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07年第7期 兰州学刊 N72007 总第166期 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No 166 哲学研究· 从锡传对婤易沾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 王帆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碉易肺经是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现实。而惕传》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 于人类社会的理想。啁易踮经与锡传胜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是一种“实然嗎“应然的关系。文章侧重于文本的价值观对 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对进一步厘清易沾经与锡易传朕系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倜易詁经;惕易传》,价值观;自然主义,道德化 [中图分类号]B221仅献标识码〕A仅章编号)1005-3492(2007)07-003203 作者简介:王帆,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博士生。 从千百年来的儒生以至现代学人提到碉易》通常指由魏卦定位为具刚中之德圣王们因险为用的良好工具,给坎卦含意 朝王弼编排的倜易羟传混合本,给人以婤易胫传思想内涵笼上了一层俨然的道德面纱。陽传对倜易沽经作如此道 基本相同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倜易》经乃是德化技术处理的诠释也经常出现于其他卦爻辞之中。事实上 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它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系囚刑狱之事在倜易沽经卦爻辞中出现频率非常高,例如, 的现实而埸传脎儒家学者在战国时期编纂而成,是中国学媛·九二》履道坦坦,幽人(即被囚之人)贞吉。檬·初六》 术史上第一部对倜易凊经作出系统诠释的著作,它深深打上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一种刑具),以往,吝。随·上六》: 了当时儒家学者思想的烙印,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即周王杀战俘以祭享祖先和 的理想。倜易经与锡传粧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是一上天)。姬·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即用黄牛革 种“实然屿“应然酌关系 做的索系执囚犯,使其无法争脱)。还有咽卦》六三、九四爻 辞也反映了系囚之事……可见当时刑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 倜易沽经描绘了中古人们农业生产、狩猎、畜牧、家庭生据了显要地位,其重要性当不下于道德教化 活、祭祀、刑狱商旅战争和对天象观测等各方面活动,相对于除了上述对于国家刑狱的记录外,倜易经记载的奴隶 后世儒家学者温情脉脉的道德说教,绸易凊经映λ我们眼帘主对奴隶的生杀予夺大权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倜易·剥卦Ⅻ 的是血淋淋的残酷生活现实。 是反映奴隶主对逃亡奴隶施以酷刑的卦,其中关键词崃怵该 首先,碉易沽经记述了大量刑狱之事。根据语言以及考训解为通假緘减”,意为男奴。现将卦》部分卦爻词简要译 古各方面资料分析,啁易·坎卦肿的应训为“地牢”(干为:剥,不利于前往。初六,将逃亡男奴的脚砍下,消灭它,占筮 宝、闻一多等人都持此看法),它是商周时期的监狱为地穴式建为凶。六二,将逃亡男奴的小腿(即辨)砍下,消灭它,占筮凶 筑的反映。倜易·坎卦湜以俘虏和监狱为线索而占卜吉凶的 六四将逃亡男奴上身的皮肤剥下,凶……这就是当时奴 专卦,简要译文如下:坎,习坎,对俘虏要维系其心,这样,作事亨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此以浓血充斥的生活岂能为崇古的儒家 通,行为庄重。初六,习坎进入地牢,凶。九二,牢中有险,只求学者所接受。易传·剥·彖派然云:“顺而止之,观象也。君 小得。六三进入地牢,牢险且深,进入地牢以后不可复出。六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叫P这里已经丝毫看不到碉易·剥 四,用樽盛酒,二盆盛饭,用盆盛着,送λ取出都经过窗户,结果卦厮反映的严酷现实,劇卦》被改造成君子自身修养的座右 没有灾祸。九五地牢虽然经历了水患的侵袭,流进来的水尚未铭,有机地融入了儒家德性道义体系 盈满整个牢房地上的小丘却被踩平。没有酿成灾祸。上六,以 殷周鼎革之际,本是战争极为频繁之时,西周贵族家庭生个 索系囚,置于牢中,历时三年,尚不得决断,凶。欧卦版映了男孩,就在家门上悬一张弓示意,这本是武力征服的象征,也是 俘虏被抓后关入地牢并经历水患的悲惨境遇,中古时期监狱之西周上流社会尚武的明证。当时的贵族阶级对战争远不似后世 严酷景象跃然纸上。当时的人们心智较战国时单纯故记录事儒者抱明显的排斥态度吼孔子之吓语怪、力、乱、神”),孟子 情较后人少虚构及斧凿之痕采用了自然直书的笔法故能反映也曰:“嗜杀人者能一之m4),他们心目之中武力是光荣健 事物的原本面貌。而至惕传·坎·彖》:习坎重险也,……康的事,是贵族对国家社会的神圣职责。这反映在《啁周易沽经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中有大量关于军旅的卦爻词。易·师卦酈是完全描写战争 时用大矣哉!”21P这简直是一段经过艺术处理的文字将坎的一卦,洋溢着战争是“王者之事酌气概,简译如下:师卦,占问 20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nww.cnki.ner2007年 第 7期 兰 州 学 刊 No. 7 2007 总第 166期 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No. 166 ·哲学研究 · 从《易传 》对《周易 》古经诠释的错位看其价值观的特色 王 帆 (山东大学 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100 ) [摘要 ] 《周易 》古经是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 ,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现实。而《易传 》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 于人类社会的理想。《周易 》古经与《易传 》在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 ,是一种“实然 ”与“应然 ”的关系。文章侧重于文本的价值观对 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以对进一步厘清《周易 》古经与《易传 》关系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 《周易 》古经 ;《易传 》; 价值观 ; 自然主义 ; 道德化 [中图分类号 ]B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 3492 (2007) 07 - 0032 - 03 作者简介 :王帆 ,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和周易研究中心博士生。 从千百年来的儒生以至现代学人提到《周易 》,通常指由魏 朝王弼编排的《周易 》经传混合本 ,给人以《周易 》经传思想内涵 基本相同的印象 ,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周易 》古经乃是 对中古时代社会生活风貌的自然描绘 ,它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 的现实 ;而《易传 》系儒家学者在战国时期编纂而成 , ①是中国学 术史上第一部对《周易 》古经作出系统诠释的著作 ,它深深打上 了当时儒家学者思想的烙印 ,反映了当时儒家学者对人类社会 的理想。《周易 》古经与《易传 》在价值取向上有鲜明区别 ,是一 种“实然 ”与“应然 ”的关系。 一 《周易 》古经描绘了中古人们农业生产、狩猎、畜牧、家庭生 活、祭祀、刑狱、商旅、战争和对天象观测等各方面活动 ,相对于 后世儒家学者温情脉脉的道德说教 ,《周易 》古经映入我们眼帘 的是血淋淋的残酷生活现实。 首先 ,《周易 》古经记述了大量刑狱之事。根据语言以及考 古各方面资料分析 ,《周易 ·坎卦 》中的“坎 ”应训为“地牢 ”(干 宝、闻一多等人都持此看法 ) ,它是商周时期的监狱为地穴式建 筑的反映。《周易 ·坎卦 》是以俘虏和监狱为线索而占卜吉凶的 专卦 ,简要译文如下 :坎 ,习坎 ,对俘虏要维系其心 ,这样 ,作事亨 通 ,行为庄重。初六 ,习坎 ,进入地牢 ,凶。九二 ,牢中有险 ,只求 小得。六三 ,进入地牢 ,牢险且深 ,进入地牢以后不可复出。六 四 ,用樽盛酒 ,二盆盛饭 ,用盆盛着 ,送入取出都经过窗户 ,结果 没有灾祸。九五 ,地牢虽然经历了水患的侵袭 ,流进来的水尚未 盈满整个牢房 ,地上的小丘却被踩平。没有酿成灾祸。上六 ,以 索系囚 ,置于牢中 ,历时三年 ,尚不得决断 ,凶。 [ 1 ]《坎卦 》反映了 俘虏被抓后关入地牢并经历水患的悲惨境遇 ,中古时期监狱之 严酷景象跃然纸上。当时的人们心智较战国时单纯 ,故记录事 情较后人少虚构及斧凿之痕 ,采用了自然直书的笔法 ,故能反映 事物的原本面貌。而至《易传 ·坎 ·彖 》云 :“习坎 ,重险也 , …… 天险 ,不可升也。地险 ,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险之 时用大矣哉 ! ” [ 2 ] ( P13)这简直是一段经过艺术处理的文字 ,将坎 卦定位为具刚中之德 ,圣王们因险为用的良好工具 ,给坎卦含意 笼上了一层俨然的道德面纱。《易传 》对《周易 》古经作如此道 德化技术处理的诠释也经常出现于其他卦爻辞之中。事实上 , 系囚、刑狱之事在《周易 》古经卦爻辞中出现频率非常高 ,例如 , 《履 ·九二 》:履道坦坦 ,幽人 (即被囚之人 )贞吉。《蒙 ·初六 》: 发蒙 ,利用刑人 ,用说桎梏 (一种刑具 ) ,以往 ,吝。《随 ·上六 》: 拘系之 ,乃从维之 ,王用亨于西山 (即周王杀战俘以祭享祖先和 上天 )。《遁 ·六二 》:执之用黄牛之革 ,莫之胜说 (即用黄牛革 做的索系执囚犯 ,使其无法争脱 )。还有《困卦 》之六三、九四爻 辞也反映了系囚之事 ……可见当时刑狱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 据了显要地位 ,其重要性当不下于道德教化。 除了上述对于国家刑狱的记录外 ,《周易 》古经记载的奴隶 主对奴隶的生杀予夺大权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周易 ·剥卦 》即 是反映奴隶主对逃亡奴隶施以酷刑的卦 ,其中关键词“床 ”应该 训解为通假“臧 ”,意为男奴。现将《剥卦 》部分卦爻词简要译 为 :剥 ,不利于前往。初六 ,将逃亡男奴的脚砍下 ,消灭它 ,占筮 为凶。六二 ,将逃亡男奴的小腿 (即辨 )砍下 ,消灭它 ,占筮凶 ……六四 ,将逃亡男奴上身的皮肤剥下 ,凶 …… ②这就是当时奴 隶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此以浓血充斥的生活岂能为崇古的儒家 学者所接受。《易传 ·剥 ·彖 》欣然云 :“顺而止之 ,观象也。君 子尚消息盈虚 ,天行也。” [ 2 ] ( P13)这里已经丝毫看不到《周易 ·剥 卦 》所反映的严酷现实 ,《剥卦 》被改造成君子自身修养的座右 铭 ,有机地融入了儒家德性道义体系。 殷周鼎革之际 ,本是战争极为频繁之时 ,西周贵族家庭生个 男孩 ,就在家门上悬一张弓示意 ,这本是武力征服的象征 ,也是 西周上流社会尚武的明证。当时的贵族阶级对战争远不似后世 儒者抱明显的排斥态度 (孔子之“不语、怪、力、乱、神 ” [ 3 ] ,孟子 也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 4 ] ) ,他们心目之中武力是光荣、健 康的事 ,是贵族对国家社会的神圣职责。这反映在《周易 》古经 中有大量关于军旅的卦爻词。《周易 ·师卦 》即是完全描写战争 的一卦 ,洋溢着战争是“王者之事 ”的气概 ,简译如下 :师卦 ,占问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