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课题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一blight of rice)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白叶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 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稻白叶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火风”“白叶瘟”“游火”“地火”等。一些省为检疫性病害。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1.普通型:叶缘型或称普遍型。 2.急性型:叶片呈灰绿色,如沸水烫状 3.调萎型: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失水卷曲,青枯,无虫孔 4.中脉型:剑叶下1-3片,从中脉伤口侵入,延呈淡黄色,纵折枯死。 5黄花型:老叶片颜色正常,新叶均匀褪绿黄斑,病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诊断要点:病斑沿叶脉坏死,呈倒“V”字形,黄色菌脓,干燥菌胶。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教学过程 4.病原物:病原细菌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X.oryzae pv.Oryzae (Ish)Zoo]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初侵染来源、传播方式、侵入方式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flash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栽培防病:①实施检疫,禁止随意调运种子。②选育和换种抗、耐病良种。 ③厉行种子消毒和妥善处理病草④培育无病壮秧,严防秧田受涝⑤善管肥水 (2)田间施药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稻白叶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课题 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blight of rice) 课型 理论 对象 植物保护本科专业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稻白叶枯病在历史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并掌握其症状、病原菌、发生 规律和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稻白叶枯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教学难点 稻白叶枯病菌的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方法 叙述/讨论/比较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首先介绍本节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发生与为害、症状、病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 预测预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2.发生与为害 “火风”“白叶瘟”“游火”“地火”等。一些省为检疫性病害。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解 3.症状: 1.普通型:叶缘型 或称普遍型。 2.急性型:叶片呈灰绿色,如沸水烫状 3.调萎型:心叶或心叶下 1-2 片叶,失水卷曲,青枯,无虫孔 4.中脉型:剑叶下 1-3 片,从中脉伤口侵入,延呈淡黄色,纵折枯死。 5.黄花型:老叶片颜色正常,新叶均匀褪绿黄斑,病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诊断要点:病斑沿叶脉坏死,呈倒“V”字形,黄色菌脓,干燥菌胶。 叙述加幻灯片图片的方式说明 4.病原物:病原细菌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X. oryzae pv. Oryzae (Ish.) Zoo] (1)形态特征 (2)病原生物学 (3)病原菌生理分化 主要以叙述,结合幻灯片图片。 5.发生规律: (1)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初侵染来源、传播方式、侵入方式 (2)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主要以叙述加 flash 来讲授。 6.综合防治: (1)栽培防病:①实施检疫,禁止随意调运种子。②选育和换种抗、耐病良种。 ③厉行种子消毒和妥善处理病草④培育无病壮秧,严防秧田受涝⑤善管肥水 (2)田间施药防治 主要以叙述的方式讲授 小结 学习本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病害发生,提高产量。 练习 1 稻白叶枯病的主要症状特点? 2.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方式、越冬方式、初侵染来源? 3.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