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5期 于孟等:硬质薄规格镀锡板平整轧制变形行为与辊形技术 ,661. 1 2.4m 22 (b) 10 ◆原圆弧混形 ◆←原圆弧锟形 ■一多项式辊形 ■多项式辊形 8 8 1.6 6 5 1.2 100 200300 400 10 100 200 300 400 中间银窜动量/mm 中间辊窜动量/mm 图9支撑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蜂值及不均匀度.(a)辊间接触压力蜂值;(b)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 Fig9 Peak vahies and ununifom ity of contract pressure beteen backup moll and ntemediate ll (a)peak vahes of contract pressuns (b)un un ifom ity of contract pressume 10 2.2 (a) ◆原圆弧辊形 2.0 ◆一原圆弧银形 。一多项式辊形 一多项式辊形 mW-N/ 1.8 1.6 1.4 1.0 100 200300 400 100 200 300 400 中间银帘动量mm 中间辊窜动量mm 图10工作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蜂值及不均匀度,(a)辊间接触压力蜂值;()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 Fig 10 Peak vahes and ununifom ity of contract pressure beteen ntemediate mll and work mll (a)peak values of contract pressur (b)ununi fom ity of contract pressure 从图7图8可以看出,与圆弧辊形相比,采用 决方案已在某厂连退机组平整机1机架稳定使用, 多项式辊形后,辊间接触压力的分布曲线变得平滑, 包括多项式中间辊端部辊形以及相应的中间辊窜动 接触压力峰值下降的梯度明显减小,这对于避免轧 规程,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辊剥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图9图10可知,采用多 4.1实际轧制力的改善 项式辊形后,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及不均匀度随着中 通过多次在中间辊端部辊形上机应用,窜辊规 间辊窜动量变化的斜率的绝对值减小,并且在中间 程最终确定为在生产过程中中间辊窜动量为 辊窜动量较小的情况下(中间辊窜动量<100mm), 100mm.稳定使用后,在中间张应力相近的情况下, 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小于圆弧辊形, 1机架实际轧制力降低10%~20%.图11所示的 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与圆弧 实测数据为两卷规格材质及延伸率均相同的带钢, 辊形相比,多项式辊形能够有效减轻工作辊端部压 在不同中间辊端部辊形下的实测轧制力和中间张应 靠,同时平滑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曲线,降低中间辊窜 力,图中横坐标为沿带钢长度每隔40m测量一次的 动后的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在避免轧辊 剥落、爆辊的前提下,增加中间辊的窜动空间, 测量点序号.带钢规格为0.184mm×836mm,调制 度为T-4,实际延伸率为1.%. 4现场应用 4.2实际延伸率的改善 目前,针对HCM平整机工作辊端部压靠的解 采用原圆弧辊形生产极薄(厚度小于0.2mm) 12(000 275 11500 三11000 三10500 多项式辊形 255 示10000 圆弧银形 多项式银形 一圆孤辊形 9500 9000 100 200 300 2350 100 200 30D 测量序号 测量序号 图11不同中间辊端部辊形的实测轧制力和中间张应力·(a)实测1机架轧制力;(b)实测中间张应力 Fig 11 Acual moll fore and tensile stress with different intemediale roll profile (a)actual moll force (b)achial tensile stress第 5期 于 孟等: 硬质薄规格镀锡板平整轧制变形行为与辊形技术 图 9 支撑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及不均匀度.(a) 辊间接触压力峰值;(b) 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 Fig.9 Peakvaluesandununiformityofcontractpressurebetweenbackuprollandintermediateroll:(a) peakvaluesofcontractpressure;(b) un- uniformityofcontractpressure 图 10 工作辊与中间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及不均匀度.(a) 辊间接触压力峰值;(b) 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 Fig.10 Peakvaluesandununiformityofcontractpressurebetweenintermediaterollandworkroll:(a) peakvaluesofcontractpressure;(b) ununi- formityofcontractpressure 图 11 不同中间辊端部辊形的实测轧制力和中间张应力.(a) 实测 1#机架轧制力;(b) 实测中间张应力 Fig.11 Actualrollforceandtensilestresswithdifferentintermediaterollprofile:(a) actualrollforce;(b) actualtensilestress 从图 7、图 8可以看出‚与圆弧辊形相比‚采用 多项式辊形后‚辊间接触压力的分布曲线变得平滑‚ 接触压力峰值下降的梯度明显减小‚这对于避免轧 辊剥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图 9、图 10可知‚采用多 项式辊形后‚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及不均匀度随着中 间辊窜动量变化的斜率的绝对值减小‚并且在中间 辊窜动量较小的情况下 (中间辊窜动量 <100mm)‚ 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小于圆弧辊形. 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与圆弧 辊形相比‚多项式辊形能够有效减轻工作辊端部压 靠‚同时平滑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曲线‚降低中间辊窜 动后的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不均匀度‚在避免轧辊 剥落、爆辊的前提下‚增加中间辊的窜动空间. 4 现场应用 目前‚针对 HCM平整机工作辊端部压靠的解 决方案已在某厂连退机组平整机 1 #机架稳定使用‚ 包括多项式中间辊端部辊形以及相应的中间辊窜动 规程‚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4∙1 实际轧制力的改善 通过多次在中间辊端部辊形上机应用‚窜辊规 程 最 终 确 定 为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中 间 辊 窜 动 量 为 100mm.稳定使用后‚在中间张应力相近的情况下‚ 1 #机架实际轧制力降低10% ~20%.图 11所示的 实测数据为两卷规格材质及延伸率均相同的带钢‚ 在不同中间辊端部辊形下的实测轧制力和中间张应 力‚图中横坐标为沿带钢长度每隔 40m测量一次的 测量点序号.带钢规格为 0∙184mm×836mm‚调制 度为 T--4‚实际延伸率为 1∙6%. 4∙2 实际延伸率的改善 采用原圆弧辊形生产极薄 (厚度小于 0∙2mm) ·66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