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B.甲文“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温馨的秋天景致 C.乙文中“老吏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乙文以“坡洒然不倦”为例,阐述深入研读给心灵带来的收获和满足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②素闻广 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 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胡儿,取其弓, 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謇③。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 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释】①生:活着。②单于:匈奴君王的称号。③睨:斜眼看。 ④暂:很快地,突然地。⑤塞:边境上的关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单于素闻广贤素: (2)得李广必生致之致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3分) 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 2.李广被俘后最终又得以脱险,主要得益于他所采取的三大措施: (2)抢到好马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3分) A.选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选文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选文歌颂了李广的机智勇敢,同时反衬了匈奴的软弱无能 选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单于对人才的珍惜和重视 二、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眼光与见识 ①“三顾茅庐”,这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 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岀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又 何以能对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 ②显而易见,前者体现的是眼光,后者说明的是见识。细细想来,蜀国的崛起与发 展,不就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而促成的么?正因为刘备有识才的眼光,才会 放下身段,无比虔诚地恳请诸葛亮出山。也正由于诸葛亮有高卓的见识,才确立了三分 天下的战略构想。 ③眼光和见识虽然难以物化,不可量化,无法显化,却是卓越之人的基本素质与必 备条件。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杰出人才。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眼光与见识也许 第2页共6页第2页 共6页 B.甲文“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温馨的秋天景致。 C.乙文中“老吏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乙文以“坡洒然不倦”为例,阐述深入研读给心灵带来的收获和满足。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12 分) 飞将军 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①得广。单于②素闻广 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 十余里,广佯死,睨③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④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胡儿,取其弓, 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⑤。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 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注释】 ①生:活着。 ②单于:匈奴君王的称号。 ③睨:斜眼看。 ④暂:很快地,突然地。 ⑤塞:边境上的关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 单于素.闻广贤 素: ⑵得李广必生致.之 致: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3 分) 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 。 12.李广被俘后最终又得以脱险,主要得益于他所采取的三大措施: (1) 、 (2)抢到好马 、 (3)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 分)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3 分) A.选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B.选文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选文歌颂了李广的机智勇敢,同时反衬了匈奴的软弱无能。 D.选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单于对人才的珍惜和重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8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9 分) 眼光与见识 ①“三顾茅庐”,这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 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又 何以能对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 ②显而易见,前者体现的是眼光,后者说明的是见识。细细想来,蜀国的崛起与发 展,不就正是由这眼光和见识的完美结合而促成的么?正因为刘备有识才的眼光,才会 放下身段,无比虔诚地恳请诸葛亮出山。也正由于诸葛亮有高卓的见识,才确立了三分 天下的战略构想。 ③眼光和见识虽然难以物化,不可量化,无法显化,却是卓越之人的基本素质与必 备条件。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杰出人才。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眼光与见识也许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