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少地方的农民也实行包产到组,使农业生产恢复了生机。在安徽、四川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0年9月,党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僵化观 念,肯定实行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在中央的肯定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责任 制迅速推广。1982年,我国农业获得少有的大丰收。农村面貌出现了可喜变化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的初期主要是解决经营权问题,而城市的改革才是真正的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 点主要围绕着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经济责任制、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方面展开。不少企业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制,试 行厂长负责制,克服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时期,就业制度的改革也成效显著。不仅初步解决 了多年积累的知识青年就业问题,也为进一步改善所有制结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重大突破。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定的地区 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和港澳商人的投资场所。1980年,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改革起步的几年间,新事物接踵涌现。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 步展开。从1978年到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3%,这是在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协调的情况下取得的较高的发展速 度,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五、中共十二大与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是渐趋明朗;国内,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 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 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大会通过胡耀邦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制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党在新的历 史时期的总任务,把二十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原来的全面实现现代化改为达到小康水平,从战略指导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问 题。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体现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 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 会还根据新党章,在中央和省一级设顾问委员会作为新老干部交替的过渡性机构。 1982年11月至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对宪法作了较大修改,不但彻底纠正了1978年宪法中还存在的缺点,而且内容更 加完备,增加了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规定。这就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中共十二大提出的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以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要求,从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整党的决定》到1987年5月进行了全面整党。这次整党的任务: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通过整党初步改变 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的状况,同时也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推动了新时期党的建设 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 式发展。从1979年到1984年的5年中,中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8.9%的速度发展,而乡镇企业发展所创造的产值在1987年达到了少地方的农民也实行包产到组,使农业生产恢复了生机。在安徽、四川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0年9月,党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僵化观 念,肯定实行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在中央的肯定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责任 制迅速推广。1982年,我国农业获得少有的大丰收。农村面貌出现了可喜变化。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的初期主要是解决经营权问题,而城市的改革才是真正的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 点主要围绕着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经济责任制、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等方面展开。不少企业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制,试 行厂长负责制,克服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企业内部吃“大锅饭”的现象。这一时期,就业制度的改革也成效显著。不仅初步解决 了多年积累的知识青年就业问题,也为进一步改善所有制结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重大突破。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定的地区 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和港澳商人的投资场所。1980 年,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改革起步的几年间,新事物接踵涌现。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 步展开。从1978年到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3%,这是在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协调的情况下取得的较高的发展速 度,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五、中共十二大与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是渐趋明朗;国内,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 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 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大会通过胡耀邦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制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党在新的历 史时期的总任务,把二十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原来的全面实现现代化改为达到小康水平,从战略指导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问 题。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体现了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 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选举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 会还根据新党章,在中央和省一级设顾问委员会作为新老干部交替的过渡性机构。 1982年11月至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对宪法作了较大修改,不但彻底纠正了1978年宪法中还存在的缺点,而且内容更 加完备,增加了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规定。这就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中共十二大提出的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以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要求,从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整党的决定》到1987年5月进行了全面整党。这次整党的任务: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通过整党初步改变 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的状况,同时也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推动了新时期党的建设。 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 式发展。从1979年到1984年的5年中,中国农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8.9%的速度发展,而乡镇企业发展所创造的产值在1987年达到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