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据此,他们认为前苏联、东欧的改革虽然比中国起步晚,但很快会超过中国。而 中国由于改革的“不彻底”,经济内部的矛盾可能会引发种种困难 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事实与90年代初的许多著名经济学的预言恰恰相 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増长。而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反倒出现了极其 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倒退。俄罗斯1993年通货膨胀率达到8414%,即一年中物价 上涨了84倍;乌克兰达到10155%,即一年上涨101倍。不仅如此,国内生产 总值急剧下滑,俄罗斯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达到1990年的50%,乌克兰 只达到40%。随着人均收入的急剧下滑和收入分配的极端恶化,各种社会指标 也在降低,1990年俄国男性的寿命预期是64岁,而1994年下降到了58岁 ( Gregory and Stuart,2001,p.470)。总之,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改革困难 重重,并未出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预期的效果。在东欧国家中,波兰经济发展最 好,国内生产总值下跌20%左右,但是,波兰并没有真正推行了“休克疗法”, 虽然价格全面放开了,但是,绝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没有私有化( World bank1996 Dabrowski2001)。4 在整个90年代,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从80年代末期就开 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在90年代仍未彻底完成;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有所拉大;金 融体系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但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整个90年代 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0.1%,比改革初期12年间还高出了1.1个百分点;对外贸 易维持了15.2%的年均增速(国家统计局,2002,第17页,9页)。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城市生活水平提高更快。90年代之前,北京、上海新建 筑很少,可在这10年中北京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上海浦东的变化令外 国人目瞪口呆。中国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国际经济做了很 大贡献,东南亚经济危机发生时,人民币没有贬值,对东南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 恢复和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经济改革在80年代已经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就,但是,国际上 些主流经济学家为什么不看好中国呢?参与了前苏联、东欧改革的萨克斯(Jery Sachs),费雪( Stanley Fisher),布兰洽( Oliver blanchard),斯莱夫( Andrei shleifer) 维希尼( Obert vishiny),登布胥( Rudiger dornbusch),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 拉亚德( Richard Layard)和萨默斯( Lawrence summers)等哈佛、MT的教授 都称得上是大师级的经济学家,许多前沿理论都是他们研究、发展出来的,但他 们为什么无法预测、解释推行“休克疗法”所带来的困境,又为什么不看好中国 的经济转型呢?本文认为除了这些经济学家对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计划经济 形成的原因和经济系统转型的实质问题的认识不够外( Murrell 1195),还在于现 The Economics ofTransition, Vol. 4, No. 1, pp. 282-3 有关东欧和前苏联各国在转型以后和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请参看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 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表1.1和1.23 据此,他们认为前苏联、东欧的改革虽然比中国起步晚,但很快会超过中国。而 中国由于改革的“不彻底”,经济内部的矛盾可能会引发种种困难。 转眼又是十年过去了,事实与 90 年代初的许多著名经济学的预言恰恰相 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而推行“休克疗法”的国家反倒出现了极其 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倒退。俄罗斯 1993 年通货膨胀率达到 8414%,即一年中物价 上涨了 84 倍;乌克兰达到 10155%,即一年上涨 101 倍。不仅如此,国内生产 总值急剧下滑,俄罗斯 1995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达到 1990 年的 50%,乌克兰 只达到 40%。3随着人均收入的急剧下滑和收入分配的极端恶化,各种社会指标 也在降低,1990 年俄国男性的寿命预期是 64 岁,而 1994 年下降到了 58 岁 (Gregory and Stuart, 2001, p. 470)。总之,推行“休克疗法” 的国家改革困难 重重,并未出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预期的效果。在东欧国家中,波兰经济发展最 好,国内生产总值下跌 20%左右,但是,波兰并没有真正推行了“休克疗法”, 虽然价格全面放开了,但是,绝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没有私有化(World Bank 1996; Dabrowski 2001)。4 在整个 90 年代,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从 80 年代末期就开 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在 90 年代仍未彻底完成;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有所拉大;金 融体系等方面的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但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整个 90 年代 国民经济年均增长 10.1%,比改革初期 12 年间还高出了 1.1 个百分点;对外贸 易维持了 15.2%的年均增速(国家统计局,2002 ,第 17 页,94 页)。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城市生活水平提高更快。90 年代之前,北京、上海新建 筑很少,可在这 10 年中北京已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上海浦东的变化令外 国人目瞪口呆。中国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国际经济做了很 大贡献,东南亚经济危机发生时,人民币没有贬值,对东南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 恢复和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经济改革在 80 年代已经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就,但是,国际上一 些主流经济学家为什么不看好中国呢?参与了前苏联、东欧改革的萨克斯(Jeffry Sachs),费雪(Stanley Fisher),布兰洽(Oliver Blanchard), 斯莱夫(Andrei Shleifer), 维希尼(Bobert Vishiny),登布胥(Rudiger Dornbusch),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拉亚德(Richard Layard)和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等哈佛、MIT 的教授 都称得上是大师级的经济学家,许多前沿理论都是他们研究、发展出来的,但他 们为什么无法预测、解释推行“休克疗法”所带来的困境,又为什么不看好中国 的经济转型呢?本文认为除了这些经济学家对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计划经济 形成的原因和经济系统转型的实质问题的认识不够外(Murrell 1995),还在于现 3 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Vol. 4, No. 1, pp. 282-3. 4 有关东欧和前苏联各国在转型以后和通货膨胀率和 GDP 增长率,请参看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 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年,表 1.1 和 1.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