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使心肌细胞每两次兴奋之间都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从而保证心肌兴奋所引起的收缩能够一次一次的 分开 (2)相对不应期。在复极化的一段时间(相当于从复极-60mV到-80mV),给予超过阈刺激的强刺 激,可引起心肌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故称为相对不应期(RRP)。此期心肌的兴奋性已逐渐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图3-3) 26 (3)超常期。在复极化完毕前的一段时间(相当于从复极—80mV到-90mV),给予比阈刺激低的阈下 刺激,就可引起动作电·位的爆发,称超常期(SNP)此期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比正常稍高。以后,心 肌细胞的兴奋性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图3-4) (1)不发生强直收缩。心肌收缩的特点是每次兴奋所引起的收缩都一次一次地明显分开而形成单收 缩,不会与骨骼肌那样,使许多次收缩复合起来形成强直收缩。心肌收缩之所以能每次分开,是由于 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很长(数百毫秒)。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在此期间,任何刺激都不能 使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和收缩,而保持交替的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发挥心脏的水泵样作用,推动 血液循环 (2)机能合体性。心脏的机能合体性是心脏区别于骨骼肌的第二特征。电镜下观察发现,每个心肌 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膜,细胞之间没有原生质的联系。两个相邻的心肌细胞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特殊的 结构叫闫盘。闫盘部位的细胞膜的电阻约ln,而心肌细胞膜的其他部位电阻却高的多,约为500110 日前认为,心肌在结构上虽然不是合体细胞(合胞体),但机能上类似合体细胞,动作电位极易由相邻 心肌细胞之间的低电阻部分传导到另一个细胞,使整个心房或心室的活动像一个大细胞一样,几乎同 时发生兴奋和收缩。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心房肌或心室肌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收缩效能o (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正常心脏是按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进行活动的,窦房结产生的每次兴奋 都在前一次心肌收缩过程完成后才传到心房肌和心室肌。如果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 为的刺激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 由于期外收缩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故又称为期前收缩。期前兴奋也有自 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至心室时,常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 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发生收缩。所以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代偿间歇后的收缩往往比正 常收缩强而有力(图3-5) 27 大,甚至比心室肌工作细胞还大,犬、猫、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的浦肯野氏纤维末梢穿过心室内壁的 心内膜下层与心室肌细胞相联,反刍类、马、驴、猪和禽等动物的浦肯野氏纤维末梢深人穿过全部心 室壁分布到心内膜和心外膜的各部。细胞间有丰富的缝隙连接,传导兴奋的速度可高达每秒2~5m。 可将兴奋几乎同时传到心室肌细胞,这对于保证心室肌的同步收缩具有重要意义 5.兴奋在心室肌的传导兴奋由浦肯野氏纤维传到心室肌后,主要依靠心室肌细胞本身通过局 部电流机制在心室壁内进行传导。心室肌的传导速度每秒为0.4-lm(图3-6) 一J切脉系统动脉根据大小和结构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 大动脉指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这些血管的管壁厚而富有弹性纤维,可扩张性 和弹性较大。当心室收缩将血液射人大动脉时,大使心肌细胞每两次兴奋之间都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从而保证心肌兴奋所引起的收缩能够一次一次的 分开。 (2)相对不应期。在复极化的一段时间(相当于从复极—60mV 到—80mV),给予超过阈刺激的强刺 激,可引起心肌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故称为相对不应期(RRP)。此期心肌的兴奋性已逐渐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图 3-3) 26 (3)超常期。在复极化完毕前的一段时间 (相当于从复极—80mV 到—90mV),给予比阈刺激低的阈下 刺激,就可引起动作电·位的爆发,称超常期(SNP)o 此期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比正常稍高。以后,心 肌细胞的兴奋性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图 3-4) (1)不发生强直收缩。心肌收缩的特点是每次兴奋所引起的收缩都一次一次地明显分开而形成单收 缩,不会与骨骼肌那样,使许多次收缩复合起来形成强直收缩。心肌收缩之所以能每次分开,是由于 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很长(数百毫秒)。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在此期间,任何刺激都不能 使心肌细胞发生兴奋和收缩,而保持交替的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发挥心脏的水泵样作用,推动 血液循环。 (2)机能合体性。心脏的机能合体性是心脏区别于骨骼肌的第二特征。电镜下观察发现,每个心肌 细胞都有完整的细胞膜,细胞之间没有原生质的联系。两个相邻的心肌细胞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特殊的 结构叫闫盘。闫盘部位的细胞膜的电阻约 ln,而心肌细胞膜的其他部位电阻却高的多,约为 500110 目前认为,心肌在结构上虽然不是合体细胞(合胞体),但机能上类似合体细胞,动作电位极易由相邻 心肌细胞之间的低电阻部分传导到另一个细胞,使整个心房或心室的活动像一个大细胞一样,几乎同 时发生兴奋和收缩。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心房肌或心室肌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收缩效能 o (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正常心脏是按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进行活动的,窦房结产生的每次兴奋, 都在前一次心肌收缩过程完成后才传到心房肌和心室肌。如果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 为的刺激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心室可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 由于期外收缩发生在下一次窦房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故又称为期前收缩。期前兴奋也有自 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至心室时,常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 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发生收缩。所以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代偿间歇后的收缩往往比正 常收缩强而有力(图 3-5)。 27 大,甚至比心室肌工作细胞还大,犬、猫、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的浦肯野氏纤维末梢穿过心室内壁的 心内膜下层与心室肌细胞相联,反刍类、马、驴、猪和禽等动物的浦肯野氏纤维末梢深人穿过全部心 室壁分布到心内膜和心外膜的各部。细胞间有丰富的缝隙连接,传导兴奋的速度可高达每秒 2~5m。 可将兴奋几乎同时传到心室肌细胞,这对于保证心室肌的同步收缩具有重要意义 5.兴奋在心室肌的传导 兴奋由浦肯野氏纤维传到心室肌后,主要依靠心室肌细胞本身通过局 部电流机制在心室壁内进行传导。心室肌的传导速度每秒为 0.4 一 lm(图 3—6)。-~一一……… [一 J 切脉系统 动脉根据大小和结构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 ].大动脉 指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这些血管的管壁厚而富有弹性纤维,可扩张性 和弹性较大。当心室收缩将血液射人大动脉时,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