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取消了“钢制”增加了铝、铜、钛有色金属 取消“钢制”这在我国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中是个较大的变化,也是向国际先进标准靠拢 迈出的重要一步。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内过去有着众多的使用业绩,而随着工业向深 度发展,石油化工向深加工要效益,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今后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 过去一直没有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综合性标准, GBl51-1999版解决了这一问题。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铝、铜、钛的情况 1铝及铝合金 a在空气和许多化工介质中有着良好的耐蚀性 b.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c.有良好的成型及焊接性能 d设计参数:P≤8MPa,-2690C≤t≤2000C。 2铜及铜合金 a.有优良的耐蚀性(如海军铜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 b.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c.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d有良好的成型性能,但焊接性能稍差 e设计参数:纯铜t≤150oC;铜合金t≤200C f有GB8890《热交换器用铜合金管》标准。 3.钛、钛合金 a.具有适应面广的极佳的抗腐蚀性能; b.密度小(4510kg/m3),强度高(相当于20R); c.有良好的低温性能(TAl可用到-268oC) d表面光洁、粘附力小,且表面具有不湿润性: e.有GB3625《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标准; f单位重量价格高,比一般钢材高20倍,但综合指数价格比(密度小且Φ25管可用δ =1.0或1.5mm壁厚)约为6-8倍,若设备寿命为8年时,钛及钛合金是最佳换热管 二、扩大了适用范围 本修订版参照TEMA-1999年版,扩大了适用范围: PN≤35MPa bDN≤2600mm; C. PNXDN≤1.75×104 MPaxmm 无论是TEMA-1988年版或GB151-89年版,其适用范围定得比较窄是避免浪费,因此 超参数范围的换热器建议用更为精确的分析设计:从而造成了许多大直径、低压力或高压力 中小直径的换热器,无法使用常规设计方法;但采用分析设计时会形成设计费用高、制造费 用高的负效应,因此压力容器和的换热器究竞是用常规设计、制造,还是采用分析设计、制 造,最终应落实到经济对比上。正是根据这一点,TEMA-1999、GB151-1999才扩大了DN 及DN×PN的乘积,从而既解决了大直径低压力的设计问题,又解决了高压力中低直径如加 氢换热器设计的问题。 管板计算有了较大的变化 1给出了a,b,c,d,e,f六种管板与相关元件(换热管、壳体、法兰)的连接型式, 概括了所有换热器的管板结构型式,能准确地引导设计者进行选择及计算 2U形管式换热器管板计算有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清华大学和北京石 化工程公司推出了更为精确的计算式。 3不适用部分在标准或标准释义中有了交待一、取消了“钢制”增加了铝、铜、钛有色金属 取消“钢制”这在我国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中是个较大的变化,也是向国际先进标准靠拢 迈出的重要一步。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内过去有着众多的使用业绩,而随着工业向深 度发展,石油化工向深加工要效益,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今后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 过去一直没有有色金属制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综合性标准, GB151-1999 版解决了这一问题。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铝、铜、钛的情况: 1.铝及铝合金 a.在空气和许多化工介质中有着良好的耐蚀性; b.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c.有良好的成型及焊接性能; d.设计参数:P≤8MPa,-269oC≤t≤200oC。 2.铜及铜合金 a. 有优良的耐蚀性(如海军铜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 b.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c.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d.有良好的成型性能,但焊接性能稍差; e.设计参数:纯铜 t≤150oC;铜合金 t≤200oC; f.有 GB8890《热交换器用铜合金管》标准。 3.钛、钛合金 a.具有适应面广的极佳的抗腐蚀性能; b.密度小(4510kg/m3),强度高(相当于 20R); c.有良好的低温性能(TA1 可用到-268 oC); d.表面光洁、粘附力小,且表面具有不湿润性; e.有 GB3625《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标准; f.单位重量价格高,比一般钢材高 20 倍,但综合指数价格比(密度小且Φ25 管可用δ =1.0 或 1.5mm 壁厚)约为 6-8 倍,若设备寿命为 8 年时,钛及钛合金是最佳换热管。 二、扩大了适用范围 本修订版参照 TEMA-1999 年版,扩大了适用范围: a.PN≤35MPa; b.DN≤2600mm; c.PN×DN≤1.75×104MPa×mm 无论是 TEMA-1988 年版或 GB151-89 年版,其适用范围定得比较窄是避免浪费,因此 超参数范围的换热器建议用更为精确的分析设计;从而造成了许多大直径、低压力或高压力 中小直径的换热器,无法使用常规设计方法;但采用分析设计时会形成设计费用高、制造费 用高的负效应,因此压力容器和的换热器究竟是用常规设计、制造,还是采用分析设计、制 造,最终应落实到经济对比上。正是根据这一点,TEMA-1999、GB151-1999 才扩大了 DN 及 DN×PN 的乘积,从而既解决了大直径低压力的设计问题,又解决了高压力中低直径如加 氢换热器设计的问题。 三、管板计算有了较大的变化 1.给出了 a,b,c,d,e,f 六种管板与相关元件(换热管、壳体、法兰)的连接型式, 概括了所有换热器的管板结构型式,能准确地引导设计者进行选择及计算。 2.U 形管式换热器管板计算有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清华大学和北京石 化工程公司推出了更为精确的计算式。 3.不适用部分在标准或标准释义中有了交待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