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比较 双方后来做出多种外交努力,但两国关系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①“九·一八”事件的发生为中 苏复交带来了新的契机,苏联根据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对日本侵略中国东三省的行为极为关 注,向中国给予了道义上的同情与援助。与此同时,由于对国际联盟、美英等大国干涉和制止 日本侵略行径的希望彻底破灭,特别是在中国国内要求与苏联复交的情绪的压力之下,国民党 政府于1932年10月5日决定同苏联无条件复交。中苏两国在1932年12月12日通过外交换 文,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决定互派大使。山尽管中苏两国关系此间在形式上恢复了正常,但 仍相互充满了不信任和猜疑。 “卢沟桥”事件发生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苏联政府从自已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出发,为 牵制蒋介石政府使之不与日本妥协,决定援助中国,因此它更感兴趣的是在法理上与中方签订 互不侵犯条约,强化对华援助的政治基础。中苏两国最终迫于形势的需要,于1937年8月21 日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客观地看,《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 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加强了中苏两国在战时情况下的军事与经济合作,但该条约并未能帮助 中国真正解决抗日战争的根本问题,即打败日本的侵略,同时也没有为两国间存在的各种问题 达成谅解。苏联尽管以该条约为法律基础,向中国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经济贷款和军事物资授 助,但此间的中苏关系是极其动荡的。21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不仅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使后来的中苏关系进人了一个以极大满足苏联利益为前 提的历史时期。由于美英中三方均对日本宣战,因此各方要求苏联同时对日宣战,但苏联以对 德作战仍未结束、不易分散力量为借口拒绝上述要求。然而,此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经 建立,因此苏联表示一旦在远东积蓄力量,时机成熟时即对日宣战。苏联向日本宣战对盟国和 中国来讲自然是件好事,但令美英两国所预想不到的是,苏联对日宜战的条件是以在远东得到 更大的利益为前提。1945年2月间,在由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讨论欧洲问题的雅尔塔会议 上,斯大林明确提出了对日宣战的条件:(1)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2)恢复 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利,即:(甲)将库页岛南部及其毗连全 部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惠权益,恢复租借旅顺 港为苏联海军基地;(丙)设立中苏合营公司,共同经营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并 保证苏联的优惠权益,而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于苏联。3]尽管美英 在某些问题上并不完全赞同苏联的建议,但为尽快使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几乎是完全满足了苏 联的要求。虽然三大国首脑表示有关外蒙古和上述港口和铁路的协议尚需征得中国国民党政府 的同意,但他们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应在打败日本后毫无条件地予以满足。苏联方面同时表示 准备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协定,以期用武力帮助中国达到从日本枷锁下获得解 放的目的。《雅尔塔协定》不仅将战后各国在远东的势力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定,同时也为《中 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埋下了伏笔:美英两国在苏联远东问题上必须根据协定的有关决议, 劝说中国,支持苏联在中国获得相应的利益;对中国政府而言,苏联出兵的前提条件是同意外 ①1929年7月18日,苏联政府单方面宣布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同时声明保留1924年中俄、奉俄协定 中的权力。此间,尽管中苏双方通过种种外交努力,包括张学良在1929年12月22日同苏方签订的《伯力会 议议定书》,其中就中东铁路恢复冲突前状况、中苏复交与通商达成地区性意见,但南京政府以中方谈判代表 所签文件有越权行为为由,部分否定了议定书的内容。尽管如此,中苏双方还是根据《伯力会议议定书》的 相关规定,自1930年10月11日至1931年10月7日间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谈判,但由于中方坚持主张收回中 东铁路,双方在谈判中的想法差距甚大,再加上“九·一八”事件的爆发,谈判随之搁浅。 ·9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中苏友好 同盟 条约 》与 《中苏友 好 同盟 互助 条约 》之 比 较 双方后来做出多种外交努力 , 但两 国关系一 直处 于非 正常状 态 。 ① “ 九 一八 ” 事件 的发 生 为 中 苏复交带来 了新 的契机 , 苏联 根据 自身战略利益 的需 要 , 对 日本 侵 略 中国东三省 的行 为极 为关 注 , 向中国给予 了道义 上 的同情 与援 助 。 与此 同时 , 由于对 国际联盟 、 美英等 大 国干涉和 制止 日本侵略行径 的希望彻底破灭 , 特别是 在 中国国内要求 与苏联 复交 的情绪 的压力之下 , 国民党 政府 于 犯 年 月 日决定 同苏联 无条 件 复交 。 中苏两 国在 年 月 日通 过 外 交 换 文 , 重新建立 了外交关系 , 决定 互 派大使 。 川 尽管 中苏两 国关 系此 间在形 式 上 恢 复 了正 常 , 但 仍相互 充满 了不信任 和猜疑 。 “ 卢 沟桥 ” 事件发生后 , 中 日战争全 面爆 发 , 苏联 政 府从 自己 在 远 东 的 战略 利 益 出发 , 为 牵制蒋介石政府使之不 与 日本 妥协 , 决定援 助 中 国 , 因此它更感兴趣 的是 在法理上 与 中方签订 互不侵犯条约 , 强化对 华援助 的政 治基础 。 中苏两 国最终 迫 于形 势 的需要 , 于 年 月 日签 订 了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 。 客观地看 , 《中苏互不 侵犯 条约 》的签订在很 大程度上 推动 了 中国抗 日战争的进程 , 加 强 了 中苏两 国在 战时情 况下 的军事与经济合作 , 但该条约并 未能帮助 中国真正解决抗 日战争 的根本 问题 , 即打败 日本 的侵略 , 同时也没有 为两 国间存 在 的各种 问题 达成谅解 。 苏联尽 管 以该条约为法律基础 , 向中国提供 了 比 以往更 多 的经 济贷款 和 军事物 资援 助 , 但此 间的 中苏关系是极 其 动 荡 的 。 年 月 日 , 太 平 洋 战争 爆 发 , 这 不 仅 是 第 二 次世界大 战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 , 同时也使后来 的 中苏关系进人 了一个 以 极 大满足苏联利 益 为前 提 的历史 时期 。 由于美英 中三 方均对 日本宣 战 , 因此 各方要求苏联 同时对 日宣 战 , 但 苏联 以对 德作战仍未结束 、 不 易分散力 量为借 口 拒绝上述要求 。 然而 , 此 时世界反 法西斯统一 战线 已 经 建立 , 因此 苏联表示一 旦 在远东积蓄力量 , 时机成熟 时 即对 日宣 战 。 苏联 向 日本 宣战对盟 国和 中国来讲 自然是件好事 , 但令美英两 国所 预想不 到 的是 , 苏联对 日宣 战 的条件是 以 在远 东得 到 更大 的利益 为前提 。 年 月 间 , 在 由苏 美 英 三 国首脑举 行 的讨论 欧洲 间题 的雅 尔塔会 议 上 , 斯大林 明确提 出 了对 日宣 战 的条件 维 持外蒙古 蒙古人 民共和 国 现状 恢复 年 日本 背 信弃义进攻所破坏 的原属 俄 国的各项权利 , 即 甲 将库页 岛南部及其 毗 连全 部 岛屿归 还 苏联 乙 大连商港 国际化 , 并保证苏联 在 这个 港 口 的优 惠权 益 , 恢 复 租借 旅 顺 港 为苏联海 军基地 丙 设立 中苏合营公 司 , 共 同经 营通往 大连 的 中东铁路 和 南满 铁 路 , 并 保证苏联 的优 惠权益 , 而 中 国保持在满洲 的全部 主权 千 岛群 岛须 交 于苏联 。 尽 管美英 在某些 问题上并不完 全赞 同苏联 的建议 , 但 为尽快使苏联对 日宣 战 , 美 国几乎是完全满 足 了苏 联 的要求 。 虽然 三大 国首脑表示 有关外蒙古和上述港 口 和铁路 的协议 尚需征得 中国国民党政府 的同意 , 但他们同意苏联 的这 些要求应 在打败 日本后毫无条件地 予 以满足 。 苏联方面 同时表示 准备 和 中国国 民党政府签订一项苏 中友好协定 , 以期用 武力 帮助 中国达 到从 日本 枷锁下 获得解 放 的 目的 。 《雅 尔塔协定 》不仅将战后各 国在远东 的势力 范 围进 行 了 明确划定 , 同时也 为 《中 苏友好同盟条 约 》的签订埋下 了伏 笔 美英两 国在苏联 远 东 问题 上 必 须根 据 协定 的有 关决议 , 劝说 中国 , 支持苏联 在 中国获得 相应 的利 益 对 中国政府 而言 , 苏联 出兵 的前提条件是 同意外 ① 年 月 日 , 苏联政府单方 面宣布与 中国断绝外交关 系 , 同时声 明保 留 年 中俄 、 奉俄协定 中的权力 。 此 间 , 尽管中苏双方通 过 种种外交努力 , 包括 张学 良在 年 月 日 同苏方 签 订 的 《伯力 会 议议定书 》 , 其 中就 中东铁路恢复冲突前状况 、 中苏复交与通商达 成地 区 性 意见 , 但南京 政府 以 中方谈判代表 所签 文件有越权行为为由 , 部分否定 了议定书 的 内容 。 尽管如此 , 中苏双方 还 是 根 据 《伯力 会议议定书 》的 相关规定 ,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间就上述 问题进行 了谈判 , 但 由于 中方坚 持 主 张 收 回 中 东铁路 , 双方在谈判 中的想法差距甚 大 , 再加 上 “ 九 一八 ” 事件 的爆发 , 谈判 随之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