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吴越: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 企业经营 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 吴越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网络经济时代,地球村的盛行,使得企业生产趋于国际化、虛拟化:知识技术与人才成为企业重要资本,非 货币信息,非定量信息在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的比重逐日增加。同时人们更渴求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这一切都对 传统的会计假设产生强大的冲击。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 [中图分类号]JF23 [文献标识码]A 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充斥了社会经济是稳定的。由此判断,虚拟企业仍旧满足会计主体的假定条件 活动的各个方面,会计假设依据的传统社会经济环境也在发生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虚拟企业的盛行已经是不可阻挡 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链条关系也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 拟公司迅速崛起;②现代社会竟争激烈,产品周期缩短,交易与其上下游合作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战略联盟来増强其市场竟 频率加快,企业破产风险加大;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争力,因此虚拟企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也是在逐步增强的。笔 的需求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 者认为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假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传统 1922年,佩顿率先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里提出了会计的会计主体假设显然已经不适应,建议将会计主体的含义扩展, 假设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我国财政部1992年在《企将虚拟企业纳入会计主体,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企业 业会计准则》提出来四种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 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也称为会计假定,是企业会计2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 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损所处时间、空间 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使得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企业竞争 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随着上述会计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加剧,科技迅速发展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交易频率加快 发生改变,会计假设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面临着巨大的企业破产风险加大。加之具有临时性特征的虚拟企业的盛行 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经济时代四大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对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形成了冲击。 种观点认为基于虚拟企业的临时性、分合迅速的特点 1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 持续经营假设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会计环境,更改为即时经营 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强调的是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假设比较适用,即时经营假设指的就是根据虚拟企业的存续时 而网络虚拟的公司出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企业的组织特征 间来进行会计核算与计量。甚至虚拟企业每完成一笔业务,就 他们临时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对会计主体假设造成了冲击,使可以视为一个会计区间的结束,新的业务开始则开始新的会计 会计主体假设受到了挑战。对此,众说纷纭 区间。在即时经营假设下,虚拟企业的收入费用应该计入业务 种观点认为,工业经济时期的企业战略联盟不属于会计发生当期,因为没有持续经营假设,自然无法进行会计分期 主体,那么网络经济时代的虚拟企业因为其临时性的特点亦不应那么依托于持续经营假设的权责发生制也不适用于即时经营假 该被认作会计主体,他们认为,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虚拟企业 设,应该用收付实现制来代替权责发生制,同时资产的成本在 不必作为以具有独立身份的会计主体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因为他购入时全额计入成本,而不是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 们已经不再具备会计主体的性质。而随着网络公司等虚拟企业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主体面临的是一个 盛行,有人大胆猜想,未来传统的会计主体甚至会消失。建议用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加难预测的经济环境。虚拟企业不稳定 相对会计主体来代替现有的会计主体。例如,虚拟企业这种由多的组织特征,由于科技发展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产品和技术 个独立企业形成的企业联盟就属于相对会计主体。 这些都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受到冲击,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改变会 另一种观点认为,虚拟企业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计持续经营假设。因为会计持续经营假设本身就是一个理想条 形成的经济共同体,他们有相同的战略目标。在网络化生产的件下的假设,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达到持续经营,持续经营 初期,企业之间的组合可能是随机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占据假设本身就是为了会计分期以及历史成本等作为铺垫的前提条 着主导地位,但随着虚拟企业的进步发展,就会在不断的磨合件,也是为了符合会计核算的后续计量,相较于破产清算假设, 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那么虚拟企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显然持续经营假设更符合会计核算的环境。 [收稿日期]2017-07-07 [作者简介]吴越(1992—),女,河南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基础理论。 21994-201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47- 企业经营 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 吴 越 (集美大学 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 摘要 ] 网络经济时代,地球村的盛行,使得企业生产趋于国际化、虚拟化:知识技术与人才成为企业重要资本,非 货币信息,非定量信息在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的比重逐日增加。同时人们更渴求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这一切都对 传统的会计假设产生强大的冲击。 [ 关键词 ] 互联网;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 [ 中图分类号 ]F23 [ 文献标识码 ]A 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充斥了社会经济 活动的各个方面,会计假设依据的传统社会经济环境也在发生 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得虚 拟公司迅速崛起;②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产品周期缩短,交易 频率加快,企业破产风险加大;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 的需求朝着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 1922 年,佩顿率先在他的著作《会计理论》里提出了会计 假设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我国财政部 1992 年在《企 业会计准则》提出来四种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 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也称为会计假定,是企业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损所处时间、空间 环境等所作出的合理假设”。随着上述会计所依存的经济环境 发生改变,会计假设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面临着巨大的 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网络经济时代四大会计假设面临的挑战。 1 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 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强调的是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 而网络虚拟的公司出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企业的组织特征, 他们临时性、不稳定性等特征对会计主体假设造成了冲击,使 会计主体假设受到了挑战。对此,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工业经济时期的企业战略联盟不属于会计 主体,那么网络经济时代的虚拟企业因为其临时性的特点亦不应 该被认作会计主体,他们认为,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虚拟企业, 不必作为以具有独立身份的会计主体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因为他 们已经不再具备会计主体的性质。而随着网络公司等虚拟企业的 盛行,有人大胆猜想,未来传统的会计主体甚至会消失。建议用 相对会计主体来代替现有的会计主体。例如,虚拟企业这种由多 个独立企业形成的企业联盟就属于相对会计主体。 另一种观点认为,虚拟企业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 形成的经济共同体,他们有相同的战略目标。在网络化生产的 初期,企业之间的组合可能是随机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占据 着主导地位,但随着虚拟企业的进步发展,就会在不断的磨合 中形成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那么虚拟企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 是稳定的。由此判断,虚拟企业仍旧满足会计主体的假定条件。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虚拟企业的盛行已经是不可阻挡,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链条关系也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 与其上下游合作商甚至竞争对手形成战略联盟来增强其市场竞 争力,因此虚拟企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也是在逐步增强的。笔 者认为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假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传统 的会计主体假设显然已经不适应,建议将会计主体的含义扩展, 将虚拟企业纳入会计主体,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企业。 2 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 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使得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企业竞争 加剧,科技迅速发展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交易频率加快, 企业破产风险加大。加之具有临时性特征的虚拟企业的盛行, 对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形成了冲击。 一种观点认为基于虚拟企业的临时性、分合迅速的特点, 持续经营假设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会计环境,更改为即时经营 假设比较适用,即时经营假设指的就是根据虚拟企业的存续时 间来进行会计核算与计量。甚至虚拟企业每完成一笔业务,就 可以视为一个会计区间的结束,新的业务开始则开始新的会计 区间。在即时经营假设下,虚拟企业的收入费用应该计入业务 发生当期,因为没有持续经营假设,自然无法进行会计分期, 那么依托于持续经营假设的权责发生制也不适用于即时经营假 设,应该用收付实现制来代替权责发生制,同时资产的成本在 购入时全额计入成本,而不是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摊销。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主体面临的是一个 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加难预测的经济环境。虚拟企业不稳定 的组织特征,由于科技发展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产品和技术, 这些都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受到冲击,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改变会 计持续经营假设。因为会计持续经营假设本身就是一个理想条 件下的假设,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达到持续经营,持续经营 假设本身就是为了会计分期以及历史成本等作为铺垫的前提条 件,也是为了符合会计核算的后续计量,相较于破产清算假设, 显然持续经营假设更符合会计核算的环境。 [ 收稿日期 ]2017-07-07 [ 作者简介 ] 吴越(1992—),女,河南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基础理论。 吴 越: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挑战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