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4年第4期 ·87· 协。他向孟戴斯-弗朗斯表示:法越双方都应再作些努力,互相让步,以求得达成协议。并说明,如 果法方同意在原有基础上前进一步,越南是愿以更大的一步来迎接法国的让步的。最后,终于打破 了在划分集结区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达成协议的最后一个障碍。越南接受以北纬17度线为南北 分界线,法国同意在协议中明文规定两年内通过普选统一越南。7月21日,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交 战双方分别签定了停战协定,印度支那和平得以实现。而美国代表则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仅发表声 明表示美国不会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来干扰”协议23(p90,。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努力打开外交新局面,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 3国,并争取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因此,中国代表团在为会议取得成功展开卓有成效的外交 活动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地同各国官方和民间人士进行广泛接触,收到良好的效果。 会议期间,尽管英国方面对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顾虑重重,但中国代表团的态度却是相当积极、 主动24(p.119。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承认了新中国,但双方并没有建立外交 关系。1954年5月1日.莫洛托夫邀请周恩来和艾登会面。借此机会,双方就中英关系问题进行了 初步商谈。周恩来指出:不是中国不承认英国,而是英国在联合国不承认中国。艾登强调,他这次把 驻华代办杜维廉带来,为的是与中国代表团进行接触。当晚,杜维廉宴请中国代表团顾问、对外贸易 部副部长雷任民,表示英国三个商业团体愿意同中国贸易,并欢迎雷任民到英国参加工业博览会。6 月1日艾登在宴请周恩来时表示双方应该努力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周恩来对此表示同意,双方 决定在对方首都设立谈判代表办事处。同时,周恩来对艾登提到想访问中国表示欢迎25](p15)。6 月4日,中国外交部欧非司司长宦乡会见杜维廉,告知中国政府愿意向伦敦派驻代办级官员,以与 英方进行谈判并解决两国间的一些未决问题。经过协商,两国政府达成如下协议:中央人民政府派 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双方还同意,代办的任务除 谈判建交并办理商务和侨务,代办处人员的待遇与正常外交人员相同26(p.146。周恩来认为,相互 承认对方外交人员的代办身份和地位,可以表示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走向正常化,但在双方经过谈判 互换大使之前两国关系仍然是不完全的,仍然没有完全脱离谈判建交阶段。7月8日,杜维廉向周 恩来呈交了由艾登签署的委任书。9月2日,中国政府任命宦乡为驻英代办。由此,中英两国建立了 代办级外交关系。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3次会议的外交报告中,将中英代办级关系的 建立列为日内瓦会议的成就之一,认为这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打破美国的对华贸易封锁,周恩来于1954年5月底指示雷任民多找关系同在日内瓦的英国 贸易界人士接触,以英国为突破口,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政 策,打开英国市场。5月30日,周恩来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贸易大臣威尔逊等人,就改进中英关 系、发展双边贸易问题交换了意见。6月1日,周恩来就威尔逊、艾登欢迎中国在伦敦建立常设商务 机构致电中共中央,建议为推进中英关系,可向英方正式提出设立常设商务机构问题,此机构应享 有完全的外交权利和地位,实际上是一个外交机构。 7月19日,周恩来与英国工党总书记菲利普斯举行会谈,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发展 中英关系所抱的积极态度。他着重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深愿中英关系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进 一步的增进,并愿与英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发展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使两国人民 之间的友好关系得以加强。周恩来说,尽管中英两国的经济制度有所不同,但是两国在平等、互利的 基础上发展和扩大相互之间的工商业合作,却是可能和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改善两国人民的生活情 况:中英关系的增进不仅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2列](P.10姆。 日内瓦会议不仅为中英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中美接触提供了一个机会,并由此打 开了中美会谈的大门。 朝鲜战争后,美国政府继续奉行遏制、孤立的对华政策,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来往。对于日内 瓦会议,美国政府的卷度极为消极,其基本立场是:阻止会议达成协议如果做不到,就拒绝承认达W.协。他向孟戴斯- 弗朗斯表示: 法越双方都应再作些努力, 互相让步, 以求得达成协议。并说明, 如 果法方同意在原有基础上前进一步, 越南是愿以更大的一步来迎接法国的让步的。最后, 终于打破 了在划分集结区问题上的僵局, 扫除了达成协议的最后一个障碍。越南接受以北纬 17 度线为南北 分界线, 法国同意在协议中明文规定两年内通过普选统一越南。7 月 21 日, 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交 战双方分别签定了停战协定, 印度支那和平得以实现。而美国代表则拒绝在协议上签字, 仅发表声 明表示美国“不会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来干扰”协议[ 23] ( p. 90) 。 3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努力打开外交新局面, 使更多的国家了解中 国, 并争取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因此, 中国代表团在为会议取得成功展开卓有成效的外交 活动的同时, 还积极主动地同各国官方和民间人士进行广泛接触, 收到良好的效果。 会议期间, 尽管英国方面对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顾虑重重, 但中国代表团的态度却是相当积极、 主动[ 24] ( p. 119) 。新中国成立后, 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承认了新中国, 但双方并没有建立外交 关系。1954 年 5 月 1 日, 莫洛托夫邀请周恩来和艾登会面。借此机会, 双方就中英关系问题进行了 初步商谈。周恩来指出: 不是中国不承认英国, 而是英国在联合国不承认中国。艾登强调, 他这次把 驻华代办杜维廉带来, 为的是与中国代表团进行接触。当晚, 杜维廉宴请中国代表团顾问、对外贸易 部副部长雷任民, 表示英国三个商业团体愿意同中国贸易, 并欢迎雷任民到英国参加工业博览会。6 月 1 日, 艾登在宴请周恩来时表示双方应该努力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 周恩来对此表示同意, 双方 决定在对方首都设立谈判代表办事处。同时, 周恩来对艾登提到想访问中国表示欢迎[ 25] ( p. 15) 。6 月 4 日, 中国外交部欧非司司长宦乡会见杜维廉, 告知中国政府愿意向伦敦派驻代办级官员, 以与 英方进行谈判并解决两国间的一些未决问题。经过协商, 两国政府达成如下协议: 中央人民政府派 遣代办驻在伦敦, 其地位和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双方还同意, 代办的任务除 谈判建交并办理商务和侨务, 代办处人员的待遇与正常外交人员相同[ 26] ( p. 146) 。周恩来认为, 相互 承认对方外交人员的代办身份和地位, 可以表示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走向正常化, 但在双方经过谈判 互换大使之前两国关系仍然是不完全的, 仍然没有完全脱离谈判建交阶段。7 月 8 日, 杜维廉向周 恩来呈交了由艾登签署的委任书。9 月 2 日, 中国政府任命宦乡为驻英代办。由此, 中英两国建立了 代办级外交关系。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3 次会议的外交报告中, 将中英代办级关系的 建立列为日内瓦会议的成就之一, 认为这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打破美国的对华贸易封锁, 周恩来于 1954 年 5 月底指示雷任民多找关系同在日内瓦的英国 贸易界人士接触, 以英国为突破口, 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实行的封锁禁运政 策, 打开英国市场。5 月 30 日, 周恩来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贸易大臣威尔逊等人, 就改进中英关 系、发展双边贸易问题交换了意见。6 月 1 日, 周恩来就威尔逊、艾登欢迎中国在伦敦建立常设商务 机构致电中共中央, 建议为推进中英关系, 可向英方正式提出设立常设商务机构问题, 此机构应享 有完全的外交权利和地位, 实际上是一个外交机构。 7 月 19 日, 周恩来与英国工党总书记菲利普斯举行会谈,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发展 中英关系所抱的积极态度。他着重指出, 中国政府和人民深愿中英关系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进 一步的增进, 并愿与英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 发展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使两国人民 之间的友好关系得以加强。周恩来说, 尽管中英两国的经济制度有所不同, 但是两国在平等、互利的 基础上发展和扩大相互之间的工商业合作, 却是可能和必要的, 它将有助于改善两国人民的生活情 况; 中英关系的增进不仅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 27] ( p. 108) 。 日内瓦会议不仅为中英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而且也为中美接触提供了一个机会, 并由此打 开了中美会谈的大门。 朝鲜战争后, 美国政府继续奉行遏制、孤立的对华政策, 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来往。对于日内 瓦会议, 美国政府的态度极为消极, 其基本立场是: 阻止会议达成协议, 如果做不到, 就拒绝承认达 2004 年第 4 期 ·8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