 BSEmicrographsofgoldparticlesandgoldinclaymineralsin floatationproductsofNongruriGoldDeposit 研究结果表明, 大量微细粒自然金可以通过浮 选富集于浮选精矿中, 其原因可能是自然金常与黏 土矿物共生, 且粒度细小, 在磨矿过程中金与黏土矿 物形成连生体, 而颗粒细小的黏土矿物很容易随浮 选进入浮选精矿中, 因此浮选即保证了硫化物在精 矿中富集, 同时也起到了富集黏土矿物中自然金的 效果. 6.3 金的赋存状态和粒度特征对选矿流程优化中 的指示意义 本矿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 但 本文和李光明等 [ 1] 研究结果均证实, 大于 300μm的 自然金仍存在, 这些粗粒的自然金颗粒很难经浮选 富集于精矿中, 这可能是造成有些样品回收率低的 原因, 若能辅以重选, 以回收粗粒的自然金, 将会使 金的回收率显著提高.Cabri等 [ 10] 通过对独立贵金 属矿物较多的矿石进行水力分离实验研究后提出, 采用高重选对独立金矿物含量较高的矿石也可取得 理想的选矿效果.因此, 在选矿过程中除考虑浮选 外, 还可综合采用高重选和水力分选 . 对角岩型矿石进行的选矿实验表明, 磨细粒度 与金回收率呈正相关 .这主要是由于金具有较好的 延展性, 在磨矿过程中微细粒金颗粒形状会变得愈 加扁平而利于浮选 [ 5] .但是, 对硫化物含量较低而 黏土矿物含量略高的蚀变花岗斑岩型矿石, 采用相 同的磨细程度和浮选工艺, 金回收率则低得多, 这主 要是由于大于 200 μm的颗粒无法通过浮选进入金 精矿 [ 5]以及部分黏土矿物等包裹的微细粒金和载 金硫化物在浮选过程中进入了尾砂造成的 [ 6] . 6.4 银的赋存状态和综合回收 SEM/EDS结果表明, 银以显微--超显微包裹物 的形式存在于磷酸盐矿物中 .赋存形式单一, 因此 若要回收自然银则应考虑磷酸盐矿物的回收, 但由 于目前矿山尚未考虑银的回收, 故选矿实验中未考 虑银的回收问题. 7 结论 ( 1) 矿石中金属矿物组成为自然金、自然银 、铜 锌矿 、黄铁矿、胶黄铁矿 、脆砷铁矿 、毒砂 、黄铜矿 、辉 铜矿 、辉锑矿和闪锌矿.黄铁矿 、毒砂和辉锑矿含量 较高, 闪锌矿、黄铜矿等含量较低 .非金属矿物主要 有雄黄、雌黄、辰砂 、石英 、长石 、金红石、锆石、磷灰 石和独居石等 .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是最主要的 脉石矿物 . ( 2) 金主要以细粒 --微细粒自然金形式赋存于 黏土矿物粒间或黏土矿物与石英粒间, 其含银量较 低, 成色高 ( 992 ~ 996) ;部分以次显微金和晶格金 形式存在于黄铁矿和毒砂中.LA--ICP--MS分析显 示, 黄铁矿中金的质量分数为 ( 0.16 ~ 167.78) × 10 -6 , 平均为 40.97 ×10 -6 , 且均未达到金在黄铁矿 中的固溶饱和线;毒砂中金的质量分数为 ( 159.71 ~ 411.23) ×10 -6 , 平均为 285.47 ×10 -6.毒砂和黄铁 矿等中的 “不可见金 ”对矿石金品位的贡献较小. ( 3) 银主要赋存于磷酸盐矿物中, 独居石和磷 灰石中含大量不均匀分布的自然银包裹物, 偶见黏 土矿物中微粒状的自然银颗粒. ( 4) 自然金的粒度范围从小于 0.001 mm到 0.034 mm不等, 主要集中在 >0.02 mm粒级, 占统 计总量的 52.13%.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 (毒砂 )和 黏土的粒度分布范围较宽, 但主要集中在细粒范 围内 . ( 5) 浮选精矿中除硫化物矿物外, 还含自然金、 黏土矿物和石英等脉石矿物, 部分微细粒金可以通 过浮选富集中金精矿中 . ( 6) 除氰化浮选金精矿外, 黏土矿物中自然金 还可进行重选回收, 以提高金的回收率 .由于独居 石、磷灰石中含大量呈显微包裹的自然银, 选矿中可 考虑银的综合回收 . 致谢 :本研究在野外工作中得到成都地质矿产 研究所李光明研究员、董随亮 、黄翰霄和张晖等的大 力协助, 室内测试分析中得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 大学矿床研究中心 ( CODES)的 LeonidDanyushevsky 和 SarahGilbert、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 实验室何建平高级工程师和王艳丽教授的大力支持 与帮助, 在此一并致谢. · 55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