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目标导航1通过细菌数量增长的分析,掌握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J”型和 S”型曲线分析,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3.结合探究培养液中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预习导学挑战自我,点点落实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阅读P65-6)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构模型的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 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某细菌每20mn分裂一次,细菌分裂增殖公式为Nn=2",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阅读Pb6) 1.模型假设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 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M≡M。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教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 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阅读P67) 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2.“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形成原因 自然资源和空间有、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降低 天敌增加 死亡率升高种群密度 增长达到平衡,数量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停止增长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 称“K”值。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阅读P67-68) 1.影响因素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目标导航 1.通过细菌数量增长的分析,掌握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J”型和 “S”型曲线分析,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3.结合探究培养液中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阅读 P65-66)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构模型的步骤: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 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某细菌每 20 min 分裂一次,细菌分裂增殖公式为 Nn=2 n,N 代表细菌数量,n 表示第几 代。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阅读 P66) 1.模型假设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λ 倍。 2.建立模型 t 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 Nt=N0λ t。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 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阅读 P67) 1.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2.“S”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形成原因 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   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增加 →    出生率降低 死亡率升高 →种群密度 增长达到平衡,数量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环境容纳量(K 值)后,将停止增长。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 称“K”值。同一种群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阅读 P67-68) 1.影响因素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