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 超凡的人才。 (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 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 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 的爱国精神。 (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分析 (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 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 道德观念 (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 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 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 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八)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为第三部分窃符救赵作了铺垫。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 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交结侯赢”的结果。窃救符赵过程,是全文的主 体。从情节看,第5自然段秦兵围邯郸是情节的发生:第6~8自然段是情节的发展; 第9~11自然段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第12自然段是尾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有关背景常识 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 王阴事(中华书局版本第3段):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 原君客(同版本第10~11段):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同版本第 12段);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第13段):⑤魏王曰闻毁言 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第14段)。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 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 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 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 夜出兵东伐魏”,魏玉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 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卒后十八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知识分子。这 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 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 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如苏秦、张仪、蔺相如等。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 超凡的人才。 (2)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 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 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 的爱国精神。 (七)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分析: (1)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 自到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 道德观念。 (2)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 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 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3)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 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八)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为第三部分窃符救赵作了铺垫。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 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交结侯嬴”的结果。窃救符赵过程,是全文的主 体。从情节看,第 5 自然段秦兵围邯郸是情节的发生;第 6~8 自然段是情节的发展; 第 9~11 自然段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第 12 自然段是尾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有关背景常识。 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 王阴事(中华书局版本第 3 段);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 原君客(同版本第 10~11 段);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同版本第 12 段);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第 13 段);⑤魏王曰闻毁言, 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第 14 段)。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 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 266 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 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 夜出兵东伐魏”,魏玉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 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卒后十八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知识分子。这 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 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 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如苏秦、张仪、蔺相如等。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