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给出各类人数的权率,不妨设A、B、C、D、E各类人数的权率分别为 使其满足q、q5,可以查标准正态分布表,确定临界点a1、a、a3、a4, q1、q2、q3 P(x>a1)=q1, P(x>a2)=q2+ P(x>a3)=q3+q2+q1 P(x>a4)=q4+q3+q2+q1, 其中x表示标准分。 设学生的成绩(标准分)为x,当x≥a1时,则评为A类;当a2≤x<a1 时,则评为B类;当a3≤x<a2时,则评为C类;当a4≤x<a3时,则评为 D类;当x<a4时,则评为E类 (3)按系统聚类分类 上述两种对学生标准Z分数的分类过程中,由于各类间临界点的确定 似乎有点“武断”,就有可能导致标准Z分数非常接近的学生被划分为两 个不同的类,扩大这些学生间的差异。用系统聚类方法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其步骤是:先把n个个体各自看成一类,规定个体之间或类之间的距离 般采用欧氏距离),然后把距离最短的两类合并为一个新类,得n-1类, 再把其中最接近的两类合并,得n-2类,如此下去,最后所有的个体全 在一类。根据实际情况,给定一个阈值T,将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小于T的 聚为一类,就可把n个个体分成若干类 设A、B、C、D、E五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可用标准Z分数,也可 用原始分数,二者分类结果一致,此处为了计算简便,采用原始分)分别 为45分、35分、76分、60分、93分,按系统聚类法分类的步骤如下。 第一,将五名学生成绩由低到高排序,学生的排列为B、A、D、C、E 第二,规定取个体间的距离为一维欧氏距离d,即学生i与学生j 的成绩差的绝对值。此处有:dbA=10,dAD=15,dc=16,dcE=17 第三,合并距离最短的个体为一个新类。此处A与B的距离最短,将 A、B合并为一个新类{A,B}, 的成绩,即1(35+45)=40 并把其平均成绩作为类{A,B}给出各类人数的权率,不妨设 A、B、C、D、E 各类人数的权率分别为 q1、q2、q3、q4、q5,可以查标准正态分布表,确定临界点 a1、a2、a3、a4, 使其满足 P(x>a1)=q1, P(x>a2)=q2+q1, P(x>a3)=q3+q2+q1, P(x>a4)=q4+q3+q2+q1, 其中 x 表示标准分。 设学生的成绩(标准分)为 x,当 x≥a1时,则评为 A 类;当 a2≤x<a1 时,则评为 B 类;当 a3≤x<a2时,则评为 C 类;当 a4≤x<a3时,则评为 D 类;当 x<a4时,则评为 E 类。 (3)按系统聚类分类 上述两种对学生标准 Z 分数的分类过程中,由于各类间临界点的确定 似乎有点“武断”,就有可能导致标准 Z 分数非常接近的学生被划分为两 个不同的类,扩大这些学生间的差异。用系统聚类方法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其步骤是:先把 n 个个体各自看成一类,规定个体之间或类之间的距离(一 般采用欧氏距离),然后把距离最短的两类合并为一个新类,得 n-1 类, 再把其中最接近的两类合并,得 n-2 类,如此下去,最后所有的个体全 在一类。根据实际情况,给定一个阈值 T,将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小于 T 的 聚为一类,就可把 n 个个体分成若干类。 设 A、B、C、D、E 五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可用标准 Z 分数,也可 用原始分数,二者分类结果一致,此处为了计算简便,采用原始分)分别 为 45 分、35 分、76 分、60 分、93 分,按系统聚类法分类的步骤如下。 第一,将五名学生成绩由低到高排序,学生的排列为 B、A、D、C、E。 第二,规定取个体间的距离为一维欧氏距离 dij,即学生 i 与学生 j 的成绩差的绝对值。此处有:db.A=10,dA.D=15,dD.C=16,dC.E=17。 第三,合并距离最短的个体为一个新类。此处 A 与 B 的距离最短,将 A、B 合并为一个新类{A,B}, 并把其平均成绩作为类{A,B}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