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8· 智能系统学报 第2卷 和.Thursteme认为智能由语言理解、用词流畅、数、 际符合,简称同知识,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知识)、 空间、联系性记忆、感知速度及一般思维7种因子组 差异性知识与客观实际有一定差异,简称异知识, 成.涂序彦教授曾在《广义智能学》中从不同的角度 即被实践证明是部分正确的知识)、对立性知识(与 对什么是智能作了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前面根据 客观实际相反,简称反知识,即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 同异反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角度给出了智能的一个 的知识,这一方面说明了知识可以看成是主观世界 简明定义:“智能是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高 对客观世界同一性认识、差异性认识和对立性认识 度的自协同能力”,这个定义首先说明了“智能寓于 的总和;另一方面也得以在一定的认知过程和一定 系统1:其次是“自协同”"而不是他协同,其中含有 的认知空间中把知识抽象成同异反及其各种组合, 自组织、自学习的意思,并且这种自协同还指系统在 如:同异反、同同异异反、同同同同同反、同同反反同 各个层次上的自协同,也就是通过同异反信息处理 同同等等:知识的这种同异反抽象为一般性地研究 获取同异反知识,根据同异反知识作出同异反决策, 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各种问题求解给出 由同异反决策实施同异反行为,最终达到预期目的 了新思路.例如:按照既定程序解决了问题是一个 而智能意义上的预期目的,一般也应该是同异反的, “同同同”过程,这里的第1个“同”是已知的信息和 既包含正常情况下希望达到的目的,也包含异常情 已有的条件,第2个“同”表示按照既定程序的解题 况下能达到的目的,也包含在反常情况下达到的目 过程,第3个“同”表示问题解决达到了预期目的:如 的:再次是定义了这种在系统各层次上的自协同能 果虽然利用了己知信息和己有条件,但需要通过变 力是“高度”的而不是一般的,这里说的“高度”是指 换给定的解题程序和思路、通过所谓的知识创新去 不论系统在何种环境中都能达到预期目的,尽管这 解决问题,则可以抽象为一个“同异同”或“同反同” 种目的是同异反的.可见,智能应当是能动的,能自 过程:从给定条件出发,用了错误的程序或错误的方 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自繁衍、自控制,这又反过来 法解题,使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则是一个“同异反” 赋予自协同深层次的意义,换句话说,系统的这种自 或“同反反”过程 协同能力是通过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自繁衍、自 知识的同异反表示也为探索知识创新规律提供 控制获得.最后的“能力”两字点明了智能的本质特 了新思路,文献[5根据同异反系统理论,给出了知 点是不论何种情况下都达到预期目的,这从一个侧 识创新的3个基本规律.这里把其中的第一规律作 面说明了智能确实是能够“自适应”的.这样的智能 了改进,叙述如下: 定义,“同”是贯穿由系统现状集与预期目的集这个 规律1:网络化创新.因为无论是在认知过程中 集对始终的一条主线,“异”是由系统现状集到目的 还是在认知空间中,知识总是按同异反系统层次展 集之间一系列中介过渡的统称,“反”是指这一系列 开见图7.但图7实质上是同异反系统作无穷层次 的中介过渡每一步都可能存在矛盾和转化,包括系 展开的一张断面图.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认识总是 统现状集与预期目的集的矛盾和转化,在这样的意 停滞在某一个层次上,稍作深入研究,所得到的认识 义上,上面关于智能的定义可以进一步简化成智能 将有别于己有层次上的认识.事实上,图7所示的层 是系统的一种同异反能力.但系统的这种智能如何 次展开与一般的层次展开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层 测算还需深入研究 与层之间是一个网络结构,这说明知识创新具有网 5.2知识的同异反表示与创新 络性网络化创新因此是知识创新的一个基本规律, 无论是从信息知识一智能的角度看,还是从 规律2:同异反排列组合创新.如前面概括的问 上面关于智能是“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高 题求解过程和后面介绍的同异反诗词创作, 度自协同能力”这个新的定义看,智能的一个特点是 规律3:同异反分析与同异反综合集成创新,如 能够知识创新.这又涉及到什么是知识和如何表示 果用s表示同、d表示异c表示反,则得知识的同异 知识的问题.尽管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远未穷尽, 反分析创新规律,见图8 但人类已有的知识已呈现出无限多样性,而且还在 如果把图8从下往上看,则得同异反知识综合 爆炸式地产生,如何恰当地表示知识因此成为人工 创新规律 智能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人的知识用来认识 把知识分析与知识综合再集成,分析中有综合, 和改造客观世界,所以从集对分析的同异反系统理 综合中有分析,或者先分析后综合,或者先综合后分 论看,可以把知识进一步分为符合性知识(与客观实 析等等,这是知识创新第3规律的一个特点.不难看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和. Thursteme 认为智能由语言理解、用词流畅、数、 空间、联系性记忆、感知速度及一般思维 7 种因子组 成. 涂序彦教授曾在《广义智能学》中从不同的角度 对什么是智能作了系统性的研究[70 ] . 本文前面根据 同异反系统理论 ,从系统的角度给出了智能的一个 简明定义“: 智能是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高 度的自协同能力”,这个定义首先说明了“智能寓于 系统”[70 ] ;其次是“自协同”而不是他协同 ,其中含有 自组织、自学习的意思 ,并且这种自协同还指系统在 各个层次上的自协同 ,也就是通过同异反信息处理 获取同异反知识 ,根据同异反知识作出同异反决策 , 由同异反决策实施同异反行为 ,最终达到预期目的. 而智能意义上的预期目的 ,一般也应该是同异反的 , 既包含正常情况下希望达到的目的 ,也包含异常情 况下能达到的目的 ,也包含在反常情况下达到的目 的;再次是定义了这种在系统各层次上的自协同能 力是“高度”的而不是一般的 ,这里说的“高度”是指 不论系统在何种环境中都能达到预期目的 ,尽管这 种目的是同异反的. 可见 ,智能应当是能动的 ,能自 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自繁衍、自控制 ,这又反过来 赋予自协同深层次的意义 ,换句话说 ,系统的这种自 协同能力是通过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自繁衍、自 控制获得. 最后的“能力”两字点明了智能的本质特 点是不论何种情况下都达到预期目的 ,这从一个侧 面说明了智能确实是能够“自适应”的. 这样的智能 定义“, 同”是贯穿由系统现状集与预期目的集这个 集对始终的一条主线“, 异”是由系统现状集到目的 集之间一系列中介过渡的统称“, 反”是指这一系列 的中介过渡每一步都可能存在矛盾和转化 ,包括系 统现状集与预期目的集的矛盾和转化 ,在这样的意 义上 ,上面关于智能的定义可以进一步简化成智能 是系统的一种同异反能力. 但系统的这种智能如何 测算 ,还需深入研究. 5. 2 知识的同异反表示与创新 无论是从信息 —知识 —智能的角度看 ,还是从 上面关于智能是“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高 度自协同能力”这个新的定义看 ,智能的一个特点是 能够知识创新. 这又涉及到什么是知识和如何表示 知识的问题. 尽管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远未穷尽 , 但人类已有的知识已呈现出无限多样性 ,而且还在 爆炸式地产生 ,如何恰当地表示知识因此成为人工 智能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由于人的知识用来认识 和改造客观世界 ,所以从集对分析的同异反系统理 论看 ,可以把知识进一步分为符合性知识(与客观实 际符合 ,简称同知识 ,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知识) 、 差异性知识(与客观实际有一定差异 ,简称异知识 , 即被实践证明是部分正确的知识) 、对立性知识 (与 客观实际相反 ,简称反知识 ,即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 的知识) ,这一方面说明了知识可以看成是主观世界 对客观世界同一性认识、差异性认识和对立性认识 的总和;另一方面也得以在一定的认知过程和一定 的认知空间中把知识抽象成同异反及其各种组合 , 如 :同异反、同同异异反、同同同同同反、同同反反同 同同等等;知识的这种同异反抽象为一般性地研究 系统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各种问题求解给出 了新思路. 例如 :按照既定程序解决了问题是一个 “同同同”过程 ,这里的第 1 个“同”是已知的信息和 已有的条件 ,第 2 个“同”表示按照既定程序的解题 过程 ,第 3 个“同”表示问题解决达到了预期目的;如 果虽然利用了已知信息和已有条件 ,但需要通过变 换给定的解题程序和思路、通过所谓的知识创新去 解决问题 ,则可以抽象为一个“同异同”或“同反同” 过程;从给定条件出发 ,用了错误的程序或错误的方 法解题 ,使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 ,则是一个“同异反” 或“同反反”过程. 知识的同异反表示也为探索知识创新规律提供 了新思路 ,文献[5 ]根据同异反系统理论 ,给出了知 识创新的 3 个基本规律. 这里把其中的第一规律作 了改进 ,叙述如下 : 规律 1 :网络化创新. 因为无论是在认知过程中 还是在认知空间中 ,知识总是按同异反系统层次展 开见图 7. 但图 7 实质上是同异反系统作无穷层次 展开的一张断面图. 在一般情况下 ,人们的认识总是 停滞在某一个层次上 ,稍作深入研究 ,所得到的认识 将有别于已有层次上的认识. 事实上 ,图 7 所示的层 次展开与一般的层次展开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 ,层 与层之间是一个网络结构 ,这说明知识创新具有网 络性 ,网络化创新因此是知识创新的一个基本规律. 规律 2 :同异反排列组合创新. 如前面概括的问 题求解过程和后面介绍的同异反诗词创作. 规律 3 :同异反分析与同异反综合集成创新. 如 果用 s 表示同、d 表示异、c 表示反 ,则得知识的同异 反分析创新规律 ,见图 8. 如果把图 8 从下往上看 ,则得同异反知识综合 创新规律. 把知识分析与知识综合再集成 ,分析中有综合 , 综合中有分析 ,或者先分析后综合 ,或者先综合后分 析等等 ,这是知识创新第 3 规律的一个特点. 不难看 ·28 ·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2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