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程 力 学 91 出现可见横向微裂纹,加至17倍工作荷载时, 钢管混凝土桩顶部也开始出现可见横向微裂纹,如 图3所示 图5钢管复个 Fig.5 Com 试桩TA斯而 图3于报管报凝土试柱试秘结里衡面位置显图、 Fig3 The result of pile test of concrete pile without steel tube 8 (sectional position shown in figure 1) 无钢管混凝土桩在压弯剪组合作用下,桩身中 12 部截面应变随轴压增大而增大,如图4所示。当轴 向压力不变时,桩身表面应变实测值受施加弯矩利 剪力的增大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除1.6倍 1.7倍工作荷载级别外,桩中C截面变形总体上呈 现平截面变形状态。对于无钢管混凝土桩,除了内 50 250 部配筋外,基本可视为材料均匀体,因此在压弯剪 组合作用下,桩中截面呈现平截面变形状态是可以 图6钢管复合桩截面纵向应变分布 预见的。 Fig6 Longitudin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section of composite steel pile 设置剪力环且存在泥皮的钢管复合桩在压弯 剪组合作用下,桩身D截面处的应变如图7所示 与无泥皮的制管有合排相似,制管的应套俏大于核 心混凝土 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泥皮和防腐涂层的 存在,同时钢管的刚度比核心混凝土小,导致桩项 传来的轴力主要由核心混凝土承担,另外顶部施加 轴力的加载点较为集中,因此对于核心混凝土中心 处压应变大,往外逐渐变小,因此最终致使钢管复 150 20250 合桩截面纵向应变沿截面呈“m”形分布 图4无钢管混凝士桩面纵向应变沿载面分布 Fig.4 -50 -100 2)钢管复合桩 试件如图5所示。设置剪力环且不存在泥皮的 钢管复合桩在压弯剪组合作用下,桩身D截面处的 应变如图6所示 由于试验加载位置在钢管处, -350 后通过剪力环传递给核心混凝土,因此钢管的应 值要比核心混凝土的应变值大,呈现倒“V”形分 布,载面中心处核心混凝土的应变值较小,两侧郁 250 管纵向应变值最大。整个试验过程中,钢管复合树 图银管复合排面纵向应变分有 钢管表面并无颈缩、压溃及鼓包等现象出现。 Fig.7 udin ain distribution in s (C)1994-019 China Academie Joum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enki.ne工     程     力     学 91 出现可见横向微裂纹,加至 1.7 倍工作荷载时,无 钢管混凝土桩顶部也开始出现可见横向微裂纹,如 图 3 所示。     测试桩端(E 断面)             测试桩顶(A 断面) 图 3 无钢管混凝土试桩试验结果(断面位置见图) Fig.3 The result of pile test of concrete pile without steel tube (sectional position shown in figure 1) 无钢管混凝土桩在压弯剪组合作用下,桩身中 部截面应变随轴压增大而增大,如图 4 所示。当轴 向压力不变时,桩身表面应变实测值受施加弯矩和 剪力的增大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除 1.6 倍、 1.7 倍工作荷载级别外,桩中 C 截面变形总体上呈 现平截面变形状态。对于无钢管混凝土桩,除了内 部配筋外,基本可视为材料均匀体,因此在压弯剪 组合作用下,桩中截面呈现平截面变形状态是可以 预见的。 图 4 无钢管混凝土桩截面纵向应变沿截面分布 Fig.4 Section longitudinal strain of concrete pile without steel tube is distributed along section 2) 钢管复合桩 试件如图 5 所示。设置剪力环且不存在泥皮的 钢管复合桩在压弯剪组合作用下,桩身 D 截面处的 应变如图 6 所示。由于试验加载位置在钢管处,然 后通过剪力环传递给核心混凝土,因此钢管的应变 值要比核心混凝土的应变值大,呈现倒“V”形分 布,截面中心处核心混凝土的应变值较小,两侧钢 管纵向应变值最大。整个试验过程中,钢管复合桩 钢管表面并无颈缩、压溃及鼓包等现象出现。 图 5 钢管复合桩 Fig.5 Composite steel pile 图 6 钢管复合桩截面纵向应变分布 Fig.6 Longitudin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section of composite steel pile 设置剪力环且存在泥皮的钢管复合桩在压弯 剪组合作用下,桩身 D 截面处的应变如图 7 所示。 与无泥皮的钢管复合桩相似,钢管的应变值大于核 心混凝土。不同之处在于,由于泥皮和防腐涂层的 存在,同时钢管的刚度比核心混凝土小,导致桩顶 传来的轴力主要由核心混凝土承担,另外顶部施加 轴力的加载点较为集中,因此对于核心混凝土中心 处压应变大,往外逐渐变小,因此最终致使钢管复 合桩截面纵向应变沿截面呈“m”形分布。 图 7 钢管复合桩截面纵向应变分布 Fig.7 Longitudinal strain distribution in section of composite steel pile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