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12O3边生成边剃落,这在1000℃下更为明显。 B一NiA1区:来自大气中的氧通过A1,O:膜进入B一NiA1区,且按反应式(1)形成 颗粒状A1zO。及Ni3A1(Y')。同时,来自基体合金的Ni元素通过内层向贫化区扩散,并 按反应式(2)形成Y'一NiA1。 NiAl+2Ni=NisA1 (Y) (2) 这样,随时效时间延长,B-NiA1不断消耗,而防护性能也逐渐衰退。当然,B一NA1 中的A1也可能向内扩散而使NiAI蜕化。但文献〔4)认为,在渗A1层中该过程发生的可能 性较小。 215EC2"60c/5 2508528E7cH ED A X (a) (b) 图8渗层表面组织能谱 (a)-900°C50小时 (b)一原始渗层 Fig.8 EDAX of coating surface (a)after900°C,50h: (b)initially alloy aluminide coating 图9为B一NiA1区的能谱图,表明经1000℃300h后A1是明显减少〔参考图8) 贫化区:贫化区变化可参见图5。与B一NiA1层相比,贫化层内白色颗粒显著减少。这 些白色颗粒多数为Al2O。(内氧化产物)及a一Cr,a一W(Mo)。这可用贫化区含Cr、 W、Mo量低,离外表面较远,与氧结合机会相对少解释之。 (3)内层 内层变化示于图5和图7,特征是经高温长期时效后内层变薄、白色颗粒长大而数量减 少,在950一1000℃尤其明显。这是高温下扩散加剧、内层基体成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部分 碳化物及金属化合物溶解或长大的结果。 图10为内层白色颗粒的能谱,展示出较高的W、Mo量,可能为M。C。表3系渗A1层X 射线结构分析结果,指出随时效进行,内层中的M2C。有向M。C转化趋势。进一步对比图 4及图11内层中的Cr元素分析,不难发现,在原始组织中内层Cr富集,但在高温时效中Cr 大概通过Cr碳化物(如M23C。)溶解而扩散掉。 (4)针状相 针状相随时效变化示于图5。原始组织中没有发现针状相,几乎未析出(或隐约可见), 只有900℃100小时后才能清楚地看到针状相的析出。温度和时间对针状相析出及长大均有 重要影响。 92玩 。 边 生成边剥落 , 一 这在 ℃ 一下更 为 明显 。 日一 区 来 自大气 中的氧 通过川 膜进 人 仍一 加 区 , 且 按反应式 形 成 颗 粒状 二 及 丫 ‘ 。 同时 , 来 自基体合 金的 元 素通过 内层 向贫化 区 扩散 , 并 按反 应式 形成 丫 ‘ 一 。 二 丫 这 样 , 随时 效时 间延长 , 日一 不 断消耗 , 而防 护 性能也逐 渐 衰退 。 当然 , 日一 中的 也司 能 向 内扩 散而 使 蜕化 。 但文献 〔 〕 认 为 , 在渗 八 层 中该过程发 生 的可 能 性较小 。 渗层表面组织 能谱 。 一 一 小时 一原始 渗 层 ’ , , 图 为 日一 区 的能谱 图 , 表 明经 ℃ 后 是 明显减少 〔参考 图 〕 贫化 区 贫化 区变化可 参见 图 。 与日一 层相 比 , 贫化层 内白色颗粒显著减 少 。 这 些 白色颗 粒 多数 为 。 内氧 化 产物 及 二 一 , 。 一 。 。 这可用 贫化 区含 、 、 。 量低 , 离外 表面较 远 , 与氧 结 合机会相 对少 解释 之 · 内层 内层 变化示于 图 岛 和 图 , 特征是经 高温长 期时效后 内层变薄 、 白色颗 粒长 大而 数 量减 少 , 在 肠 一 ℃ 尤 其 明显 。 这是 高温 下扩散加 剧 、 内层基体成份发生变化从而导 致部分 碳 化 物及金 属 化 合 物溶解或长 大 的结果 。 图 为 内层 白色颗粒 的能谱 , 展 示 出较 高 的 、 量 , 可 能 为 。 表 系渗 层 射 线结构分析结果 , 指 出随 时效进行 , 内层 中的 。 。 有 向 转化趋势 。 进 一步对 比 图 及 图 内层 中的 元 素分析 , 不难发现 , 在原 始组 织 中内层 富集 , 但在高温时效 中 大概 通过 碳化物 如 · 溶解而扩散掉 。 针 状 相 针 状相随 时 效 变化示于 图 原始组 织 中没 有发现针 状相 , 几乎 未析出 或 隐约可 见, 只 有 ℃ 小时后 才 能清楚 地看到针状相 的析 出 。 温度和时间对针状 相析出及长 大均有 重 要影响 。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