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前言 从1978年到1990年的12年间,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年均增长90%,12年间共增加了2.8倍;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54%6,12 年共增加了56倍。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明显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其中, 城市人均收入年均增长59%,而农村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出 现超常规增长,12年间年均增长99%,比城市高出四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2002,第17页,94页,148页)。中国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 迹,但是当时国际经济学界对中国的改革不甚了解,甚至有许多经济学家不看好 中国的改革。2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应以私有产权为基础,而中国的经济并非如此 国有企业没有私有化,资源配置实行的是双轨制,国家计划还在发挥相当重要的 作用。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虽因具有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对人口的补贴低、 海外华侨多、经济较为分权等有利的起始条件而在一时间内取得成效 (Balcerowicz, 1994; Woo, 1993; Sachs and Woo, 1994 and 1997, Qian and Xu 1993),但是双轨制会导致配置效率的损失、寻租行为、国家机会主义的制度化 等,是一个最糟糕的制度安排,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中国的转型最终会因为改 革不彻底而失败( Murphy, Schleifer, and Vishny1992, Sachs, Woo and Yang2000 当时多数经济学家看好前苏联、东欧的改革,因为这些国家基本上是按照 现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改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波 兰、捷克、俄国等国家推行的“休克疗法”,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价格完全放 开、由市场来决定;全面、大规模、快速地实现私有化;消除财政赤字,维持宏 观经济的稳定( Lipton and Sachs1990, Blanchard, Dornbusch, Krugman, Layard,and Summers,1991; Boycko, Shleifer and vishiny,1995)。这三项是西方主流经济理论 所认为的一个有效的经济体系的最基本内容 这些主流经济学家也知道,从一种经济体系向另一种经济体系过渡,要建 立新的制度安排需要时间,要打破旧的既得利益需要有成本,但他们乐观地设想, 在推行“休克疗法”初期国民经济虽会有所下降,但半年或一年以后经济就会快 速增长( Brada and King,1991 Kornai,1990 Lipton and Sachs1990; Wiles1995)。 本文的主要观点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天则研究 所第5期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转型培训班,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演技中心夏令营所举办的讲演中发表过 对上述讨论会上参与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在此谨表谢意。 2当然也有给与中国改革高度评价的经济学家,例如, Jefferson and rawski,l995; McKinnon,194 MacMillan and Naughton, 1992; Naughton, 1995; Singh 1991; Chen et al., 1992; Harrold, 1992; Perkins, 1992: Murrell. 1991. 1992 22 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1 一.前 言 从 1978 年到 1990 年的 12 年间,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 年均增长 9.0%,12 年间共增加了 2.8 倍;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 15.4%,12 年共增加了 5.6 倍。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明显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其中, 城市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5.9%,而农村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出 现超常规增长,12 年间年均增长 9.9%,比城市高出四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 2002 ,第 17 页,94 页,148 页)。中国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 迹,但是当时国际经济学界对中国的改革不甚了解,甚至有许多经济学家不看好 中国的改革。2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应以私有产权为基础,而中国的经济并非如此, 国有企业没有私有化,资源配置实行的是双轨制,国家计划还在发挥相当重要的 作用。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虽因具有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对人口的补贴低、 海 外 华侨 多、 经 济较 为分 权等 有利 的 起始 条件 而在 一 时间 内取 得成 效 (Balcerowicz, 1994;Woo, 1993;Sachs and Woo, 1994 and 1997; Qian and Xu 1993),但是双轨制会导致配置效率的损失、寻租行为、国家机会主义的制度化 等,是一个最糟糕的制度安排,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中国的转型最终会因为改 革不彻底而失败(Murphy, Schleifer,and Vishny 1992; Sachs, Woo and Yang 2000)。 当时多数经济学家看好前苏联、东欧的改革,因为这些国家基本上是按照 现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改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波 兰、捷克、俄国等国家推行的“休克疗法”,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价格完全放 开、由市场来决定;全面、大规模、快速地实现私有化;消除财政赤字,维持宏 观经济的稳定(Lipton and Sachs 1990; Blanchard, Dornbusch, Krugman, Layard, and Summers, 1991; Boycko, Shleifer and Vishiny, 1995)。这三项是西方主流经济理论 所认为的一个有效的经济体系的最基本内容。 这些主流经济学家也知道,从一种经济体系向另一种经济体系过渡,要建 立新的制度安排需要时间,要打破旧的既得利益需要有成本,但他们乐观地设想, 在推行“休克疗法”初期国民经济虽会有所下降,但半年或一年以后经济就会快 速增长(Brada and King, 1991;Kornai, 1990;Lipton and Sachs 1990; Wiles 1995)。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外名家系列讲座、天则研究 所第 5 期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转型培训班,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演技中心夏令营所举办的讲演中发表过。 对上述讨论会上参与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在此谨表谢意。 2 当然也有给与中国改革高度评价的经济学家,例如,Jefferson and Rawski, 1995; McKinnon, 1994; MacMillan and Naughton, 1992; Naughton, 1995;Singh 1991; Chen et al., 1992; Harrold, 1992; Perkins, 1992; Murrell, 1991, 1992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