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32·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12月第27卷第12期J Med Postgra,Vol.27,No.12,December,2014 综 述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睿综述,黄树明审校 摘要]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 症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从神经生化研究、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方 面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主流假说进行简单阐述,以拓宽对抑郁症的认识。 [关键词抑郁症: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可塑性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199(2014)121332-05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thogenesis in depression WANG Rui reviewing,HUANG Shu-ming checking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 longjiang,China) [Abstract]Depress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because of its unresolved etiology,complex pathogenic factors,and unknown patho- genesis in the field of neuroscience.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f the pathogenesis in depression had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ainstream hypothesis of depression mechanism to broaden the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in the fields of neurobiochemical study,neuroendocrine and neural plasticity studies. [Key words] Depression:Neurobiochemistry:Neuroendocrine:Neuroplasticity 0引言 1神经生化研究与抑郁症 抑郁症状(depression)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1.1去甲肾上腺素(Nor epinephrine,NE)及其受 症状,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 体学说该学说由Schildkraut等国于1965年首先 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 提出,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0。WH0最新统计全球 中NE含量不足所致。其依据主要有:使用耗竭NE 抑郁症和恶劣心境者患病率达12.8%,并预测2020的药物,如利血平、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AMPT)可 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位医疗疾患回。抑郁症诱导抑郁症的发生日:抑郁症患者脑脊液、尿中3- 不仅使患者健康受到损害,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 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脑内NE的主要产 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 物)下降日:长期使用能增加NE的药物(丙米嗪) 医疗问题。抑郁症的发病与性别、年龄、种族、婚姻、 可使抑郁症好转;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事件和应激等 也能改善抑郁;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NE的回收;进 因素有关田。抑郁症的病因不清楚,发病机制复 食含酪氨酸多的食物或使用左旋多巴,均能改善抑 杂。本文列举了一些被广泛认同的假说,评价其优 郁。NE受体(receptor)主要有、B受体,其中 势与不足,以增进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 NEB、,受体敏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患者 NE生成释放减少,是由于突触前膜α2受体超级敏 感所致的。Yaniv等m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 脑内NE功能长期降低而使B受体产生代偿性敏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D200955) 作者单位:150040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王容 性增高所致。 (医学博士)、黄树明] 1.25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5HT)及其受 通讯作者:黄树明,E-mail:huangsml958@163.com 体学说5HT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综 述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王 睿综述,黄树明审校 [摘要] 抑郁症因其病因不清、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详,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 症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文中从神经生化研究、神经内分泌研究、神经可塑性研究等方 面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主流假说进行简单阐述,以拓宽对抑郁症的认识。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生化; 神经内分泌; 神经可塑性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199( 2014) 12-1332-05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D200955) 作者单位: 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王 睿 ( 医学博士) 、黄树明] 通讯作者: 黄树明,E - mail: huangsm1958@ 163. com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thogenesis in depression WANG Rui reviewing,HUANG Shu-ming checking (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because of its unresolved etiology,complex pathogenic factors,and unknown patho￾genesis in the field of neuroscience.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f the pathogenesis in depression had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ainstream hypothesis of depression mechanism to broaden the understanding depression in the fields of neurobiochemical study,neuroendocrine and neural plasticity studies. [Key words] Depression; Neurobiochemistry; Neuroendocrine; Neuroplasticity 0 引 言 抑郁症状( depression) 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 症状,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 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 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1]。WHO 最新统计全球 抑郁症和恶劣心境者患病率达 12. 8% ,并预测 2020 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位医疗疾患[2]。抑郁症 不仅使患者健康受到损害,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 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 医疗问题。抑郁症的发病与性别、年龄、种族、婚姻、 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事件和应激等 因素有关[1]。抑郁症的病因不清楚,发病机制复 杂。本文列举了一些被广泛认同的假说,评价其优 势与不足,以增进我们对抑郁症的了解。 1 神经生化研究与抑郁症 1. 1 去甲肾上腺素( Nor epinephrine,NE) 及其受 体学说 该学说由 Schildkraut 等[3]于 1965 年首先 提出,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中 NE 含量不足所致。其依据主要有: 使用耗竭 NE 的药物,如利血平、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 AMPT) 可 诱导抑郁症的发生[4] ; 抑郁症患者脑脊液、尿中 3- 甲氧基 4-羟基苯乙二醇( MHPG,脑内 NE 的主要产 物) 下降[5] ; 长期使用能增加 NE 的药物( 丙米嗪) 可使抑郁症好转; 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 也能改善抑郁; 三环类抗抑郁药抑制 NE 的回收; 进 食含酪氨酸多的食物或使用左旋多巴,均能改善抑 郁[1]。NE 受体( receptor) 主要有 α、β 受体,其中 NE β、α2受体敏感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患者 NE 生成释放减少,是由于突触前膜 α2受体超级敏 感所致[6]。Yaniv 等[7]认为: 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 脑内 NE 功能长期降低而使 β 受体产生代偿性敏感 性增高所致。 1. 2 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 及其受 体学说 5-HT 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 · 2331 ·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 年 12 月 第 27 卷 第 12 期 J Med Postgra,Vol. 27,No. 12,December,2014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