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西方货币起源说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是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如早期的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公元二三世纪 期间)认为买卖渊源于物物交换。早年并无货币这种东西,也无所谓商品与价格,每个人只是根据他的机缘与 需要以对他无用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因为通常是一个有富余而另一个有不足。但是,因于你所有的正是 我所愿得的和我所有的正是你所愿接受的这种偶合的情况不是经常出现,于是一种由国家赋予永久价值的 事物被选择出来,作为统一的尺度以解除物物交换的困难。这种事物经铸造为一种公共的形式后,可以代表 有用性和有效性而不必考虑其内在的价值对其数量的关系。从此两种东西的交换不再称为财物,只称为 个价格。法国经济学家N·奥雷司姆(1325-1382年)认为,物品常常表现为在一地很缺乏而在别处却很丰富, 于是产生物物交换方式。又因物物交换常常产生纠纷和争议,聪明的人便发明了货币,因此货币不是直接用 来满足人类生活的自然财富,而是被发明出来的便于交换的人为工具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另一种观点是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 生的。如英国经济学家A·斯密(1723-1790年)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逐渐从诸货物中分离出来的 是为解决相对价值太多而不易记忆、直接物物交换不便而产生的。他说如果进入交换过程有100种货物 那么每种货物都会有99个相对价值由于这么多价值不易记忆,人们自然会想到把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的衡量 标准,通过它来对其他货物进行比较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第三种观点是保存财富说。这种学说从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中说明货币产生的必要 性,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如法国经济学家J·西斯蒙第(1773-1842年)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 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而成为保存 财富的一种工具 马克思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 马克思认为,只把货币作为克服物物交换困难的技术手段来理解而不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和商品价值形 态的发展来认识是肤浅的。他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在分析商品交换发展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形式发展过 程中,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商品是指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种属性:一是使用价值,即能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能够御寒。二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它只能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而表现在交换价值上。商品交换使商品价值得到表现,因此,商品 交换的发展阶段不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四种形式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很少有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商品交换的行为仅是偶然的,在这种 偶然的交换中,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是简单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羊与斧头交换,只能通过斧头表现 自己的价值羊起着主动作用;斧头处于等价形态成为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起被动作用。简单的、偶然的价 值形态虽然反映的只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萌芽状态,但它却包含着一切价值形态以及货币的秘密。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 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一一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物物交换的范围扩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和具有规律 性,一种商品经常地与一系列商品交换,如20斤粮食有时换一张弓,有时又换三张兽皮有时又换两把斧头等 等。这样,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在另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由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3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如早期的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公元二三世纪 期间)认为:买卖渊源于物物交换。早年并无货币这种东西,也无所谓商品与价格,每个人只是根据他的机缘与 需要以对他无用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因为通常是一个有富余而另一个有不足。但是,因于你所有的正是 我所愿得的和我所有的正是你所愿接受的这种偶合的情况不是经常出现,于是一种由国家赋予永久价值的 事物被选择出来,作为统一的尺度以解除物物交换的困难。这种事物经铸造为一种公共的形式后,可以代表 有用性和有效性,而不必考虑其内在的价值对其数量的关系。从此两种东西的交换不再称为财物,只称为一 个价格。法国经济学家 N·奥雷司姆(1325-1382 年)认为,物品常常表现为在一地很缺乏而在别处却很丰富, 于是产生物物交换方式。又因物物交换常常产生纠纷和争议,聪明的人便发明了货币,因此货币不是直接用 来满足人类生活的自然财富,而是被发明出来的便于交换的人为工具。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另一种观点是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 生的。如英国经济学家 A·斯密(1723-1790 年)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逐渐从诸货物中分离出来的, 是为解决相对价值太多而不易记忆、直接物物交换不便而产生的。他说,如果进入交换过程有 100 种货物, 那么每种货物都会有 99 个相对价值,由于这么多价值不易记忆,人们自然会想到把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的衡量 标准,通过它来对其他货物进行比较,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第三种观点是保存财富说。这种学说从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中说明货币产生的必要 性,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如法国经济学家 J·西斯蒙第(1773-1842 年)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 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而成为保存 财富的一种工具。 三、马克思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 马克思认为,只把货币作为克服物物交换困难的技术手段来理解,而不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和商品价值形 态的发展来认识是肤浅的。他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在分析商品交换发展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形式发展过 程中,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商品是指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种属性:一是使用价值,即能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能够御寒。二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它只能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而表现在交换价值上。商品交换使商品价值得到表现,因此,商品 交换的发展阶段不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四种形式: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很少有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商品交换的行为仅是偶然的,在这种 偶然的交换中,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是简单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羊与斧头交换,只能通过斧头表现 自己的价值,羊起着主动作用;斧头处于等价形态,成为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起被动作用。简单的、偶然的价 值形态虽然反映的只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萌芽状态,但它却包含着一切价值形态以及货币的秘密。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 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物物交换的范围扩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和具有规律 性,一种商品经常地与一系列商品交换,如 20 斤粮食有时换一张弓,有时又换三张兽皮,有时又换两把斧头,等 等。这样,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在另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由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