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或特定的筛子)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 1.诱变的基本环节 2.诱变育种中的几个环节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选择原则是使用的方便性和有效性。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紫外线、氯芥、硫酸 二乙脂、亚硝酸、甲基硫酸乙酯、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和亚硝基甲基脲等。 后两种有突出的诱变效果,有超级诱变剂之称。每种诱变剂都有它的特殊性,所 以使用复合的诱变因素比单一的好。在育种工作中,将多种诱变剂同时使用、交 叉使用或一种诱变剂反复多次应用,效果较好。 紫外线:这是一种使用方便、诱变效果很好的常用诱变剂。在诱变处理前, 先开紫外灯顶热20分钟,使光波稳定。然后,将3~5ml细胞悬浮液置6cm培养 皿中,置于诱变箱内的电磁搅拌器上,照射3~5分钟进行表面杀菌。打开培养 皿盖,开启电磁搅拌器,边照射边搅拌。处理一定时间后,在红光灯下,吸取 定量菌液经稀释后,取0.2m1涂平板,或经暗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涂平板。 5-溴尿嘧啶(⑤BU):称取5-BU,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微热溶解,使浓度为 2g/ml。将细胞培养至对数期并重悬浮于缓冲液或生理盐水中过夜,使其尽量消 耗自身营养物质。将5B加入培养基内,使其终浓度一般为10~20μg/M1,混 匀后倒平板,涂布菌液,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诱变,然后挑单菌落进行测定。 处理孢子悬浮液时,可采用较高浓度的5BU(100~1000μg/m1)与孢子悬浮 液混合后振荡培养,经一定时间后适当稀涂平板。 其它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式大体相同,但在浓度、时间、缓冲液等方面随不 同的诱变剂有所不同,可参阅有关的实验手册和资料。 现已发现许多化学诱变剂能够引起动物和人的癌症,因此利用细菌突变来检 测环境中存在的致癌物质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该方法是由美国加利 福尼亚大学的Ames教授首先发明,因此又称Ames试验,该试验是利用鼠伤寒沙 门氏菌(Salmonella typhmurium)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his-)的回复突变性 能来进行的。所谓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或back mutation)是指突变体失 去的野生型性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得到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his-菌株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或只有极少数的自发回复突变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