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6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2卷 仿真计算获得的不同辊形以及不同中间辊窜辊 量下的无效轧制力分布见图6无效轧制力的变化 情况见表3. 帘动量 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中间辊窜动量的减小,工 作辊端部压靠明显减轻,这是因为中间辊窜动量越 小,有害接触区的长度越短,辊缝横刚度也就越大; 从表3可以知道,在中间辊窜动量相同的情况下,多 项式辊形能够有效降低工作辊端部压靠,无效轧制 图5中间辊窜动量示意图 Fig 5 Sketch map of intemediate moll shift 力降低约20%,中间辊窜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15 ◆中间帘动量329mm ◆中何银室动量329mm 3.0 (a) 25 中间辊帘动量 一中间辊窜动量 150mm 20 150mm 2.0 一中间辊帘动量 1.5 ★中问提窜动量 1.5 100mm 100 mm .0 1.0 中间银帘动量 一中间辊窜动量 50 mm 0.5 50 mm 300 200 700 -800 -300 200 700 工作辊辊身坐标/mm 丁作辊辊身坐标mm 图6无效轧制力分布.(a)原圆弧辊形;(b)多项式辊形 Fg 6 Distrbuting of invalid roll force (a)circular am mll pmofiks (b)polynan ial roll profile 表3无效轧制力的变化情况 Tabl3 Change of invalid moll force 3.2.2辊间接触压力的比较 中间辊 原圆弧辊形无 多项式辊形 无效轧制力 良好的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门能 窜动量mm效轧制力kN 无效轧制力N诚小率% 够避免轧辊剥落的发生,均匀轧辊磨损,延长轧辊的 329 3014 2602 13.7 服役周期,仿真计算获得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如 150 2215 1718 22.5 图7图8所示,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及不均匀度见 100 1909 1425 25.4 图9图10 50 1583 1125 28.9 12 10 ◆中间辊帘动量329mm (h) ◆中间辊帘动量329mm 10 鲁中间辊帘动量150mm 量中间辊帘动量150mm ★中间混帘动量1O0mm 中间辊帘动量50mm ★中间银帘动量 一中何辊窜动量50mm -300 200 700 -300 200 700 支持辊辊身坐标mm 支持根银身坐标/mm 图7支撑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分布.(a)原圆弧辊形:(b)多项式辊形 Fig 7 Contract pressume between the backup moll and intemediate roll (a)cirular arc moll pmofiles (b)polynan ial moll pmfile ◆中间辊窜动量329mm 10 (a ◆一中间银窜动量 鲁中间辊窜动量150mm 329mm ★中间辊帘动量100mn ■一中间辊帘动吊 -中间辊帘动量50mm 150mm ★中间辊帘动量 100mm 一中间辊窜动量50mm -300 200 700 -300 200 700 工作辊银身坐标/mm 工作辊辊身坐标mm 图8工作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原圆弧辊形:(b)多项式辊形 Fig 8 Contract pressure between the intemediate moll and work roll (a)circular ar moll pmofiles (b)polynan ial roll profile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2卷 图 5 中间辊窜动量示意图 Fig.5 Sketchmapofintermediaterollshift 仿真计算获得的不同辊形以及不同中间辊窜辊 量下的无效轧制力分布见图 6‚无效轧制力的变化 情况见表 3. 从图 6可以看出‚随着中间辊窜动量的减小‚工 作辊端部压靠明显减轻‚这是因为中间辊窜动量越 小‚有害接触区的长度越短‚辊缝横刚度也就越大; 从表 3可以知道‚在中间辊窜动量相同的情况下‚多 项式辊形能够有效降低工作辊端部压靠‚无效轧制 力降低约 20%‚中间辊窜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图 6 无效轧制力分布.(a) 原圆弧辊形;(b) 多项式辊形 Fig.6 Distributingofinvalidrollforce:(a) circulararcrollprofile;(b) polynomialrollprofile 表 3 无效轧制力的变化情况 Table3 Changeofinvalidrollforce 中间辊 窜动量/mm 原圆弧辊形无 效轧制力/kN 多项式辊形 无效轧制力/kN 无效轧制力 减小率/% 329 3014 2602 13∙7 150 2215 1718 22∙5 100 1909 1425 25∙4 50 1583 1125 28∙9 3∙2∙2 辊间接触压力的比较 良好的辊间接触压力 (峰值和不均匀度 ) [7]能 够避免轧辊剥落的发生‚均匀轧辊磨损‚延长轧辊的 服役周期.仿真计算获得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如 图 7、图 8所示.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及不均匀度见 图 9、图 10. 图 7 支撑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分布.(a) 原圆弧辊形;(b) 多项式辊形 Fig.7 Contractpressurebetweenthebackuprollandintermediateroll:(a) circulararcrollprofile;(b) polynomialrollprofile 图 8 工作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分布.(a) 原圆弧辊形;(b) 多项式辊形 Fig.8 Contractpressurebetweentheintermediaterollandworkroll:(a) circulararcrollprofile;(b) polynomialrollprofile ·66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