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运输成本可以解释空间市场整合中的交易成本吗? 内常规口径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与肉类产出这两个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它们构成了人类食物消费最基本的成分,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部门。为便于比较,使用人均 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考虑进出口与库存调节之后的供应量选取的代表性指标是人均粮食供应 量。在营养价值量方面,选取人日均可获得粮食热量和人日均可获得肉类热量作为代表性指标。 (2)分配环节。本研究从市场分配、政府调节和家庭配置三个角度对分配进行评价。在市场分 配方面,首先是整体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提高意味着购买能力的提高,本文使用的收入指标是经价 格指数平减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于收入分配不均的存在,整体收入水平高并不能保证人人买得 起粮食,仍可能有贫困人口面临买不起或消费不足的问题。为此,本研宄还选取了贫困发生率指标 加以补充。价格在市场配置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我们选取了三个指标来反映价格变动对粮食安全 的影响。首先是粮食的价格变动,本文选取粮食价格指数。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粮食购买能力 与粮价变动负相关。其次,是粮食相对价格变动。有两种相对价格需要考虑,第一种影响粮食的用 途,是满足食用需求还是作为工业原料,我们选取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的比值。有研究表明,这一 比值达到一定数值就会有更多的粮食被用于加工乙醇燃料,这也是近年粮食非食用化典型代表 第二种影响粮食在消费支岀中的比重,我们选取的指标是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的比值,如果这 相对价格上涨过快,即使名义或实际的居民收入有增长,居民粮食购买力仍可能会下降。此外 市场在粮食分配中还受一些设施和渠道的限制,比如交通设施、仓储设施、交易场所等。设施不完 善将提高食物的损耗、流通成本和购买成本,最终降低食物的可获得性。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和连 续性,我们选取道路(铁路)密度作为衡量指标。在有关粮食安全的硏究中,以道路作为衡量食物 获得性的 是比较常见的,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也得到研究确认( Powell et al,2007; Pearce elal.,2008) 粮食分配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调节为辅,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贫困人口、低收入人群的 基本生活提供兜底保障。当前,中国政府对城乡居民设有贫困线和最低收入保障标准,标准以下的 人口可以获得政府的补助和扶持。提高这些标准意味着政府救助的人群和扶持力度都得到增加。因 此,我们选择贫困相对标准和低保相对标准作为衡量政府分配调节作用的指标。家庭配置指与粮食 安全状况相关的家庭消费结构,体现家庭层面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我们选取恩格尔系数来衡量。 恩格尔系数降低意味着食物消费占家庭支出的比重下降,一般情况下,家庭用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基 本生活的压力也随之下降 (3)消费环节。除了数量增长,粮食消费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也是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提高的表 现。在中国,南方与北方等不同地区因生活习惯等原因在食物品种构成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同食 品,在加工程度上,有精加工、粗加工之分;在价格上,也有高档、低档之分。但在质量方面,最 核心、最具一般性的结构是动物源食品与植物源食品的比例。本文选择动物源蛋白在居民食物消费 蛋白摄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这也是国际公认的营养结构指标 (4)利用效率。损耗发生于生产、分配、储运、加工、销售和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损耗高低 响粮食有效供给,体现粮食的利用效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冷藏设施不足,产出的粮食中大约 25%没能进入消费者手中,而是被产后各个环节损耗(何安华等,2013)。在中国,根据学者的研 宄,私营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收购、储存粮食的损耗一般在5%以上,农户储存阶段的损耗可能更 ①另一项可选用指标是人均居民收入,由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 两个指标统计口径不同,而且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故没有采用这项指标 2美国已有相当比例的粮食用于加工乙醇运输成本可以解释空间市场整合中的交易成本吗? - 17 - 内常规口径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与肉类产出这两个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它们构成了人类食物消费最基本的成分,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部门。为便于比较,使用人均 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考虑进出口与库存调节之后的供应量选取的代表性指标是人均粮食供应 量。在营养价值量方面,选取人日均可获得粮食热量和人日均可获得肉类热量作为代表性指标。 (2)分配环节。本研究从市场分配、政府调节和家庭配置三个角度对分配进行评价。在市场分 配方面,首先是整体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提高意味着购买能力的提高,本文使用的收入指标是经价 格指数平减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①。由于收入分配不均的存在,整体收入水平高并不能保证人人买得 起粮食,仍可能有贫困人口面临买不起或消费不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还选取了贫困发生率指标 加以补充。价格在市场配置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我们选取了三个指标来反映价格变动对粮食安全 的影响。首先是粮食的价格变动,本文选取粮食价格指数。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粮食购买能力 与粮价变动负相关。其次,是粮食相对价格变动。有两种相对价格需要考虑,第一种影响粮食的用 途,是满足食用需求还是作为工业原料,我们选取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的比值。有研究表明,这一 比值达到一定数值就会有更多的粮食被用于加工乙醇燃料,这也是近年粮食非食用化典型代表② ; 第二种影响粮食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我们选取的指标是粮食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的比值,如果这 一相对价格上涨过快,即使名义或实际的居民收入有增长,居民粮食购买力仍可能会下降。此外, 市场在粮食分配中还受一些设施和渠道的限制,比如交通设施、仓储设施、交易场所等。设施不完 善将提高食物的损耗、流通成本和购买成本,最终降低食物的可获得性。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和连 续性,我们选取道路(铁路)密度作为衡量指标。在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中,以道路作为衡量食物 可获得性的代理指标是比较常见的,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也得到研究确认(Powell et al., 2007;Pearce el al.,2008)。 粮食分配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调节为辅,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贫困人口、低收入人群的 基本生活提供兜底保障。当前,中国政府对城乡居民设有贫困线和最低收入保障标准,标准以下的 人口可以获得政府的补助和扶持。提高这些标准意味着政府救助的人群和扶持力度都得到增加。因 此,我们选择贫困相对标准和低保相对标准作为衡量政府分配调节作用的指标。家庭配置指与粮食 安全状况相关的家庭消费结构,体现家庭层面粮食安全的保障程度,我们选取恩格尔系数来衡量。 恩格尔系数降低意味着食物消费占家庭支出的比重下降,一般情况下,家庭用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基 本生活的压力也随之下降。 (3)消费环节。除了数量增长,粮食消费结构改善和质量提升也是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提高的表 现。在中国,南方与北方等不同地区因生活习惯等原因在食物品种构成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同食 品,在加工程度上,有精加工、粗加工之分;在价格上,也有高档、低档之分。但在质量方面,最 核心、最具一般性的结构是动物源食品与植物源食品的比例。本文选择动物源蛋白在居民食物消费 蛋白摄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这也是国际公认的营养结构指标。 (4)利用效率。损耗发生于生产、分配、储运、加工、销售和最终消费等各个环节,损耗高低 影响粮食有效供给,体现粮食的利用效率。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冷藏设施不足,产出的粮食中大约 25%没能进入消费者手中,而是被产后各个环节损耗(何安华等,2013)。在中国,根据学者的研 究,私营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收购、储存粮食的损耗一般在5%以上,农户储存阶段的损耗可能更 ①另一项可选用指标是人均居民收入,由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 两个指标统计口径不同,而且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故没有采用这项指标。 ②美国已有相当比例的粮食用于加工乙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