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2经济外部性原理 321外部性的内涵 3.2.1.1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般认为,外部理论的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马歇尔首次提出的,由 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明确,并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加以丰富和完善的 个重要经济学理论。它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 会所产生的影响。如经济主体为一企业,该企业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该用户 即为与企业活动有直接关联者。但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又会对该企业周围的居民产 生影响,这些居民即为与该企业生产并无直接关系者。企业对居民的这一影响就 被称为“外部性”或“外部经济”。 由于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因而外部性 又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 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 个人从其活动得到的利益就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 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并 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前者就是正外部性,后者就是负外部性。 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 但他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人或 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对这一影响,经济学就称为外部性。 庇古和科斯通过私人收益(对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可称为企业收益,对成本 也是如此)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这类经济学概念,对外部性及正、 负外部性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所得收益为私人收益,但其活动 还可能对社会产生额外的利益,此时社会收益就会大于私人收益,如庇古所说的 海上灯塔对过往航船的引航作用:在现实经济中,企业对当地通讯、交通设施的 建设,对该企业所在社区产生了积极作用,这都是正外部性的实例。 同理,企业为进行生产,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这就是私人成本。但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有害影响,如环境污染,社会就必须要 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污染进行治理。所以,对社会来说,其所支付的成本就不仅包 括企业的私人成本,而且还包括社会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显然,此时的私人成 本是小于社会成本的。这时,该企业的活动产生了负外部性。 以上所说的是生产外部性,其实不仅生产有外部性,消费也有外部性。消费3.2 经济外部性原理 3.2.1 外部性的内涵 3.2.1.1 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般认为,外部理论的概念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马歇尔首次提出的,由 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明确,并由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加以丰富和完善的一 个重要经济学理论。它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 会所产生的影响。如经济主体为一企业,该企业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该用户 即为与企业活动有直接关联者。但该企业的生产活动又会对该企业周围的居民产 生影响,这些居民即为与该企业生产并无直接关系者。企业对居民的这一影响就 被称为“外部性”或“外部经济”。 由于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因而外部性 又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 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 个人从其活动得到的利益就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 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对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并 不为此支付足够补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前者就是正外部性,后者就是负外部性。 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 但他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人或 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对这一影响,经济学就称为外部性。 庇古和科斯通过私人收益(对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可称为企业收益,对成本 也是如此)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这类经济学概念,对外部性及正、 负外部性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所得收益为私人收益,但其活动 还可能对社会产生额外的利益,此时社会收益就会大于私人收益,如庇古所说的 海上灯塔对过往航船的引航作用;在现实经济中,企业对当地通讯、交通设施的 建设,对该企业所在社区产生了积极作用,这都是正外部性的实例。 同理,企业为进行生产,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这就是私人成本。但企业 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有害影响,如环境污染,社会就必须要 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污染进行治理。所以,对社会来说,其所支付的成本就不仅包 括企业的私人成本,而且还包括社会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显然,此时的私人成 本是小于社会成本的。这时,该企业的活动产生了负外部性。 以上所说的是生产外部性,其实不仅生产有外部性,消费也有外部性。消费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