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4期 群体 D=Rdd4,=用Rded4 式中,R一人的权利,包括了天赋人权和 人赋人权,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E一包括 了地理、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内自然环境因 素:S一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 在内的社会文化因素;I一人际关系等社会关 系因素。任何一个因素为“零”的话,人的全面 社会事 发展都无从谈起。 谈到“群我关系的发展”,西方的理念是“人 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中国的理念是“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指出的: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人,是将人放 自然 在伦理规范中来考虑的。不是肯定个人价值,而 是肯定个人对其他人的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就 困2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是重视人的历史使命,它讲人对社会、对别人的 关系,强调人要对社会、对别人做出贡献。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就是忽视了人本身的权利,它把人的价值过 分地放在对别人的关系上,而不在自己本身。它讲伦常关系、君臣、父子、夫妇等这一类,都是在讲人和别人 应处在一种什么关系中,但是这个社会给人以什么保障呢?它忽略了这一点。” 在处理好群我关系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成功的教育往往在人格塑造方面成绩显著,就是成 材先成人。实际上是一个涵化正确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激发生命潜能的过程,而潜能的激发离 不开对个性的肯定和张扬。因为个性意味着多样性,也意味着创造力。个性是活力和生机,是民主和科学的 酵母。历史事实表明,凡成就卓著者,大都个性峥嵘。任何压抑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实际上都是在扼杀创造 力和想象力,因而实际上也就是在断送自己的竞争力。但同时教育也需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儒学所讲 的“克己复札”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际和谐的追求,有历史的局限性,现代人所讲的“双赢”概念、“各美其 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则进一步弘扬了中华和合文化。 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过程中,我们要追求的是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良性循环条件下的人的全面发 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但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诸多的限制条件,所以现实的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摆脱分工所造成的片 面发展,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全面发展的教育。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包括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内容,认 为通过这几方面的教育,人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成为身心健康、体脑结合、各种才能全面发展 的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没有提到德育,这是因为他们当时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 谈到“人人关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在集体中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 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而发展,而是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 约,要吸收前人的成果,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离开了集体,个人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己所不欲、勿使于人”是正确处理中国人关系的文 化原则。“人人关系的发展”在横向上是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纵向上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 既不能过分牺牲后代人,也不能过分辆牲当代人。如果说以辆牲后代人来满足当代人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6. 万方数据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4期 图2人关系的全面发展 D=鬟鬟娶R·dEdSdl=髓R-dEdsdJ . 西 式中,R——人的权利,包括了天赋人权和 人赋人权,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E——包括 了地理、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内自然环境因 素;S——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 在内的社会文化因素;I——人际关系等社会关 系因素。任何一个因素为“零”的话,人的全面 发展都无从谈起。 谈到“群我关系的发展”,西方的理念是“人 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中国的理念是“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指出的: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人,是将人放 在伦理规范中来考虑的。不是肯定个人价值,而 是肯定个人对其他人的意义。它的积极意义就 是重视人的历史使命,它讲人对社会、对别人的 关系,强调入要对社会、对别人做出贡献。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就是忽视了人本身的权利。它把人的价值过 分地放在对别人的关系上,而不在自己本身。它讲伦常关系、君臣、父子、夫妇等这一类,都是在讲人和别人 应处在一种什么关系中,但是这个社会给人以什么保障呢?它忽略了这一点。”【9J 在处理好群我关系的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成功的教育往往在人格塑造方面成绩显著,就是成 材先成人。实际上是一个涵化正确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激发生命潜能的过程,而潜能的激发离 不开对个性的肯定和张扬。因为个性意味着多样性,也意味着创造力。个性是活力和生机,是民主和科学的 酵母。历史事实表明,凡成就卓著者,大都个性峥嵘。任何压抑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实际上都是在扼杀创造 力和想象力,因而实际上也就是在断送自己的竞争力。但同时教育也需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儒学所讲 的“克己复礼”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际和谐的追求,有历史的局限性,现代人所讲的“双赢”概念、“各美其 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则进一步弘扬了中华和合文化。 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过程中,我们要追求的是个人与社会共同进步、良性循环条件下的人的全面发 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但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诸多的限制条件,所以现实的人的 全面发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摆脱分工所造成的片 面发展,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全面发展的教育。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包括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的教育内容,认 为通过这几方面的教育,人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和谐发展,成为身心健康、体脑结合、各种才能全面发展 的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没有提到德育,这是因为他们当时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 谈到“人人关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发展是在集体中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 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集体而发展,而是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 约,要吸收前人的成果,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离开了集体,个人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因而也不可能得到全面发展。“己所不欲、勿使于人”是正确处理中国人关系的文 化原则。“人人关系的发展”在横向上是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纵向上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 既不能过分牺牲后代人,也不能过分牺牲当代人。如果说以牺牲后代人来满足当代入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6· 万方数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