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金融管理》高级教程简介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32,文件大小:1.16MB,团购合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和“钱”打交道,可以用它买东西和享受各种服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的。“钱”一般以纸币形式出现,也是货币的俗称。实际上,货币最早并不是纸币。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 夏代,那是四千年前的事,货币主要是海贝、布帛和农具。世界上其他地区曾使用牲畜、象牙、可可豆等作 为货币。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形形色色的货币会殊途同归,都演变为金属货币、纸币了呢?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金融管理》 全国迷你型BA职业经理双证班 认证系列:高级职业经理CEO资格认证、人力资源总监、营销经理、财务总监、高级企业培训 酒店职业经理等学习认证系列。 颁发双证:通用高级经理钢印资格证书+MBA高等教育研修结业证书(含全套2年制学籍档 案) 证书说明:证书全国通用、国际互认、电子注册,是提千、求职、晋级、移民的有效依据 学习时间:学期3个月(允许提前毕业) 收费标准:仅收取 1280= 学校网站:www.mhjy.net报名电话:0451-88723232咨询邮箱:xchy007163.cm 主办单位:中国经济管理大学承办单位:哈尔滨美华MA实战教育中心 全国招生函授教育颁发双证权威有效 近千本MBA职业经理实战教程免费下载 请速登htt:/ ww. mhjy.net(≌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的重点是对货币不同角度定义的理解,难点是对货币职能和货币形态关系的把握

1 《金融管理》 认证系列:高级职业经理 CEO 资格认证、人力资源总监、营销经理、财务总监、高级企业培训 师、酒店职业经理等学习认证系列。 颁发双证:通用高级经理钢印资格证书+MBA 高等教育研修结业证书(含全套 2 年制学籍档 案) 证书说明:证书全国通用、国际互认、电子注册,是提干、求职、晋级、移民的有效依据 学习时间:学期 3 个月(允许提前毕业) 收费标准:仅收取 元 学校网站:www.mhjy.net 报名电话:0451-88723232 咨询邮箱:xchy007@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承办单位:哈尔滨美华 MBA 实战教育中心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的重点是对货币不同角度定义的理解,难点是对货币职能和货币形态关系的把握

第一节货币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和“钱”打交道可以用它买东西和享受各种服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一般以纸币形式出现,也是货币的俗称。实际上,货币最早并不是纸币。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夏代, 那是四千年前的事货币主要是海贝、布帛和农具。世界上其他地区曾使用牲畜、象牙、可可豆等作为货币。 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形形色色的货币会殊途同归都演变为金属货币、纸币了呢?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货币。在生活中人们所需的各种商品,都需要用货币去 购买人们所需的各种服务,也需要支付货币来获得;人们劳动工作所获得的报酬一一工资,也是用货币支付 的人们为了种种目的,要积累财富保存财富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积攒货币、到银行储蓄。除个人外企业、行 政事业部门的日常运行同样也离不开货币。财政收支也都是用货币进行的。不仅国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离不 开货币收支,国际间的各种经济交往无不伴随着货币的收支。可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货币已经 融入并影响着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例如,提起通货膨胀许多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它直接影响经济生活。由 于通货膨胀,许多人的实际财富减少了,原来能够买到的商品现在都买不起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下降,生 产流通发生紊乱,原有的分配关系重新调整……通货膨胀为什么能对经济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是由于 现代生活已经和货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货币的运动、货币的变化会引起经济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货币已 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然而经济生活为什么会和货币产生这么密切的联系呢?货币是在 人类社会产生时就与生俱来的吗? 货币自问世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 起的这也是古今中外许多研究货币起源问题的人们的一种共识。然而,一旦深入下去,研究货币和交换是怎 样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的看法就产生了分歧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货币起源说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及其形态变革 、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先王制币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传说周景王二 十一年(公元前年)欲废小钱铸大钱,单穆公劝谏景王说:“不可。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赈) 救民。”意思是说古时候天灾降临,先王为赈救百姓,便造出货币以解决百姓交换中的困难。再如《管子》 书中所说:“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 而赎民之无卖子者。”即货币起源于禹汤之时,适逢水旱灾荒无粮充饥卖儿鬻女,禹汤为拯救百姓,便创造了 货币。先王制币说在先秦时代十分盛行,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大都继承了这一观点。如唐朝的陆贽(754-805年) 认为:“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杨於陵(753-830年)也认为 “王者制钱,以权百货,贸迁有无,通变不倦,使物无甚贵甚贱,其术其他在上而己”。北宋李觏(1009-1059 认为:“昔在神农,日中为市致民聚货以有易无然轻重之数无所主宰(衡量标准)故后世圣人造币以权(权衡) 之”。他们都认为货币是圣王创造出来的。 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观点。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即“维币之行 以通农商”。货币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随着农、工、商三业的交换和流通渠道的畅通,货 币和货币流通应运而生,随之兴盛。即“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 氏之前尚矣,靡(不)得而记云

2 第一节货币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和“钱”打交道,可以用它买东西和享受各种服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一般以纸币形式出现,也是货币的俗称。实际上,货币最早并不是纸币。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夏代, 那是四千年前的事,货币主要是海贝、布帛和农具。世界上其他地区曾使用牲畜、象牙、可可豆等作为货币。 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形形色色的货币会殊途同归,都演变为金属货币、纸币了呢?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货币。在生活中人们所需的各种商品,都需要用货币去 购买;人们所需的各种服务,也需要支付货币来获得;人们劳动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工资,也是用货币支付 的;人们为了种种目的,要积累财富,保存财富,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积攒货币、到银行储蓄。除个人外,企业、行 政事业部门的日常运行同样也离不开货币。财政收支也都是用货币进行的。不仅国内的各种经济活动离不 开货币收支,国际间的各种经济交往无不伴随着货币的收支。可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货币已经 融入并影响着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例如,提起通货膨胀,许多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它直接影响经济生活。由 于通货膨胀,许多人的实际财富减少了,原来能够买到的商品现在都买不起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下降,生 产流通发生紊乱,原有的分配关系重新调整……通货膨胀为什么能对经济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是由于 现代生活已经和货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货币的运动、货币的变化会引起经济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货币已 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然而,经济生活为什么会和货币产生这么密切的联系呢?货币是在 人类社会产生时就与生俱来的吗? 货币自问世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 起的,这也是古今中外许多研究货币起源问题的人们的一种共识。然而,一旦深入下去,研究货币和交换是怎 样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的看法就产生了分歧,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货币起源说。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及其形态变革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 中国古代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先王制币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传说周景王二 十一年(公元前年)欲废小钱铸大钱,单穆公劝谏景王说“不可。古者天灾降戾 : ,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赈) 救民。”意思是说古时候天灾降临,先王为赈救百姓,便造出货币以解决百姓交换中的困难。再如《管子》一 书中所说“汤七年旱 : ,禹五年水,民之无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 而赎民之无卖子者。”即货币起源于禹汤之时,适逢水旱灾荒,无粮充饥,卖儿鬻女,禹汤为拯救百姓,便创造了 货币。先王制币说在先秦时代十分盛行,以后的许多思想家大都继承了这一观点。如唐朝的陆贽(754-805 年) 认为:“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杨於陵(753-830 年)也认为: “王者制钱,以权百货,贸迁有无,通变不倦,使物无甚贵甚贱,其术其他,在上而已”。北宋李觏(1009-1059 年) 认为:“昔在神农,日中为市,致民聚货,以有易无,然轻重之数无所主宰(衡量标准),故后世圣人造币以权(权衡) 之”。他们都认为货币是圣王创造出来的。 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观点。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即“维币之行, 以通农商”。货币是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自然产生的,随着农、工、商三业的交换和流通渠道的畅通,货 币和货币流通应运而生,随之兴盛。即“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 氏之前尚矣,靡(不)得而记云

、西方货币起源说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是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如早期的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公元二三世纪 期间)认为买卖渊源于物物交换。早年并无货币这种东西,也无所谓商品与价格,每个人只是根据他的机缘与 需要以对他无用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因为通常是一个有富余而另一个有不足。但是,因于你所有的正是 我所愿得的和我所有的正是你所愿接受的这种偶合的情况不是经常出现,于是一种由国家赋予永久价值的 事物被选择出来,作为统一的尺度以解除物物交换的困难。这种事物经铸造为一种公共的形式后,可以代表 有用性和有效性而不必考虑其内在的价值对其数量的关系。从此两种东西的交换不再称为财物,只称为 个价格。法国经济学家N·奥雷司姆(1325-1382年)认为,物品常常表现为在一地很缺乏而在别处却很丰富, 于是产生物物交换方式。又因物物交换常常产生纠纷和争议,聪明的人便发明了货币,因此货币不是直接用 来满足人类生活的自然财富,而是被发明出来的便于交换的人为工具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另一种观点是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 生的。如英国经济学家A·斯密(1723-1790年)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逐渐从诸货物中分离出来的 是为解决相对价值太多而不易记忆、直接物物交换不便而产生的。他说如果进入交换过程有100种货物 那么每种货物都会有99个相对价值由于这么多价值不易记忆,人们自然会想到把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的衡量 标准,通过它来对其他货物进行比较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第三种观点是保存财富说。这种学说从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中说明货币产生的必要 性,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如法国经济学家J·西斯蒙第(1773-1842年)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 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而成为保存 财富的一种工具 马克思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 马克思认为,只把货币作为克服物物交换困难的技术手段来理解而不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和商品价值形 态的发展来认识是肤浅的。他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在分析商品交换发展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形式发展过 程中,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商品是指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种属性:一是使用价值,即能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能够御寒。二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它只能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而表现在交换价值上。商品交换使商品价值得到表现,因此,商品 交换的发展阶段不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四种形式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很少有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商品交换的行为仅是偶然的,在这种 偶然的交换中,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是简单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羊与斧头交换,只能通过斧头表现 自己的价值羊起着主动作用;斧头处于等价形态成为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起被动作用。简单的、偶然的价 值形态虽然反映的只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萌芽状态,但它却包含着一切价值形态以及货币的秘密。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 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一一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物物交换的范围扩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和具有规律 性,一种商品经常地与一系列商品交换,如20斤粮食有时换一张弓,有时又换三张兽皮有时又换两把斧头等 等。这样,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在另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由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

3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 在马克思之前,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如早期的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公元二三世纪 期间)认为:买卖渊源于物物交换。早年并无货币这种东西,也无所谓商品与价格,每个人只是根据他的机缘与 需要以对他无用的东西交换有用的东西,因为通常是一个有富余而另一个有不足。但是,因于你所有的正是 我所愿得的和我所有的正是你所愿接受的这种偶合的情况不是经常出现,于是一种由国家赋予永久价值的 事物被选择出来,作为统一的尺度以解除物物交换的困难。这种事物经铸造为一种公共的形式后,可以代表 有用性和有效性,而不必考虑其内在的价值对其数量的关系。从此两种东西的交换不再称为财物,只称为一 个价格。法国经济学家 N·奥雷司姆(1325-1382 年)认为,物品常常表现为在一地很缺乏而在别处却很丰富, 于是产生物物交换方式。又因物物交换常常产生纠纷和争议,聪明的人便发明了货币,因此货币不是直接用 来满足人类生活的自然财富,而是被发明出来的便于交换的人为工具。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另一种观点是便于交换说。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 生的。如英国经济学家 A·斯密(1723-1790 年)认为,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发展逐渐从诸货物中分离出来的, 是为解决相对价值太多而不易记忆、直接物物交换不便而产生的。他说,如果进入交换过程有 100 种货物, 那么每种货物都会有 99 个相对价值,由于这么多价值不易记忆,人们自然会想到把其中之一作为共同的衡量 标准,通过它来对其他货物进行比较,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 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第三种观点是保存财富说。这种学说从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中说明货币产生的必要 性,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如法国经济学家 J·西斯蒙第(1773-1842 年)认为,货币本身不是财富, 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保存财富,交换财富,计算财富的量,便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货币因此而成为保存 财富的一种工具。 三、马克思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 马克思认为,只把货币作为克服物物交换困难的技术手段来理解,而不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和商品价值形 态的发展来认识是肤浅的。他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在分析商品交换发展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形式发展过 程中,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商品是指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种属性:一是使用价值,即能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能够御寒。二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它只能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而表现在交换价值上。商品交换使商品价值得到表现,因此,商品 交换的发展阶段不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四种形式: 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很少有剩余产品进行交换。商品交换的行为仅是偶然的,在这种 偶然的交换中,商品价值的表现也是简单的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羊与斧头交换,只能通过斧头表现 自己的价值,羊起着主动作用;斧头处于等价形态,成为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起被动作用。简单的、偶然的价 值形态虽然反映的只是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萌芽状态,但它却包含着一切价值形态以及货币的秘密。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 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物物交换的范围扩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和具有规律 性,一种商品经常地与一系列商品交换,如 20 斤粮食有时换一张弓,有时又换三张兽皮,有时又换两把斧头,等 等。这样,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在另一种商品上表现出来,而是经常地由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

但是,在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行为中,只能有两种商品发生交换,这时,一种商品(如一张弓)就排斥其他商品(如 张兽皮、两把斧头)充当表现商品价值(如20斤粮食)的材料。因此,在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中等价物 是特殊的等价物。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使商品价值的表现不完整、不统一,缺少共同的单位来表现商品 价值。因此直接物物交换的实现必须以交换双方相互需要对方的劳动产品为前提,这对商品交换来说是极 困难的。 3.一般价值形态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生产者逐渐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而又可经 常用来交换的商品,然后再去换取所需的商品。这样自发地逐渐分离出一种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商品交换 都通过这一媒介物进行。所有商品同时用一种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就是一般价值形态,如一张弓、三张 兽皮、两把斧头都与20斤粮食相交换,它们的价值均以粮食表现出来。商品的价值表现是简单的和统一的, 因而是一般的。一般价值形态中的等价物成为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是所有商品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 物交换发展为通过一般等价物作媒介的间接交换 4货币价值形态——货币的产生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往往采用不同的商品作一般等价物如牲畜、皮革、蚌、贝 农具、猎具等,各种商品交替地、暂时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但是,人们发现这些商品作一般等价物很 不方便,具有质量不统一、不便分割或合并、携带储藏不方便等缺点。而金属不仅可以避免这些缺点还具 有适宜作为货币的特点例如,金属质地均匀,可任意分割或合并经久耐磨不变质,量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储 藏等。因此,金属是表现商品价值最适当的材料逐渐发展到由某种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商品,这就 是货币价值形态。马克思的剖析以最完整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推导出货币的起源即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它是经过价值形态发展的各个阶段而 生的 四、货币的形态与演变 货币自产生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发展着 ()币材 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一般来说,充当商品货币的材料应具备以下这样一些性质:一是价值 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充当货币的材料价值较高,就可以用少量的货币完成大量 的交易;易于分割是指货币材料可以自由分割,且分割后不影响其价值,以便为价值量不等的商品交易服务 易于保存是指货币材料不会因保存而减少价值,不需要支付费用便于携带可以使货币在较大区域内媒介商 品交换。但对某一种货币材料来说,上述四个要求也不是在任何时期都是同等重要的。从货币的发展史来看, 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种类不同的物品充当过货币。大致而论,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从实物货币开始发展到金 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一纸币和信用货币形式。这个货币材料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商品生产、商 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材料的要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币材是沿着实物货币一金属货币一信用货币这 样的历史顺序而发展演变,但这并不说明它们之间有严格的此生彼亡的界限。如金属货币产生后,在某些历 史时期,仍有实物货币同时使用,如中国唐代的钱帛兼行就是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同时使用

4 但是,在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行为中,只能有两种商品发生交换,这时,一种商品(如一张弓)就排斥其他商品(如 三张兽皮、两把斧头)充当表现商品价值(如 20 斤粮食)的材料。因此,在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中,等价物 是特殊的等价物。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态使商品价值的表现不完整、不统一,缺少共同的单位来表现商品 价值。因此,直接物物交换的实现必须以交换双方相互需要对方的劳动产品为前提,这对商品交换来说是极 困难的。 3.一般价值形态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生产者逐渐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而又可经 常用来交换的商品,然后再去换取所需的商品。这样,自发地逐渐分离出一种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商品交换 都通过这一媒介物进行。所有商品同时用一种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就是一般价值形态,如一张弓、三张 兽皮、两把斧头都与 20 斤粮食相交换,它们的价值均以粮食表现出来。商品的价值表现是简单的和统一的, 因而是一般的。一般价值形态中的等价物成为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是所有商品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 物交换发展为通过一般等价物作媒介的间接交换。 4.货币价值形态——货币的产生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往往采用不同的商品作一般等价物,如牲畜、皮革、蚌、贝、 农具、猎具等,各种商品交替地、暂时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但是,人们发现这些商品作一般等价物很 不方便,具有质量不统一、不便分割或合并、携带储藏不方便等缺点。而金属不仅可以避免这些缺点,还具 有适宜作为货币的特点,例如,金属质地均匀,可任意分割或合并,经久耐磨不变质,量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储 藏等。因此,金属是表现商品价值最适当的材料,逐渐发展到由某种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商品,这就 是货币价值形态。马克思的剖析以最完整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价值形式的发展推导出货币的起源,即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它是经过价值形态发展的各个阶段而 产生的。 四、货币的形态与演变 货币自产生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发展着。 ㈠币材 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一般来说,充当商品货币的材料应具备以下这样一些性质:一是价值 较高;二是易于分割;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充当货币的材料价值较高,就可以用少量的货币完成大量 的交易;易于分割是指货币材料可以自由分割,且分割后不影响其价值,以便为价值量不等的商品交易服务; 易于保存是指货币材料不会因保存而减少价值,不需要支付费用;便于携带可以使货币在较大区域内媒介商 品交换。但对某一种货币材料来说,上述四个要求也不是在任何时期都是同等重要的。从货币的发展史来看, 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种类不同的物品充当过货币。大致而论,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从实物货币开始,发展到金 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和信用货币形式。这个货币材料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商品生产、商 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材料的要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币材是沿着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这 样的历史顺序而发展演变,但这并不说明它们之间有严格的此生彼亡的界限。如金属货币产生后,在某些历 史时期,仍有实物货币同时使用,如中国唐代的钱帛兼行,就是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同时使用

白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在中国历史上实物货币种 类很多如龟壳、海贝、蚌珠、皮革、米粟、布帛、牲畜、农具等都充当过实物货币,其中时间较长、影响 较大的有两类一类是贝币另一类是谷帛。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它以产于南洋海域的海贝为币材。 这种海贝原来是用作饰物的由于它坚固耐用,价值较高携带方便有天然单位而被当作货币使用。贝的货币 单位为“朋”,通常十贝为一朋。中国使用贝币的时间很长,从殷周时期开始至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废除 贝币使用了近千余年时间在中国云南一带贝币一直使用到清初。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的许多民族 和国家,也都曾使用过贝币。谷帛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实物货币。中国历史上用作货币的谷帛情况不 同。谷只是用于零星交易,成匹的布帛则适于大额支付,以补铜钱之不便。即使在钱币广泛流通以后谷帛的 货币性亦未完全丧失,特别是在魏晋隋唐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宋代以后银钱日益发展,谷帛杂货的货币作 用亦未完全消失。然而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货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交换对货币的要求。因为许多实物货币都 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所以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白金属货币 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称为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 分割、易于储藏等优势,更适宜于充当货币。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从殷商时代开始,金属货币就 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就金属货币本身发展而言,以贵金属黄金作为货币材料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 盛时期。黄金作为货币材料的历史比较长,如英国早在13世纪中叶就有了金币铸造但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 币则是在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以后历史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开始于1816年。金属充当货 币材料采用过两种形式:一是称量货币,二是铸币。称量货币是指以金属条块的形式发挥货币作用的金属货 币。金属货币出现后,最开始是以金属条块形式流通,这种金属条块在使用历史上使用的时间很长,典型的形 态是白银。从汉代开始使用的白银,一直是以两为计算单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银锭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元宝, 也称马蹄银、宝银,每枚重约50两;二是中锭也称小元宝;三是小锭,重约一二两到三五两四是碎银重量在 两以下。白银在使用时,每次都要验成色、称重量很不方便。清朝中叶以后,为了便利商品交易,各地都建立 了公估局,专门负责鉴定银元宝的成色和重量,宝银经过鉴定后即可按批定的重量和成色流通,交易时不必 再随时称重和鉴色。但公估局的鉴定只在当地有效,到了外地仍要改铸成当地通行的宝银重新鉴定,不能从 根本上改变银两制度的落后性。一直到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才从法律上废止了这种落后的货 币制度 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铸币的出现克服了秤量货币使用时 的种种不便,便利了商品交易。铸币最初形态各异,如中国历史上铸币的形状有仿造贝币而铸造的铜贝、银 贝、金贝有仿造刀状而铸造的刀币,有仿造铲状而铸造的布币等。最后铸币的形态逐渐过渡统一到圆形,因 为圆形便于携带,不易磨损。中国最早的圆形铸币是战国中期的圜钱(亦称环钱),流通全国的则是秦始皇为统 中国货币而铸造的秦半两这种铸币为圆型,中间有方孔,一直沿用到清末。因为钱有方孔所以历史上称钱 为“孔方兄”。西方国家金属铸币采用的是圆形无孔的形式币面通常铸有统治者的头像。清朝末年,受流入 我国的外国银元的影响方孔铸币被圆形无孔铸币所代替。 四纸币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公元10世纪北宋就 开始使用纸币一交子。交子是在宋朝初期,四川商人为克服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联合发行的、可以兑现的 纸制货币,后来因为发行人破产而改为官办流通范围由四川省内扩展到省外。自交子流通开始,以后许多朝

5 ㈡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在中国历史上,实物货币种 类很多,如龟壳、海贝、蚌珠、皮革、米粟、布帛、牲畜、农具等都充当过实物货币,其中时间较长、影响 较大的有两类:一类是贝币,另一类是谷帛。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之一。它以产于南洋海域的海贝为币材。 这种海贝原来是用作饰物的,由于它坚固耐用,价值较高,携带方便,有天然单位,而被当作货币使用。贝的货币 单位为“朋”,通常十贝为一朋。中国使用贝币的时间很长,从殷周时期开始,至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废除 贝币,使用了近千余年时间,在中国云南一带,贝币一直使用到清初。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的许多民族 和国家,也都曾使用过贝币。谷帛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实物货币。中国历史上用作货币的谷帛情况不 同。谷只是用于零星交易,成匹的布帛则适于大额支付,以补铜钱之不便。即使在钱币广泛流通以后,谷帛的 货币性亦未完全丧失,特别是在魏晋隋唐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宋代以后,银钱日益发展,谷帛杂货的货币作 用亦未完全消失。然而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货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交换对货币的要求。因为许多实物货币都 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所以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㈢金属货币 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称为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 分割、易于储藏等优势,更适宜于充当货币。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从殷商时代开始,金属货币就 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就金属货币本身发展而言,以贵金属黄金作为货币材料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 盛时期。黄金作为货币材料的历史比较长,如英国早在 13 世纪中叶就有了金币铸造,但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 币,则是在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以后,历史上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开始于 1816 年。金属充当货 币材料采用过两种形式:一是称量货币,二是铸币。称量货币是指以金属条块的形式发挥货币作用的金属货 币。金属货币出现后,最开始是以金属条块形式流通,这种金属条块在使用历史上使用的时间很长,典型的形 态是白银。从汉代开始使用的白银,一直是以两为计算单位,以银锭为主要形式,银锭分为四种形式:一是元宝, 也称马蹄银、宝银,每枚重约 50 两;二是中锭,也称小元宝;三是小锭,重约一二两到三五两;四是碎银,重量在 1 两以下。白银在使用时,每次都要验成色、称重量,很不方便。清朝中叶以后,为了便利商品交易,各地都建立 了公估局,专门负责鉴定银元宝的成色和重量,宝银经过鉴定后,即可按批定的重量和成色流通,交易时不必 再随时称重和鉴色。但公估局的鉴定只在当地有效,到了外地,仍要改铸成当地通行的宝银重新鉴定,不能从 根本上改变银两制度的落后性。一直到 1933 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才从法律上废止了这种落后的货 币制度。 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铸币的出现,克服了秤量货币使用时 的种种不便,便利了商品交易。铸币最初形态各异,如中国历史上铸币的形状有仿造贝币而铸造的铜贝、银 贝、金贝,有仿造刀状而铸造的刀币,有仿造铲状而铸造的布币等。最后铸币的形态逐渐过渡统一到圆形,因 为圆形便于携带,不易磨损。中国最早的圆形铸币是战国中期的圜钱(亦称环钱),流通全国的则是秦始皇为统 一中国货币而铸造的秦半两,这种铸币为圆型,中间有方孔,一直沿用到清末。因为钱有方孔,所以,历史上称钱 为“孔方兄”。西方国家金属铸币采用的是圆形无孔的形式,币面通常铸有统治者的头像。清朝末年,受流入 我国的外国银元的影响,方孔铸币被圆形无孔铸币所代替。 ㈣纸币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公元 10 世纪,北宋就 开始使用纸币—交子。交子是在宋朝初期,四川商人为克服铁钱携带不便的缺点,联合发行的、可以兑现的 纸制货币,后来因为发行人破产而改为官办,流通范围由四川省内扩展到省外。自交子流通开始,以后许多朝

代也都仿照交子发行纸币。如南宋发行会子。北宋灭亡之后,金仿照宋交子发行了金交钞有大钞、小钞两 种大钞称贯小钞称文。发行初期规定流通期限(为界),到期换发新钞,后来改为永久流通。元代流通的纸币 是中统元宝交钞是元代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的。明代发行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流通了 1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可称是流通时间最长的纸币。中国历史上流通过的纸币往往是和金属铸币一起流通, 虽然有些纸币发行初期禁止铸币流通,但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贬值速度快,最终还是恢复铸币的流通。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 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关于商业票据及其信用货币的性质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论述,这里我们只论述 银行券和存款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是一种银行票据。最早的银行券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 当时流通中的货币是金属货币,银行办理存款业务而收进的货币是金属铸币银行发放贷款时使用的也是金 属铸币。但有些时候当商人们急需贷款时,银行却又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去贷放。为了解决金属铸币的不 足,银行就用发行银行券的形式向商人们发放贷款。由于银行券是由银行信用作保证而且在当时,银行还承 诺持有银行券的人可以随时到银行兑换金属铸币,银行券被普遍接受。对持有银行券的人来说不仅可以同 持有铸币一样进行支付而且还免去了持有铸币的种种不便,如体大质重、不易保管运输、清点困难等,所以 银行券广泛流通起来。银行券在流通的初期是可以兑换金属货币的所有的银行都可以发行自己的银行券, 后来由于小银行信誉不佳不能保证兑现他们发行的银行券也就渐渐地被一些资信雄厚的大银行发行的银 行券所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金本位制大大削弱银行券的兑现性受到了削弱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后金属货币制度彻底崩溃银行券也不再兑现,变成了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流通使用中的货币都是这种不可兑现的银行券而且银行券的发行权也由一国中 央银行所垄断。 信用货币还包括另外一种形式,即存款货币。存款货币就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 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现代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是为客户办理结算业务,充当支付中介。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生 活节奏加快和大额交易的剧增分不开的。人们先把一部分款项存入银行,设立活期存款账户,客户根据存款 余额可签发支票,凭支票进行转账结算或提取现金。当客户支付时,可根据交易额在存款余额内签发支票,将 支票支付给收款人。收款人可将这张支票交给其开户银行,将付款人账户的存款额相应转为收款人账户的存 款。这样,通过存款账户间存款的转移来完成支付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同银行券一样发挥 着货币的作用,因此也叫“存款货币”。与银行券支付相比用开立支票的方式进行转账结算,具有快速、安全、 方便的优点特别是在大额交易中,有时用银行券进行交易是很难进行的。因此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转账结 算占有重要的位置绝大部分的交易支付都通过存款货币的转移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金融业的控制也日趋加强。银行为了规避金 融管制提高竞争能力,不断推出新的业务种类。在存款方面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存 款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信用货币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活期存款是货币定期存款也具有了货 币性。从实际操作上看,哪些是货币哪些不是货币就不是那么容易区分了。运用付额度越来越大次数也越 来越多,签发支票、收付支票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巨大的财力支出。为此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 创造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这就是利用银行卡之类的卡片来记录人们的存款货币额在支付时,既 不需要现金也不需要支票,只需要出示这些卡片,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处理就可以完成支付了,这就是人们 常说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否是信用货币尚待人们进一步统一认识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与定义 货币的基本用途是作为“流通的巨大车轮,商业的重要工具”,为此货币具备五大职能即充当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前两个职能通称为货币的基本职能,后三个则是由基本职

6 代也都仿照交子发行纸币。如南宋发行会子。北宋灭亡之后,金仿照宋交子发行了金交钞,有大钞、小钞两 种,大钞称贯,小钞称文。发行初期规定流通期限(为界),到期换发新钞,后来改为永久流通。元代流通的纸币 是中统元宝交钞,是元代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 年)发行的。明代发行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流通了 100 多年,在中国历史上可称是流通时间最长的纸币。中国历史上流通过的纸币往往是和金属铸币一起流通, 虽然有些纸币发行初期禁止铸币流通,但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贬值速度快,最终还是恢复铸币的流通。 ㈤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 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关于商业票据及其信用货币的性质,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论述,这里我们只论述 银行券和存款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是一种银行票据。最早的银行券出现于 17 世纪的欧洲。 当时流通中的货币是金属货币,银行办理存款业务而收进的货币是金属铸币,银行发放贷款时使用的也是金 属铸币。但有些时候,当商人们急需贷款时,银行却又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去贷放。为了解决金属铸币的不 足,银行就用发行银行券的形式向商人们发放贷款。由于银行券是由银行信用作保证,而且在当时,银行还承 诺持有银行券的人可以随时到银行兑换金属铸币,银行券被普遍接受。对持有银行券的人来说,不仅可以同 持有铸币一样进行支付,而且还免去了持有铸币的种种不便,如体大质重、不易保管运输、清点困难等,所以 银行券广泛流通起来。银行券在流通的初期是可以兑换金属货币的,所有的银行都可以发行自己的银行券, 后来由于小银行信誉不佳,不能保证兑现,他们发行的银行券也就渐渐地被一些资信雄厚的大银行发行的银 行券所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金本位制大大削弱,银行券的兑现性受到了削弱。 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后,金属货币制度彻底崩溃,银行券也不再兑现,变成了不可兑现的银行券。 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流通使用中的货币都是这种不可兑现的银行券,而且银行券的发行权也由一国中 央银行所垄断。 信用货币还包括另外一种形式,即存款货币。存款货币就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 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现代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是为客户办理结算业务,充当支付中介。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生 活节奏加快和大额交易的剧增分不开的。人们先把一部分款项存入银行,设立活期存款账户,客户根据存款 余额可签发支票,凭支票进行转账结算或提取现金。当客户支付时,可根据交易额在存款余额内签发支票,将 支票支付给收款人。收款人可将这张支票交给其开户银行,将付款人账户的存款额相应转为收款人账户的存 款。这样,通过存款账户间存款的转移来完成支付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同银行券一样发挥 着货币的作用,因此也叫“存款货币”。与银行券支付相比,用开立支票的方式进行转账结算,具有快速、安全、 方便的优点,特别是在大额交易中,有时用银行券进行交易是很难进行的。因此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转账结 算占有重要的位置,绝大部分的交易支付都通过存款货币的转移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金融业的控制也日趋加强。银行为了规避金 融管制,提高竞争能力,不断推出新的业务种类。在存款方面,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存 款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信用货币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活期存款是货币,定期存款也具有了货 币性。从实际操作上看,哪些是货币,哪些不是货币就不是那么容易区分了。运用付额度越来越大,次数也越 来越多,签发支票、收付支票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巨大的财力支出。为此,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 创造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这就是利用银行卡之类的卡片来记录人们的存款货币额,在支付时,既 不需要现金也不需要支票,只需要出示这些卡片,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处理就可以完成支付了,这就是人们 常说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否是信用货币,尚待人们进一步统一认识。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与定义 货币的基本用途是作为“流通的巨大车轮,商业的重要工具”,为此,货币具备五大职能,即充当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前两个职能通称为货币的基本职能,后三个则是由基本职

能派生而来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一种价值单位或价值标准。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都可以用它来衡量和表示,如 某种帽子的价值为10元某本书的价值为20元,如此等等。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论对价值尺度职能进行解 释,他认为各种商品都是劳动产品,货币显示的比例正是生产它们的劳动耗费的比例,货币使商品价值得到了 体现。以货币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大大简化了市场上商品交换价值的衡量问题。如果在物物交易条件下, 商品种类为N,则交换比率总数为N<N-1)÷2,超过一定数量后交换率将接近天文数字,计算极为耗时费力。 而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人们只需比较商品之间以货币表示的相对价格即可,交换率将减至(N-1),计算时间 大为节省。此外,各种资产和负债、收入和开支,都能用共同的货币表示、比较和计算大大简化了会计工作 流通手段 当货币在商品交易中起媒介作用时,即充当流通手段,又可称为交换中介、流通中介。在物物交换条件 下,只能在双方的需求和时间巧合之际交易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易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也只能限于较简 单的商品范畴内进行,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出现后,一个商品所有者先换成货币 再用货币换取所需要的商品,使交易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进行。这些节省下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时间 可以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进社会福利。同时,由于商品交换已经割裂为两个独立的行为 卖和买,并且有独立发展的可能,即卖而不买不买就不能卖……,如此推延超过一定限度,就有可能出现商品 滞销、过剩等问题引发经济危机。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既有利于商品交易扩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也孕育了经 济危机的萌芽 、价值贮藏手段 货币出现后商品买卖的行为得以分离。卖出商品者不必同时买入商品。卖者换得货币后,尽可保留和 贮藏货币,直至有需要或最方便时才购入商品或扩大投资。换言之,货币代表了一般性的购买力,也就具有价 值贮藏功能即弗里德曼所说的“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处”。随着现代货币流通的发展,人们普遍采用银行存 款和储蓄的方式贮藏价值表明存款持有者具有从社会中取得相应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权利,只是推迟行使 这种权利。但这些商品和劳务并未退出经济活动的过程而以各种方式用于生产、流通等环节,成为推动经 济增长的要素。必须强调的是,货币要充分发挥价值贮藏职能,币值本身必须保持稳定,否则,货币便丧失了价 值贮藏功能,而贵金属和实物则成为保值工具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职能又称之为延期支付的标准。货币作为一种共同为人们所能接受的价值标准,必然能够作 为衡量长期性契约和借贷合约的基础,促进信用制度和借贷关系的发展。在商品流通中,就出现了以信用形 式买卖商品的现象,即赊销。商品卖出以后,货币并未同时由购买者交到商品销售者手中这时,商品销售者变 成了债权人,购买者变成了债务人。当契约到期时,债务人将贷款偿还给债权人。在赊销中,货币作为价值的 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范围 扩展到商品流通之外,如赋税、地租由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各种劳务费用的支付,货币的借贷以及财政 收入和支出,银行的存放款和工资的支付等等都由货币执行支付职能。货币支付手段出现后,一方面没有钱 可以先进货没有货可以先收钱在时间、地区、行业之间大范围地调节资金和货物的平衡,使社会生产得以

7 能派生而来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一种价值单位或价值标准。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都可以用它来衡量和表示,如 某种帽子的价值为 10 元,某本书的价值为 20 元,如此等等。马克思依据劳动价值论对价值尺度职能进行解 释,他认为各种商品都是劳动产品,货币显示的比例正是生产它们的劳动耗费的比例,货币使商品价值得到了 体现。以货币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大大简化了市场上商品交换价值的衡量问题。如果在物物交易条件下, 商品种类为 N,则交换比率总数为 N·(N-1)÷2,超过一定数量后,交换率将接近天文数字,计算极为耗时费力。 而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人们只需比较商品之间以货币表示的相对价格即可,交换率将减至(N-1),计算时间 大为节省。此外,各种资产和负债、收入和开支,都能用共同的货币表示、比较和计算,大大简化了会计工作。 二、流通手段 当货币在商品交易中起媒介作用时,即充当流通手段,又可称为交换中介、流通中介。在物物交换条件 下,只能在双方的需求和时间巧合之际,交易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易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也只能限于较简 单的商品范畴内进行,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出现后,一个商品所有者先换成货币, 再用货币换取所需要的商品,使交易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进行。这些节省下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时间, 可以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进社会福利。同时,由于商品交换已经割裂为两个独立的行为—— 卖和买,并且有独立发展的可能,即卖而不买,不买就不能卖……,如此推延超过一定限度,就有可能出现商品 滞销、过剩等问题,引发经济危机。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既有利于商品交易扩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也孕育了经 济危机的萌芽。 三、价值贮藏手段 货币出现后,商品买卖的行为得以分离。卖出商品者不必同时买入商品。卖者换得货币后,尽可保留和 贮藏货币,直至有需要或最方便时才购入商品或扩大投资。换言之,货币代表了一般性的购买力,也就具有价 值贮藏功能,即弗里德曼所说的“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处”。随着现代货币流通的发展,人们普遍采用银行存 款和储蓄的方式贮藏价值,表明存款持有者具有从社会中取得相应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权利,只是推迟行使 这种权利。但这些商品和劳务并未退出经济活动的过程,而以各种方式用于生产、流通等环节,成为推动经 济增长的要素。必须强调的是,货币要充分发挥价值贮藏职能,币值本身必须保持稳定,否则,货币便丧失了价 值贮藏功能,而贵金属和实物则成为保值工具。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职能又称之为延期支付的标准。货币作为一种共同为人们所能接受的价值标准,必然能够作 为衡量长期性契约和借贷合约的基础,促进信用制度和借贷关系的发展。在商品流通中,就出现了以信用形 式买卖商品的现象,即赊销。商品卖出以后,货币并未同时由购买者交到商品销售者手中,这时,商品销售者变 成了债权人,购买者变成了债务人。当契约到期时,债务人将贷款偿还给债权人。在赊销中,货币作为价值的 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范围 扩展到商品流通之外,如赋税、地租由实物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各种劳务费用的支付,货币的借贷以及财政 收入和支出,银行的存放款和工资的支付等等,都由货币执行支付职能。货币支付手段出现后,一方面,没有钱 可以先进货,没有货可以先收钱,在时间、地区、行业之间大范围地调节资金和货物的平衡,使社会生产得以

顺利进行促使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赊销预付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债务 链,一旦债务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可能导致商品流通和社会再生产的困难,甚至酿成经济危机。 五、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职能这是随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增加适应价值在国际间转移而形 成的职能。 世界货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国际间一般支付手段 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会引起相互之间的货币支付关系。由于这种货币支付具有相互关系 般采取债务相互抵消以后,只支付差额的作法 2国际间一般购买手段 它不是直接作为交换媒介,只是国际之间惯常的事务关系发生破裂时,一国单方面向另一国购买,即普通 商品与货币商品相交换。 3.国际间转移财富的一般手段 在国际关系中,当财富的转移不能以普通商品进行时,只能采用货币形式如援助、战争赔款、资本输出 4.充当国际储备 再生产发展及应付国际收支逆差时都需要储备基金这是世界货币贮藏手段的表现。在当代除了黄金 继续充当世界货币以外,世界货币正向多元化、分散化方向发展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朗 德国马克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特别提款权(SDRS)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六、货币的界说 关于货币定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在西方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不少这方面 的理论论争。这些争论,围绕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展开,即货币本质和货币构成。所谓货币本质,就是对货 币的基本特性的精确表述即说明“什么是货币”;所谓货币构成,则是依据货币本质而确定的货币范围。前 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运用和表现。 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观点即“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强调 货币的内在价值将货币与贵金属混为一谈;货币名目论则否定货币具有内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或 票券。这两种学说显然具有片面性只是看到货币的某些特点没有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而马克思提出“ 般等价物”理论,科学完整地概括了货币本质。 1货币金属论 货币金属论又称“金属主义的货币学说”。该学说将货币与贵金属混为一谈,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必须 具有内在价值;进而又认为货币必须是贵金属,货币的价值由金属的价值决定。货币金属论是一种最古老的 货币理论,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重商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中,已提出 了朴素的货币金属论主张。他认为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衡量一切财物价值的尺度,并成为交换的媒介,是因 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同时,他又认为货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人们的协议或由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因而 其价值是可以随意变更的这属于货币名目论的观点。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货币理论包含着货币金属论和 货币名目论的萌芽 15世纪重商主义兴起,他们提出鲜明的货币金属论观点。他们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也就是财富;生产 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国际间的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因此,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数量。早

8 顺利进行,促使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赊销预付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债务 链,一旦债务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可能导致商品流通和社会再生产的困难,甚至酿成经济危机。 五、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职能,这是随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增加,适应价值在国际间转移而形 成的职能。 世界货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国际间一般支付手段 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会引起相互之间的货币支付关系。由于这种货币支付具有相互关系, 一般采取债务相互抵消以后,只支付差额的作法。 2.国际间一般购买手段 它不是直接作为交换媒介,只是国际之间惯常的事务关系发生破裂时,一国单方面向另一国购买,即普通 商品与货币商品相交换。 3.国际间转移财富的一般手段 在国际关系中,当财富的转移不能以普通商品进行时,只能采用货币形式,如援助、战争赔款、资本输出 等。 4.充当国际储备 再生产发展及应付国际收支逆差时都需要储备基金,这是世界货币贮藏手段的表现。在当代,除了黄金 继续充当世界货币以外,世界货币正向多元化、分散化方向发展,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朗、 德国马克,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特别提款权(SDRS)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 六、货币的界说 关于货币定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在西方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不少这方面 的理论论争。这些争论,围绕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展开,即货币本质和货币构成。所谓货币本质,就是对货 币的基本特性的精确表述,即说明“什么是货币”;所谓货币构成,则是依据货币本质而确定的货币范围。前 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运用和表现。 对于货币本质的认识,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观点,即“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强调 货币的内在价值,将货币与贵金属混为一谈;货币名目论则否定货币具有内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或 票券。这两种学说显然具有片面性,只是看到货币的某些特点,没有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而马克思提出“一 般等价物”理论,科学完整地概括了货币本质。 1.货币金属论 货币金属论又称“金属主义的货币学说”。该学说将货币与贵金属混为一谈,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必须 具有内在价值;进而又认为货币必须是贵金属,货币的价值由金属的价值决定。货币金属论是一种最古老的 货币理论,理论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重商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伦理学》中,已提出 了朴素的货币金属论主张。他认为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衡量一切财物价值的尺度,并成为交换的媒介,是因 为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同时,他又认为货币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人们的协议或由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因而 其价值是可以随意变更的,这属于货币名目论的观点。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货币理论包含着货币金属论和 货币名目论的萌芽。 15 世纪重商主义兴起,他们提出鲜明的货币金属论观点。他们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也就是财富;生产 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国际间的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因此,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数量。早

期重商主义仅强调货币是财富,而晚期重商主义者(如托马斯孟)则进一步强调只有贵金属才是一国的真正 财富。后来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也都是货币金属论的倡导者。他们竭力主张货 币是一种商品,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只有金属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金本位制特别是金币本位制才是最理想 的货币制度。他们认为,铸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面值,而是决定于铸币本身的含金量,因而他们反对用纸币和 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也反对用降低铸币重量或成色的办法,人为地提高铸币的名义价值。货币金属论 将货币这种特殊商品混同于普通商品,只强调了货币的价值尺度、价值贮藏和世界货币职能,而忽视了货币 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他们认为货币必须具有十足价值,而忽视了货币同样是价值符号这一基本事 实 2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又称为“名目主义的货币学说”。它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的内在价值,而仅从观 念形态上分析货币的本质,主张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或票券,能够充当货币完全是由于国家授予其权力。货币 名目论是在与重商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主张货币名目论的主要有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和斯图亚特 等。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名目主义货币学说。 ①货币国定论 又称货币法定论。该理论从国家法制的角度论述货币的本质。早期货币国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 学家巴本(1640-1698)。他在《铸币论》中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其价值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由于国家的 权威才赋予铸币以价值。”他否认货币具有内在价值认为铸币上的印鉴并非铸币重量或成色的证明,而只是 “铸币价值的指令”现代货币国定论的倡导者是德国经济学家克拉蒲(1842-1926)。他在1905年发表的《货 币国定理论》一书中,主张“货币是法制的创造物”。他认为货币金属论只能说明足值的金属货币,而不能说 明纸币等其他货币。他声称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支付手段而支付手段具有多少价值单位,则由国家 的法制决定。货币国定论将货币这一经济范畴转化为法律范畴犯了概念性错误。货币的产生及其价值决定 受经济规律支配绝不是国家法制的创造物 ②货币职能论 货币职能论认为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不是因为有价值才投 入流通而是因为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才具有价值。英国的贝克莱在他的《质问者》书中写道:“难道 金、银或纸币不只是用来计算、记载和监督的记号或符号吗?…难道货币实际上不只是转移和记载这种 权力的符号或记号,而这种符号用什么材料做成都是无关重要的吗?”可见,他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可以用 任何材料制成纸币更优于金属货币因为纸币的成本和流通费用明显低于金属货币 ③货币符号论 货币符号论认为货币只是代表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孟德斯鸠(1689-1755)曾倡导货币符号论,他说“货 币为表示一切商品价值的符号如银币为商品价值的符号一样,纸币则为银币价值的符号。”孟德斯鸠认为纸 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是可取的,而说金属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就大错特错了。金属货币和商品各自具有内 在价值和使用价值,金属货币是表现普通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而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 ④货币观念论 货币观念论从观念的角度来分析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只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孟德斯鸠曾把货币分 为真实货币与观念货币,真实货币具有一定的重量与成色,观念货币则为货币单位的名称。斯图亚特 (1712-1780)在货币理论上把观念货币论发挥得更完全。当他着眼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说明货币的本质时,认为 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他说:“货币单位不能同任何一部分价值有固定不变的比例,也就是说,它不能 固定在任何一定量的金、银或任何其他商品上……货币只是具有等分的观念标准。”德国经济学家李夫曼 也主张货币观念论。他认为货币不是任何实体从本质上看,它只是一种无形的计量单位仅存在于人们的观 念中。显然,货币观念论只强调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而忽略了其他职能,并且混淆了价值尺度与价值标准两个 不同的概念。 综观货币名目论的几种主张,基本错误在于只强调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忽视了货币的价值尺

9 期重商主义仅强调货币是财富,而晚期重商主义者(如托马斯孟)则进一步强调只有贵金属才是一国的真正 财富。后来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也都是货币金属论的倡导者。他们竭力主张货 币是一种商品,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只有金属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金本位制特别是金币本位制才是最理想 的货币制度。他们认为,铸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面值,而是决定于铸币本身的含金量,因而他们反对用纸币和 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也反对用降低铸币重量或成色的办法,人为地提高铸币的名义价值。货币金属论 将货币这种特殊商品混同于普通商品,只强调了货币的价值尺度、价值贮藏和世界货币职能,而忽视了货币 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他们认为货币必须具有十足价值,而忽视了货币同样是价值符号这一基本事 实。 2.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又称为“名目主义的货币学说”。它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的内在价值,而仅从观 念形态上分析货币的本质,主张货币只是一种符号或票券,能够充当货币完全是由于国家授予其权力。货币 名目论是在与重商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主张货币名目论的主要有巴本、贝克莱、孟德斯鸠和斯图亚特 等。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名目主义货币学说。 ① 货币国定论 又称货币法定论。该理论从国家法制的角度论述货币的本质。早期货币国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 学家巴本(1640-1698)。他在《铸币论》中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其价值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由于国家的 权威,才赋予铸币以价值。”他否认货币具有内在价值,认为铸币上的印鉴并非铸币重量或成色的证明,而只是 “铸币价值的指令”。现代货币国定论的倡导者是德国经济学家克拉蒲(1842-1926)。他在 1905 年发表的《货 币国定理论》一书中,主张“货币是法制的创造物”。他认为,货币金属论只能说明足值的金属货币,而不能说 明纸币等其他货币。他声称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支付手段,而支付手段具有多少价值单位,则由国家 的法制决定。货币国定论将货币这一经济范畴转化为法律范畴,犯了概念性错误。货币的产生及其价值决定 受经济规律支配,绝不是国家法制的创造物。 ②货币职能论 货币职能论认为货币不具有内在价值,它的价值来自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货币不是因为有价值才投 入流通,而是因为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才具有价值。英国的贝克莱在他的《质问者》书中写道:“难道 金、银或纸币不只是用来计算、记载和监督的记号或符号吗?……难道货币实际上不只是转移和记载这种 权力的符号或记号,而这种符号用什么材料做成都是无关重要的吗?”可见,他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可以用 任何材料制成,纸币更优于金属货币,因为纸币的成本和流通费用明显低于金属货币。 ③货币符号论 货币符号论认为货币只是代表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孟德斯鸠(1689-1755)曾倡导货币符号论,他说:“货 币为表示一切商品价值的符号,如银币为商品价值的符号一样,纸币则为银币价值的符号。”孟德斯鸠认为纸 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是可取的,而说金属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就大错特错了。金属货币和商品各自具有内 在价值和使用价值,金属货币是表现普通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而绝不仅仅是一种符号。 ④货币观念论 货币观念论从观念的角度来分析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只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孟德斯鸠曾把货币分 为真实货币与观念货币,真实货币具有一定的重量与成色,观念货币则为货币单位的名称。斯图亚特 (1712-1780)在货币理论上把观念货币论发挥得更完全。当他着眼于货币的价值尺度说明货币的本质时,认为 货币是一个观念的计量单位。他说:“货币单位不能同任何一部分价值有固定不变的比例,也就是说,它不能 固定在任何一定量的金、银或任何其他商品上……货币只是具有等分的观念标准。”德国经济学家李夫曼 也主张货币观念论。他认为,货币不是任何实体,从本质上看,它只是一种无形的计量单位,仅存在于人们的观 念中。显然,货币观念论只强调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而忽略了其他职能,并且混淆了价值尺度与价值标准两个 不同的概念。 综观货币名目论的几种主张,基本错误在于只强调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忽视了货币的价值尺

度、价值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从而否认了货币的商品性及其内在价值,仅把货币看成是一种符号 总之,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只从某一方面论述货币本质都是与客观实际不完全相符的片面理论。 3马克思的“一般等价物”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等价物”理论在“货币的起源和演变”一节中已经详细论证这里不再赘述。马克思认 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体体现在 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以使用价值的资格出现,货币则以价值的直接体现物 的资格出现从而成为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特殊商品 ②货币具有与所有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货币不仅同普通商品一样,具有特定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 它具有一般的使用价马克思从商品出发在分析商品交换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又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论述了货币的职能。对货币的本质进行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形式的最为科 学完整的说明 第四节货币制度及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从历史上看各个时期的各 个国家都曾用不同的法律形式对货币流通进行种种规定,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 地发挥各种职能。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规范、统一的货币制度随着资产阶级国 家政权的确立才得以建立,成为典型的币制。货币制度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 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规定货币材料 国家在货币制度中首先规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用金、银或金银共同作为货币材料就形成金本位制、银本位制或金银复本位制。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由哪 种商品作为货币材料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的规定也是受客观经济发展过程制约和决定的国家对货币材 料的规定实际上是对流通中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进行法律上的肯定。国家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指定某种商品 作为货币材料如果这样做了,在实际中也是不能长久的 (二)规定货币单位规定 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国家通常是以习惯形成的名称为基础规定货币 单位的名称。最初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材料本身重量单位名称是一致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单位名 称和重量单位名称逐渐脱离,货币单位名称已经不再表示任何重量上的意义。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 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是规定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及成色。如英国1816年实行金本位制时规 定:货币单位名称为“英镑”,1英镑含成色为1112的黄金123.7447格令(合797克)。美国货币单位名称为 美元”,1934年1月规定其含金量为088871克。1914年中国的《国币条例》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 每圆含纯银6钱4分8毫(合23.977克)。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有些国家规定货币的含金量有的则规定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比例。在黄金非货币条件下,货币币值则主要表现为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

10 度、价值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从而否认了货币的商品性及其内在价值,仅把货币看成是一种符号。 总之,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只从某一方面论述货币本质,都是与客观实际不完全相符的片面理论。 3.马克思的“一般等价物”理论 马克思的“一般等价物”理论在“货币的起源和演变”一节中已经详细论证,这里不再赘述。马克思认 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体体现在: 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以使用价值的资格出现,货币则以价值的直接体现物 的资格出现,从而成为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特殊商品。 ②货币具有与所有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货币不仅同普通商品一样,具有特定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 它具有一般的使用价马克思从商品出发,在分析商品交换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又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论述了货币的职能。对货币的本质进行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形式的最为科 学完整的说明。 第四节货币制度及国际货币体系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从历史上看,各个时期的各 个国家都曾用不同的法律形式对货币流通进行种种规定,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 地发挥各种职能。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规范、统一的货币制度随着资产阶级国 家政权的确立才得以建立,成为典型的币制。货币制度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 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㈠规定货币材料 国家在货币制度中首先规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用金、银或金银共同作为货币材料就形成金本位制、银本位制或金银复本位制。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由哪 种商品作为货币材料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的规定也是受客观经济发展过程制约和决定的,国家对货币材 料的规定实际上是对流通中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进行法律上的肯定。国家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指定某种商品 作为货币材料,如果这样做了,在实际中也是不能长久的。 (二)规定货币单位规定 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国家通常是以习惯形成的名称为基础规定货币 单位的名称。最初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材料本身重量单位名称是一致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单位名 称和重量单位名称逐渐脱离,货币单位名称已经不再表示任何重量上的意义。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 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是规定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及成色。如英国 1816 年实行金本位制时规 定:货币单位名称为“英镑”,1 英镑含成色为 11/12 的黄金 123.7447 格令(合 7.97 克)。美国货币单位名称为 “美元”,1934 年 1 月规定其含金量为 0.888671 克。1914 年中国的《国币条例》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 每圆含纯银 6 钱 4 分 8 毫(合 23.977 克)。在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有些国家规定货币的含金量,有的则规定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比例。在黄金非货币条件下,货币币值则主要表现为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2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