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验七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生活史 、目的要求: 1、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相应的幼期类型 2、了解幼期虫龄的鉴别方法 3、学习昆虫生活年史图表的制作方法。 材料及用具: 1、衣鱼、飞蝗、蜻蜒、豆芫菁、小地老虎等昆虫的变态标本 2、飞蝗各龄若虫和成虫: 3、小地老虎、棉铃虫生活史研究资料。 解剖镜、扩大镜、米尺、座标纸 三、内容和方法 、昆虫的变态类型: (1)衣鱼:属表变态。其特点是各龄若虫和成虫之间,除触角及尾须环节数目、外生殖器的生长分化,以及体形大小之外。均无其 他差异。即从卵孵出的幼虫已基本具备成虫特征,在胚后发育中仅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触角及尾须数目增多,鳞片及刚毛增长 有变化,但这些变化不很明显,成虫腹部还有附肢(刺突)。其幼虫称为“原型幼虫” (2)飞蝗:蝗蝻(若虫)和成虫体形比较相似,成虫有发达的翅,而蝗蝻只有翅蚜,为不全变态类的渐变态。其幼虫称为同型幼虫。 (3)蜻蜒:属半变态。幼虫和成虫基本构造比较相似(如复眼、翅和翅蚜、足等)。但某些器官形态有较大的差异,成虫有细长的 腹部,而幼虫腹部粗壮而短,口器为咀嚼式,但幼虫的下唇特别长,覆在头的前方成“口罩”。这是由于成幼虫生活环境不同而产 生的适应变化。其幼虫通常叫“稚虫”,属亚同型幼虫 (4)小地老虎:属完全变态,成虫与幼虫显然不同。幼虫生长到最后,必须经过蛹才能变为成虫,幼虫各龄期除体型大小有差异外, 别无其他差异。其幼虫称为异型幼虫,此类幼虫的特点是无复眼和外生翅蚜。 (5)豆芫菁:属全变态类的复变态。幼虫和成虫显然不同,经过蛹期变为成虫,属全变态,异型幼虫类,在其各龄幼虫之间存在着 较大的形态差异,这是由于各龄幼虫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结果。第一龄有发达的足和长形的身体,行动敏捷活泼,在土里搜寻 蝗卵,一经进入蝗卵囊内并取食后,脱皮成为行动缓慢、体壁柔软、胸足不发达的蛴螬型幼虫,这样经过2-4龄,深入土中,转 变为胸足更加退化,不食不动,体壁坚硬的拟蛹。第六龄又为蛴螬式,最后化蛹,比一般全变态的更为复杂,称为复变态 2、幼期虫龄的鉴别 取飞蝗蝻浸渍标本和触角玻片标本,在解剖镜下观察,参照下表鉴别龄期 飞蝗蝻各龄主要特征比较表 龄 二龄 四龄 五龄 本长(毫米) 10-21 16-25 26-39 翅芽稍现,前后翅翅芽明显,前翅狭长,翅芽黑色,长达腹部翅芽黑色,长 明芽相差不大,翅尖后翅芽略呈三角形,第二节,翅尖开始伸腹部第4-5节 略伸向后下方 翅尖伸向后下方 向后方。 翅尖伸向后方 触角节数 背板后缘背板开始向后延背板显著向后延伸,背板后缘向后延伸,掩盖中胸和后胸的实验七 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生活史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相应的幼期类型; 2、了解幼期虫龄的鉴别方法; 3、学习昆虫生活年史图表的制作方法。 二、材料及用具: 1、衣鱼、飞蝗、蜻蜓、豆芫菁、小地老虎等昆虫的变态标本; 2、飞蝗各龄若虫和成虫; 3、小地老虎、棉铃虫生活史研究资料。 解剖镜、扩大镜、米尺、座标纸。 三、内容和方法: 1、昆虫的变态类型: (1)衣鱼:属表变态。其特点是各龄若虫和成虫之间,除触角及尾须环节数目、外生殖器的生长分化,以及体形大小之外。均无其 他差异。即从卵孵出的幼虫已基本具备成虫特征,在胚后发育中仅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触角及尾须数目增多,鳞片及刚毛增长 有变化,但这些变化不很明显,成虫腹部还有附肢(刺突)。其幼虫称为“原型幼虫”。 (2)飞蝗:蝗蝻(若虫)和成虫体形比较相似,成虫有发达的翅,而蝗蝻只有翅蚜,为不全变态类的渐变态。其幼虫称为同型幼虫。 (3)蜻蜓:属半变态。幼虫和成虫基本构造比较相似(如复眼、翅和翅蚜、足等)。但某些器官形态有较大的差异,成虫有细长的 腹部,而幼虫腹部粗壮而短,口器为咀嚼式,但幼虫的下唇特别长,覆在头的前方成“口罩”。这是由于成幼虫生活环境不同而产 生的适应变化。其幼虫通常叫“稚虫”,属亚同型幼虫。 (4)小地老虎:属完全变态,成虫与幼虫显然不同。幼虫生长到最后,必须经过蛹才能变为成虫,幼虫各龄期除体型大小有差异外, 别无其他差异。其幼虫称为异型幼虫,此类幼虫的特点是无复眼和外生翅蚜。 (5)豆芫菁:属全变态类的复变态。幼虫和成虫显然不同,经过蛹期变为成虫,属全变态,异型幼虫类,在其各龄幼虫之间存在着 较大的形态差异,这是由于各龄幼虫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结果。第一龄有发达的足和长形的身体,行动敏捷活泼,在土里搜寻 蝗卵,一经进入蝗卵囊内并取食后,脱皮成为行动缓慢、体壁柔软、胸足不发达的蛴螬型幼虫,这样经过2-4龄,深入土中,转 变为胸足更加退化,不食不动,体壁坚硬的拟蛹。第六龄又为蛴螬式,最后化蛹,比一般全变态的更为复杂,称为复变态。 2、幼期虫龄的鉴别: 取飞蝗蝻浸渍标本和触角玻片标本,在解剖镜下观察,参照下表鉴别龄期。 飞蝗蝻各龄主要特征比较表 虫 龄 特征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体长(毫米) 5-10 9-14 10-21 16-25 26-39 翅 蚜 不 明 显 翅芽稍现,前后翅 芽相差不大,翅尖 略伸向后下方。 翅芽明显,前翅狭长, 后翅芽略呈三角形, 翅尖伸向后下方 翅芽黑色,长达腹部 第二节,翅尖开始伸 向后方。 翅芽黑色,长达 腹部第 4-5 节, 翅尖伸向后方。 触角节数 13-14 18-19 20-21 22-23 24-25 前 背板后缘 成直角 背板开始向后延 伸。 背板显著向后延伸, 掩盖中胸后面部分, 背板后缘向后延伸,掩盖中胸和后胸的 背面部分,后缘角度减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