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课题 稻纹枯病(Sheath and culm blight of rice)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纹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 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稻纹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纹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花秆、烂脚秆、下脚枯”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稻区。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叶鞘:近水面处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椭圆形云纹状(中部灰白色) >潮湿时病部白色菌丝团、竭色菌核。 叶片:病斑同叶鞘,发黄、干枯,倒伏。 穗颈:湿润状的青黑色,严重则枯死。 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生有鼠粪状的菌核。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教学过程 4.病原物:有性阶段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Pellicularia sasakii佐佐目薄膜革菌。无 形阶段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fl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打捞菌核:(2)栽培防病:(3).药剂防病:抗生素类、井冈霉素、多抗霉素、 复方多菌灵、有机砷类、有机氮类等。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稻纹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纹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稻纹枯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植物保护.20044) 2.李敏,丛希芹,李春富.怎样识别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垦殖与稻作2004(增刊)99课题 稻纹枯病(Sheath and culm blight of rice)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纹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 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稻纹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纹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花秆、烂脚秆、下脚枯”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稻区。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叶鞘:近水面处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椭圆形云纹状(中部灰白色) 潮湿时病部白色菌丝团 褐色菌核。 叶片:病斑同叶鞘,发黄、干枯,倒伏。 穗颈:湿润状的青黑色,严重则枯死。 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生有鼠粪状的菌核。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有性阶段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 Pellicularia sasakii 佐佐目薄膜革菌。无 形阶段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打捞菌核:( 2).栽培防病: (3).药剂防病:抗生素类、井冈霉素、多抗霉素、 复方多菌灵、有机砷类、有机氮类等。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稻纹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纹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4.稻纹枯病的防治关键? 参考资料 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植物保护.2004(4) 2. 李敏,丛希芹,李春富.怎样识别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垦殖与稻作.2004(增刊):9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