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际会风云 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企业的订单集中在重工业产品,比 协助美元保持汇率稳定。即便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 如机械、卡车、拖拉机、电子设备等。这些产业在战争期 林体系解体后,世界各国仍然依赖美国市场。因此在国际 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内对这些产品的 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原材料以及大多数工业制成品都以美 需求不足。如果没有外部市场,这些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困 元计价。新兴市场和欠发达国家的央行都以不同形式并在 难。此时,如果美国把经济战略定位为输出国内过剩产 不同程度上盯住美元,以便更好地稳定自身的国内价格水 能,那么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将遭受重创。而美国战后经 平,方便国际交易,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了货币错的角 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基础,正在于美国利用国内大市场带动 色。例如,在东亚地区,美元关键性的官方支持正是 了全球大市场的开发。1948年,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签 来自那些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一最明显的 署法案,启动了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130亿美元的 有中国、日本、韩国等。由此可见,美国通过其国内大市 援助,按2011年的价格计算,相当于1000多亿美元。2 场塑造了全球大市场,并维系了美元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的 不仅如此,美国在塑造世界贸易秩序的时候甚至在对等的 地位。 贸易自由化、互惠贸易等方面降低要求,允许欧洲与日本 等国家实施对其带有歧视性的贸易政策,更多地为日本和 美国开拓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国家提供庞大的美国市场。美国通过改善欧洲和日本 的经济增长来培育目标国的消费能力,由此塑造了一个全 大国崛起过程中,经济成长与产业升级往往伴随产能 球性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过剩。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 美国以国内市场带动全球市场的效果非常明显。据 大多数经济体进入了明显的低增长期。世界各国都在关注 统计,1946-1970年,美国市场来自欧洲的进口额从8.04 海外市场开拓,都希望输出过剩产能。此时,中国的“一 亿美元增长至113.95亿美元,来自日本的进口额从0.81 带一路”战略一定要避免落人单纯输出过剩产能的陷阱。 亿美元增长至58.75亿美元;而同一时期,美国对欧洲市 美国百年来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如下重 场的出口额从41.22亿美元增长至148.17亿美元,对日 要的借鉴。 本市场的出口额从1.02亿美元增长至46.52亿美元。四 其一,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要“输入产 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获得了长远的回报。让渡国内市场 能”与“输出产能”并举,而且“输入”要先于“输出”。 推动了盟友经济的复苏,全球市场纽带加强了美国与盟 诚然,我们在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不少人寄希望 友间的关系,也让美国在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中占据经 于该战略能够开拓沿线国家市场,以解决中国产能过剩的问 济优势。事实上,这样的对外经济战略不仅适用于发达 题。但是,在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致力于输出 国家,在经济更为落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美国的市场 过剩产能可能引发的问题,比能解决的问题还要多。19世 开拓同样有效。 纪末美国之所以能成功开拓拉美市场,正是因为美国凭借自 二战结束后,亚洲国家要么由于自身国土面积狭小,要 身的市场让拉美国家的产品进入美国,作为市场交换,美国 么因为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发展面临巨大阻碍.需要开拓海 的产品才能进入拉美市场。因此有学者才提出了相反的思 外市场来拉动出口,推动国内产业发展。东亚的复兴离不开 路,指出中国需要更多消化“一带一路”国家日益增长的工 美国提供的庞大国际市场,借助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东亚 业生产能力,鼓励其制造业发展。阿当沿线国家需要乃至 国家成功地执行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快速的经济成长。而 于依赖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才能更好地开发沿线国家市 东亚的复兴也意味着美国成功将亚洲融入自身主导的全球大 场。市场开拓不是单向的,而是基于双方需要的市场交换。 市场中。1946-1970年,美国吸纳了大量的来自亚洲的商品, 其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性不仅需要依靠“战 来自亚洲地区的进口额从8.87亿美元增长至96.21亿美 略支点国家”,更需要重视目标国的“战略支点产业”,因 元。四美国向亚洲开放自身市场的回报是培育了一个新兴 为这些产业集团的偏好会显著影响目标国的对外政策。安 市场。据统计,1970年,美国对亚洲的出口额是1946年的 德鲁·莫拉维切克指出,对外经济政策需要微观基础,国 7.56倍。在1946年,美国向亚洲地区出口额仅占当年出口 内群体的偏好在国家对外经济政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 总额的13.6%,而到了1970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23.19%, 位。美国对夏威夷的开发,为我国应对目标国日益涌 亚洲市场日益成为接纳美国产品的一个重心。四因此,美 现的经济民族主义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一带一路”沿 国将自身市场向欧洲和亚洲开放,由此构筑了一个全球市 线国家不少是经济增长乏力.政局不稳.消费能力不足的 场,实现了“以四两拨千斤”式的全球市场开发。 国家,自身也需要发展工业。中国在这些国家输出过剩产 美国通过国内市场带动全球市场开发,还巩固了美元 能不仅可能致使目标国产业萎缩,消费能力下降,还可能 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的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依赖美 导致目标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强力反弹,形成由内而外的反 国市场的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使本国货币盯住美元,同时 对者,阻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经济成长让 127 ?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127 际会风云 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企业的订单集中在重工业产品,比 如机械、卡车、拖拉机、电子设备等。这些产业在战争期 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内对这些产品的 需求不足。如果没有外部市场,这些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困 难。此时,如果美国把经济战略定位为输出国内过剩产 能,那么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将遭受重创。而美国战后经 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基础,正在于美国利用国内大市场带动 了全球大市场的开发。1948 年,美国总统哈里 · 杜鲁门签 署法案,启动了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提供了 130 亿美元的 援助,按 2011 年的价格计算,相当于 1000 多亿美元。[20] 不仅如此,美国在塑造世界贸易秩序的时候甚至在对等的 贸易自由化、互惠贸易等方面降低要求,允许欧洲与日本 等国家实施对其带有歧视性的贸易政策,更多地为日本和 欧洲国家提供庞大的美国市场。美国通过改善欧洲和日本 的经济增长来培育目标国的消费能力,由此塑造了一个全 球性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美国以国内市场带动全球市场的效果非常明显。据 统计,1946~1970 年,美国市场来自欧洲的进口额从 8.04 亿美元增长至 113.95 亿美元,来自日本的进口额从 0.81 亿美元增长至 58.75 亿美元;而同一时期,美国对欧洲市 场的出口额从 41.22 亿美元增长至 148.17 亿美元,对日 本市场的出口额从 1.02 亿美元增长至 46.52 亿美元。[21] 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获得了长远的回报。让渡国内市场 推动了盟友经济的复苏,全球市场纽带加强了美国与盟 友间的关系,也让美国在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中占据经 济优势。事实上,这样的对外经济战略不仅适用于发达 国家,在经济更为落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美国的市场 开拓同样有效。 二战结束后,亚洲国家要么由于自身国土面积狭小,要 么因为国内消费能力不足,发展面临巨大阻碍,需要开拓海 外市场来拉动出口,推动国内产业发展。东亚的复兴离不开 美国提供的庞大国际市场,借助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东亚 国家成功地执行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快速的经济成长。而 东亚的复兴也意味着美国成功将亚洲融入自身主导的全球大 市场中。1946~1970 年,美国吸纳了大量的来自亚洲的商品, 来自亚洲地区的进口额从 8.87 亿美元增长至 96.21 亿美 元。[22] 美国向亚洲开放自身市场的回报是培育了一个新兴 市场。据统计,1970 年,美国对亚洲的出口额是 1946 年的 7.56 倍。在 1946 年,美国向亚洲地区出口额仅占当年出口 总额的 13.6%,而到了 1970 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 23.19%, 亚洲市场日益成为接纳美国产品的一个重心。[23] 因此,美 国将自身市场向欧洲和亚洲开放,由此构筑了一个全球市 场,实现了“以四两拨千斤”式的全球市场开发。 美国通过国内市场带动全球市场开发,还巩固了美元 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的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依赖美 国市场的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使本国货币盯住美元,同时 协助美元保持汇率稳定。即便在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 林体系解体后,世界各国仍然依赖美国市场。因此在国际 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原材料以及大多数工业制成品都以美 元计价。新兴市场和欠发达国家的央行都以不同形式并在 不同程度上盯住美元,以便更好地稳定自身的国内价格水 平,方便国际交易,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了货币锚的角 色。[24] 例如,在东亚地区,美元关键性的官方支持正是 来自那些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最明显的 有中国、日本、韩国等。由此可见,美国通过其国内大市 场塑造了全球大市场,并维系了美元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的 地位。 美国开拓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过程中,经济成长与产业升级往往伴随产能 过剩。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 大多数经济体进入了明显的低增长期。世界各国都在关注 海外市场开拓,都希望输出过剩产能。此时,中国的“一 带一路”战略一定要避免落入单纯输出过剩产能的陷阱。 美国百年来对世界市场的开拓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如下重 要的借鉴。 其一,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要“输入产 能”与“输出产能”并举,而且“输入”要先于“输出”。 诚然,我们在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不少人寄希望 于该战略能够开拓沿线国家市场,以解决中国产能过剩的问 题。但是,在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致力于输出 过剩产能可能引发的问题,比能解决的问题还要多。19 世 纪末美国之所以能成功开拓拉美市场,正是因为美国凭借自 身的市场让拉美国家的产品进入美国,作为市场交换,美国 的产品才能进入拉美市场。因此有学者才提出了相反的思 路,指出中国需要更多消化“一带一路”国家日益增长的工 业生产能力,鼓励其制造业发展。[25] 当沿线国家需要乃至 于依赖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才能更好地开发沿线国家市 场。市场开拓不是单向的,而是基于双方需要的市场交换。 其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性不仅需要依靠“战 略支点国家”,更需要重视目标国的“战略支点产业”,因 为这些产业集团的偏好会显著影响目标国的对外政策。安 德鲁 · 莫拉维切克指出,对外经济政策需要微观基础,国 内群体的偏好在国家对外经济政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 位。[26] 美国对夏威夷的开发,为我国应对目标国日益涌 现的经济民族主义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不少是经济增长乏力,政局不稳,消费能力不足的 国家,自身也需要发展工业。中国在这些国家输出过剩产 能不仅可能致使目标国产业萎缩,消费能力下降,还可能 导致目标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强力反弹,形成由内而外的反 对者,阻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经济成长让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