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相对于需求而突然增加,货币市场失衡,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后, 资本边际效率提高,投资(I)就会增加,投资的增加必然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货币政策的实 施是从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简单表示为: Ms↑→i↓→I↑→E↑→Y↑ 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利率的下降,引起投资的增加,产量增加。 产量增加后,货币需求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市场的供求失衡又会使利率回升。 这便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利率回升,将导致投资萎缩,产量下降。而产量下降,货币需 求减少,利率又要回落。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使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同时 满足均衡的要求,最终找到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利率较原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均 衡水平高。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 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 货币学派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银行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 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 掉为止。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 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E)和收入(Y),可用符号表示为: M→E→I→Y 式中M一E,反映的是货币供给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的变化。这是因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 稳定性。货币供给是一外生变量。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如果货币需求不变,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 必然增加支出。 式中E→I,反映的是支出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这是因为:人们手持的货币量增加后,进行 金融性或非金融性投资,不同资产收益率会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最终对Y产生影响。 3.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第一、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增加货币的结果使利率降低 从而增加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Y)的变动,即△M→△R→△I→△Y,因此,货 币供应量增加可以引起实际产出的增加,货币是非中性的,即货币供给变化对实际经济会产生影响 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短期内对实际产量和物价水平两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但从长远 来看,只会影响物价水平,因此,货币从长期看是中性的,即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 影响。 第二,凯恩斯分析主要在货币市场,资产在货币和债券中选择,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 融资产的调整。增加的货币量:一是通过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货币收入增加后导致货币交易需求 量的增加:二是随着利率下降后增加的货币投机需求量。弗里德曼理论中资产品种较多,有金融性 资产和非金融性资产,传导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普 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量。 第三,凯恩斯模型中利率作用明显,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货币量变动后首先引起的是 利率的变动,货币供需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调节的。而弗里德曼理论则显现 收入支出在传导中的作用。人们主要根据各种资产收入来确定现金持有量。由于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因此货币供需求均衡只能通过支出来调节,最终引起物价上升,而且货币量与利率之间存在着不一 致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增长加速时,短期内会降低利率,但是后来,由于支出增加又会刺 激价格上涨,引起借贷需求的增加,从而促使利率上升。所以弗里德曼反对把利率作为制定货币政 策的中间目标,不赞成利率成为传导机制中的主轴。 17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相对于需求而突然增加,货币市场失衡,利率(i)下降,利率下降后, 资本边际效率提高,投资(I)就会增加,投资的增加必然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货币政策的实 施是从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简单表示为: Ms↑→i↓→I↑→E↑→Y↑ 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利率的下降,引起投资的增加,产量增加。 产量增加后,货币需求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市场的供求失衡又会使利率回升。 这便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利率回升,将导致投资萎缩,产量下降。而产量下降,货币需 求减少,利率又要回落。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使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同时 满足均衡的要求,最终找到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利率较原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均 衡水平高。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 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 货币学派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银行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和物价上 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 掉为止。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 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E)和收入(Y),可用符号表示为: M→E→I→Y 式中 M → E,反映的是货币供给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的变化。这是因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 稳定性。货币供给是一外生变量。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如果货币需求不变,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 必然增加支出。 式中 E → I,反映的是支出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这是因为:人们手持的货币量增加后,进行 金融性或非金融性投资,不同资产收益率会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最终对 Y 产生影响。 3.弗里德曼和凯恩斯在货币传导机制理论上的分歧 第一、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后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影响,增加货币的结果使利率降低 从而增加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Y)的变动,即△M→△R→△I→△Y,因此,货 币供应量增加可以引起实际产出的增加,货币是非中性的,即货币供给变化对实际经济会产生影响 的。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短期内对实际产量和物价水平两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但从长远 来看,只会影响物价水平,因此,货币从长期看是中性的,即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 影响。 第二,凯恩斯分析主要在货币市场,资产在货币和债券中选择,传递渠道主要是货币市场上金 融资产的调整。增加的货币量:一是通过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货币收入增加后导致货币交易需求 量的增加;二是随着利率下降后增加的货币投机需求量。弗里德曼理论中资产品种较多,有金融性 资产和非金融性资产,传导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进行,通过物价普 遍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量。 第三,凯恩斯模型中利率作用明显,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货币量变动后首先引起的是 利率的变动,货币供需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调节的。而弗里德曼理论则显现 收入支出在传导中的作用。人们主要根据各种资产收入来确定现金持有量。由于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因此货币供需求均衡只能通过支出来调节,最终引起物价上升,而且货币量与利率之间存在着不一 致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货币增长加速时,短期内会降低利率,但是后来,由于支出增加又会刺 激价格上涨,引起借贷需求的增加,从而促使利率上升。所以弗里德曼反对把利率作为制定货币政 策的中间目标,不赞成利率成为传导机制中的主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