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杨鹏鹏等:硫化锰对钢中Sb析出行为的影响 ·181· 6号试样与5号试样相比,MnS夹杂物的面 氧化,氧化后表层结构为由内向外依次为钢基体、 积分数和数量显著增加,MnS夹杂物的当量直径变 富集层、富集层与氧化层界面、氧化层.2和3号 小,所生成的夹杂物更为细小.两者区别在于6号 试样在1100℃氧化后,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沿 试样钢中加入T.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氧化层与富集层的界面处存在呈白色较亮的析出相 钢中加入Ti处理可弥散MnS夹杂,增加硫化锰 带状分布.能谱分析表明该析出相与前面夹杂物上 夹杂物的数量,这样有利于更多的Sb在夹杂物上 FeSb析出相成分相近,如图4所示 析出 图5为26号试样在1100℃分别氧化1800s 2.3MnS对Sb在氧化层附近偏析的改善作用 和3600s后,氧化层附近Sb元素含量的线扫描结 试样在1100℃氧化,表面的铁首先选择性地 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试样中S在钢基体和富 Sb Fe 500- 位置A 400 300 Fe 100 0 2 4 6 10 20kV×4.70010um 17 55 BES E/keV 图42、3号试样氧化层附近Sb富集相的形貌及组成 Fig.4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ntimony-enriched phases in the scale layer of Samples 2 and 3 集层的偏析程度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4 化层界面处都有$b偏析,但2号试样随着氧化时 号与6号试样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Sb的偏析程度 间的延长,S6在富集层的析出峰值增加了23%:4 变化很小 号试样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Sb在富集层的析出峰 ☑基体,1800s 值仅增加了5%:4号试样在富集层Sb的析出峰值 160 四富集层.1800s 明显小于2号,且在2号试样中富集层与氧化层界 白基体,3600s 120 富集层,3600s 面存在明显的白色富Sb相,4号试样中并未发现, 说明MS夹杂物作为Sb异质形核核心,能增加夹 80 杂物上析出的Sb,在钢基体中偏析和固溶Sb的量 必然降低,从而使高温氧化后$b偏析程度明显降 低,能减轻或消除钢中残余元素Sb所带来的热加 工问题. 3 4号与3号试样比较,氧化1800s富集层的析 试样号 图526号试样在1100℃氧化1800s和3600s后,氧化 出峰值约为46和92,氧化3600s富集层的析出蜂 层附近Sb的线扫描结果 值约为46和140,可以看出4号试样Sb偏析程度 Fig.5 Line-scanning results of antimony along the scale 不再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且明显小于3号 layer of Sample 2-6 oxidized at 1100 C for 1800 s and 3600 s 试样,说明适当降低氧含量,增加了MnS夹杂物, 图6和图7为2号试样在1100℃分别氧化 可使高温氧化后Sb偏析程度明显降低. 1800和3600s后,钢基体、富集层、富集层与氧化 6号与5号试样比较,氧化1800s官集层的析 层界面、氧化层处析出相的形貌以及Sb元素含量 出峰值约为32和44,氧化3600s富集层的析出峰 的线扫描图.图8和图9为4号试样在1100℃分 值约为37和112,可以看出6号试样Sb偏析程度 别氧化1800和3600s后,钢基体、富集层、富集层明显小于5号试样,且随氧化时间延长偏析程度变 与氧化层界面、氧化层处析出相的形貌以及Sb元'化较小.说明钢中加入Ti弥散MS夹杂,增加了 素含量的线扫描图.2号试样与4号试样中Sb含量 MnS夹杂物的数量,可以降低氧化层附近Sb元素 相同(1.5%左右),虽然二者在富集层、富集层与氧 的偏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