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 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4月15日-17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 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4月20日第4版“要闻版”,有删节)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答案】伦敦书展(所选消息内容)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 的现状,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 媒介,增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解析】答题要求:体裁应该是新闻短评。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答题角度:考生答题可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展示”的角度:②“交流”的角度: ③“平台”的角度;④“影响”的角度;⑤“推动”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 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重视规范答题,注意观点鲜明、答题简洁。 巩固练习题:《试卷》P42:14T;P43:13T 6、解说词、颁奖词及其他(可参照市二轮资料P14例10) 巩固练习题:《限时特训》P379:《简明连贯得体》(二)151:《高考标准》 P92:1-5,P113:2-3 7、对联 (2012四川卷)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 以不考虑平仄。(5分) (1)端午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解析】本题考査修辞运用的能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形 式相同包括句式(或结构)相同与词性相同两项,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两类。 同时必须注意,对联的对句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声(阴平、阳平)。答案示例:闻 粽香思屈子忠魂 清风一缕拂丹桂 8、温馨提示: 巩固练习题:《限时特训》P379:《简明连贯得体》(二)7T:P281“细研经典”: 例 《试卷》P40:32T;P52:11T 9、画外音: 巩固练习题:《试卷》P42:18T;P52:121. 10、暢谈热点; *(2012福建卷)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 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RC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 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 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 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等。中国一般读者,对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直到当代作家 作品,如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哈利·波特》等都非常了解。 2013 年度伦敦书展将于明年 4 月 15 日—17 日举行,市场焦点主宾国是近年出版 业蓬勃发展的土耳其。 (选自《人民日报 》 2012 年 4 月 20 日 第 4 版“要闻版”,有删节) 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 分) 【答案】伦敦书展(所选消息内容)的意义主要在于展示了中国出版业蓬勃发展 的现状,扩大了中国书籍在世界的影响,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 媒介,增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 【解析】答题要求:体裁应该是新闻短评。所写短评应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 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所作的评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答题角度:考生答题可从如下角度切入:①“展示”的角度;②“交流”的角度; ③“平台”的角度;④“影响”的角度;⑤“推动”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 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重视规范答题,注意观点鲜明、答题简洁。 巩固练习题:《试卷》P42:14T; P43:13T. 6、解说词、颁奖词及其他(可参照市二轮资料 P14 例 10) 巩固练习题:《限时特训》P379:《简明连贯得体》(二)15T;《高考标准》 P92:1-5,P113:2-3. 7、对联 (2012 四川卷)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 以不考虑平仄。(5 分)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运用的能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形 式相同包括句式(或结构)相同与词性相同两项,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两类。 同时必须注意,对联的对句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声(阴平、阳平)。答案示例:闻 粽香思屈子忠魂 清风一缕拂丹桂 8、温馨提示: 巩固练习题:《限时特训》P379:《简明连贯得体》(二)7T;P281“细研经典”: 例 1. 《试卷》P40:32T; P52:11T. 9、画外音: 巩固练习题:《试卷》P42:18T; P52:12T. 10、暢谈热点; *(2012 福建卷)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 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 RCB (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 doc、txt, 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 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 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答: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