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附:(1)小麦品种对白粉病侵染反应型记载标准 反应型描述 0免疫可见到过敏性坏死斑或肉眼看不以坏死斑,叶面见不到菌丝体 高抗叶片上有病斑,叶鞘边缘或叶面上有很少量而稀蒲的菌丝层,无孢子或很少 中抗 叶片和叶鞘上有较多的病斑,菌丝体块大小似黄豆粒,病菌不连成片,如菌丝体 则菌丝体也很薄,可透过菌丝体见到叶表,轻度产生孢子 中感 叶片、叶鞘、颖壳及芒上,有很多分散的、较厚的菌丝体层,有1/3病斑连成片 中度产生孢子 高感 十片、叶鞘、颖壳及芒上,有棉絮状的较厚菌丝层,病斑1/2以上连成大片,孢 子产生旺盛 (2)小麦品种感染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叶片、叶鞘均无病斑 级:病斑占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占叶面积6-10% 5级:病斑占叶面积11-25% 7级:病斑占叶面积2650% 9级: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 (五)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 1.目的要求通过试验,掌握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一般鉴定方法,了解小麦不同品种间存在着 抗锈性的差异,从而为抗病良种的培育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500毫升三角瓶、带皮头的玻璃棒、医用 10毫升注射器等。 3.实习材料当地小麦生产品种、后备品种、高世代品系以及亲本材料等20-200个,病 圃用地0.5-4分,当地条锈或秆锈优势小种的混合菌种。 4.内容和方法 (1)品种准备将所收集到的小麦品种种子分别编号分装进小种子袋中,每袋50粒,以备 播种。 (2)病圃播种病圃按鍳定品种的编号,进行顺序排列播种。各品种均用条播(种子少时可 点播),行长1米,不设重复。播种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种子混杂,影响鉴定结果。播种后,再 于品种行两端的垂直方向播种感病保护行,品种可选择感锈1号。病圃的整地、播期、施肥、 浇水以及田间管理等应和大田一致 3)锈菌接种菌种应选择当地流行的优势小种,一般可向有关科硏单位索取。接种前,将所 给菌种放在三角瓶内,加少量水湿润,然后再加蒸馏水稀释成低倍镜下每视野内有20-30个夏 孢子的悬液,备用。接种时,用注射器吸取混合均匀的夏孢子悬液,然后一手拿注射器,一手 持麦苗,从麦苗茎部上端侧面注射夏孢子液,至心叶有水珠流出为止。应注意防止刺透苗茎, 使孢子液流失。通常在每品种行的两端各接种5个茎;保护行内,每行长一尺接种3个茎,接 种后应立即浇水,保持温度以有利于发病 4)病情调查 ①潜育期和反应型接种时气温一般偏低,潜育期较长。故潜育期调査通常在接种后 天开始进行,每隔一天进行一次,并结合记载反应型。有关潜育期和反应型的记载,是以注射附:(1)小麦品种对白粉病侵染反应型记载标准 级别 抗性程度 反应型描述 0 免疫 可见到过敏性坏死斑或肉眼看不以坏死斑,叶面见不到菌丝体 1 高抗 叶片上有病斑,叶鞘边缘或叶面上有很少量而稀蒲的菌丝层,无孢子或很少 2 中抗 叶片和叶鞘上有较多的病斑,菌丝体块大小似黄豆粒,病菌不连成片,如菌丝体 连成较大片时,则菌丝体也很薄,可透过菌丝体见到叶表,轻度产生孢子 3 中感 叶片、叶鞘、颖壳及芒上,有很多分散的、较厚的菌丝体层,有 1/3 病斑连成片, 中度产生孢子 4 高感 叶片、叶鞘、颖壳及芒上,有棉絮状的较厚菌丝层,病斑 1/2 以上连成大片,孢 子产生旺盛 (2)小麦品种感染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 0 级: 叶片、叶鞘均无病斑; 1 级: 病斑占叶面积 5%以下; 3 级: 病斑占叶面积 6-10%; 5 级: 病斑占叶面积 11-25%; 7 级: 病斑占叶面积 26-50%; 9 级: 病斑占叶面积 50%以上。 (五)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 1. 目的要求 通过试验,掌握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一般鉴定方法,了解小麦不同品种间存在着 抗锈性的差异,从而为抗病良种的培育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仪器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500 毫升三角瓶、带皮头的玻璃棒、医用 10 毫升注射器等。 3. 实习材料 当地小麦生产品种、后备品种、高世代品系以及亲本材料等 20—200 个,病 圃用地 0.5—4 分,当地条锈或秆锈优势小种的混合菌种。 4. 内容和方法 (1)品种准备 将所收集到的小麦品种种子分别编号分装进小种子袋中,每袋 50 粒,以备 播种。 (2)病圃播种 病圃按鉴定品种的编号,进行顺序排列播种。各品种均用条播(种子少时可 点播),行长 1 米,不设重复。播种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种子混杂,影响鉴定结果。播种后,再 于品种行两端的垂直方向播种感病保护行,品种可选择感锈 1 号。病圃的整地、播期、施肥、 浇水以及田间管理等应和大田一致。 (3)锈菌接种 菌种应选择当地流行的优势小种,一般可向有关科研单位索取。接种前,将所 给菌种放在三角瓶内,加少量水湿润,然后再加蒸馏水稀释成低倍镜下每视野内有 20—30 个夏 孢子的悬液,备用。接种时,用注射器吸取混合均匀的夏孢子悬液,然后一手拿注射器,一手 持麦苗,从麦苗茎部上端侧面注射夏孢子液,至心叶有水珠流出为止。应注意防止刺透苗茎, 使孢子液流失。通常在每品种行的两端各接种 5 个茎;保护行内,每行长一尺接种 3 个茎,接 种后应立即浇水,保持温度以有利于发病。 (4)病情调查 ① 潜育期和反应型 接种时气温一般偏低,潜育期较长。故潜育期调查通常在接种后 10 天开始进行,每隔一天进行一次,并结合记载反应型。有关潜育期和反应型的记载,是以注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