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初级中学 10.《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岳阳楼记第2课时 课型 文言阅读课 计划3课时 教 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目 情感与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检查上节课所学 研习新课 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学知识 知识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 学生研讨、交流 段意。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 二、引导学生深入研说明了什么? 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3.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 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一明一暗,一喜 讨论并归纳:()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悲,形成鲜明对 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第三部分(5自然段):扦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 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三、小组合作展示或代表发言 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讨论并归纳1: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 骚人”的“览物之情”。 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 四、布置作业 二.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 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讨论并归纳2: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 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 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 1.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 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好 2.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纳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 3.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 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博爱初级中学 1 10.《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第 6 周 星期 三 课 题 岳阳楼记 第 2 课时 课 型 文言阅读课 计划 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情感与价值观 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 思想光彩。 教 学 重 点 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 学 难 点 1、学习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检查上节课所学 知识 二、引导学生深入研 讨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一、研习新课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 段意。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 全篇,第 1 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3.提问:第 2 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 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 好不好?为什么?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 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 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 骚人”的“览物之情”。 二.朗读第 3 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 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三.朗读第 4 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 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1.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 一、学生展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学生研讨、交流 第一部分(1 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 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 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 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 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 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 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 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 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 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 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 小组合作展示或代表发言 讨论并归纳 1: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 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 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 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讨论并归纳 2: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 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 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 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 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 这样好。 纳 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 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 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 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