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病原为白腐盾壳霉 diplodiella (Speg)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 盾壳霉属。近年来,通过对白 腐病菌的超微结构观察研究, 认为我国的白腐病菌属于白 腐垫壳孢 Coniella diplodiella (Speg )Petrk& Sydow 在病组织内菌丝密集形 成子座,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 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直径 100~-150μm,壁较厚,灰褐至暗褐色,底部壳壁突起丘状,其上着生分生孢子梗,单孢,不 分支,长12^22μm,分生孢子初无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单孢,卵圆形至梨形,一端稍尖 大小616μm×57um,内含12个油球。 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幼果浸汁中也不能萌发。在成熟果汁中萌发率可达90% 以上,在成熟蔓浸汁中萌发率最高。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表和土壤中越冬,其中僵果 上的分生孢子器越冬能力最强。散落在地表和土壤中的病菌是翌年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菌 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内可存活4~5年,残体腐烂分解后,病菌还可在土壤中腐生1-2年。 在各种病残体中,以病果带菌最为重要。病菌的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分生孢子器释放的大 量分生孢子可存活2~3年,干的分生孢子器经15年后仍可释放活的分生孢子。病菌在土壤 中越冬时,一般以地面和表土20cm以内最多,占总菌量的80%左右。越冬后的病菌到第二 年夏季遇降雨后,病菌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或带菌土粒主要借雨滴飞溅到受侵 部位引起初侵染,风、昆虫及农时操作亦可传播。条件适宜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主要从 伤口侵入,冰雹造成的伤口最易引起侵染,但少数也可从表皮较薄处直接侵入,还可从蜜腺、 皮孔、水孔等处侵入,病菌一般不侵染无伤口的果粒,但可直接侵入果梗和穗轴。在适宜的 条件下,该病的潜育期最短为3d,最长8d,一般5~6d。由于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因 此该病流行性很强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和伤口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40℃,最 适温度2830℃。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分生孢子可萌发80%以上,而低于92%时分生孢 子不能萌发。白腐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雨季早发病早,雨量大发病重,雨季长发病持 续时间长。果园发病后,每逢雨后就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特别是在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 大量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易导致病害的流行 发病程度与寄主的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幼果期开始发病,华中、华东为6月上中旬, 华北为6月中下旬,西北6月下旬,东北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幼果期如降雨量达15mm, 而其中最大一次在6~7mm,加上5~6d的潜育期,可据此预测白腐病始发期。穗粒进入着色 期及成熟期后,由于温湿度的提高和果穗外渗营养物的增多,其发病程度亦逐渐加重。7~8 月随着雨季到来,发病也达到高峰,此时如遇旬降雨量或最大一次降雨量在60mm以上 往往预示发病盛期即将来临 环境及栽培方式与发病关系密切。土质黏重,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架病 原 为 白 腐 盾 壳 霉 Coniothyrium diplodiella (Speg.)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 盾壳霉属。近年来,通过对白 腐病菌的超微结构观察研究, 认为我国的白腐病菌属于白 腐垫壳孢 Coniella diplodiwlla (Speg.) Petrk&Sydow.。 在病组织内菌丝密集形 成子座,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 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直径 100~150μm,壁较厚,灰褐至暗褐色,底部壳壁突起丘状,其上着生分生孢子梗,单孢,不 分支,长 12~22μm,分生孢子初无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单孢,卵圆形至梨形,一端稍尖, 大小 6~16μm×5~7μm,内含 1~2 个油球。 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幼果浸汁中也不能萌发。在成熟果汁中萌发率可达 90% 以上,在成熟蔓浸汁中萌发率最高。 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或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表和土壤中越冬,其中僵果 上的分生孢子器越冬能力最强。散落在地表和土壤中的病菌是翌年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菌 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内可存活 4~5 年,残体腐烂分解后,病菌还可在土壤中腐生 1~2 年。 在各种病残体中,以病果带菌最为重要。病菌的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分生孢子器释放的大 量分生孢子可存活 2~3 年,干的分生孢子器经 15 年后仍可释放活的分生孢子。病菌在土壤 中越冬时,一般以地面和表土 20cm 以内最多,占总菌量的 80%左右。越冬后的病菌到第二 年夏季遇降雨后,病菌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或带菌土粒主要借雨滴飞溅到受侵 部位引起初侵染,风、昆虫及农时操作亦可传播。条件适宜可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主要从 伤口侵入,冰雹造成的伤口最易引起侵染,但少数也可从表皮较薄处直接侵入,还可从蜜腺、 皮孔、水孔等处侵入,病菌一般不侵染无伤口的果粒,但可直接侵入果梗和穗轴。在适宜的 条件下,该病的潜育期最短为 3d,最长 8d,一般 5~6d。由于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因 此该病流行性很强。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和伤口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 13~40℃,最 适温度 28~30℃。当相对湿度为 100%时,分生孢子可萌发 80%以上,而低于 92%时分生孢 子不能萌发。白腐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雨季早发病早,雨量大发病重,雨季长发病持 续时间长。果园发病后,每逢雨后就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特别是在暴风雨或雹灾后,造成 大量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易导致病害的流行。 发病程度与寄主的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从幼果期开始发病,华中、华东为 6 月上中旬, 华北为 6 月中下旬,西北 6 月下旬,东北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在幼果期如降雨量达 15mm, 而其中最大一次在 6~7mm,加上 5~6d 的潜育期,可据此预测白腐病始发期。穗粒进入着色 期及成熟期后,由于温湿度的提高和果穗外渗营养物的增多,其发病程度亦逐渐加重。7~8 月随着雨季到来,发病也达到高峰,此时如遇旬降雨量或最大一次降雨量在 60mm 以上, 往往预示发病盛期即将来临。 环境及栽培方式与发病关系密切。土质黏重,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