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3小题,共30分) 1.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程序公正的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在程序上平等对待 各方当事人,排除各种可能导致不平等或者不公正的因素。(4分) (2)相对人参与的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 为的权利。(3分) (3)效率原则,是指行政程序的设立与采取应有利于行政效率的实现。(3分) 2.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答:(1)接受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的形式主要有通报批评和狭义的批评教育两种。(3分) (2)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被追偿)。是兼有惩罚性和补救性的责任承担方式。公务员并 不直接向受害的行政相对方赔偿,而是先由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再根据求偿权向有故意或 重大过失的公务员追偿已赔偿的款项的部分或者全部。(4分) (3)接受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依 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3分) 3.简述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 答: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有:(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指人民法院只主管法律规定的那 一部分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法将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作了列举式的规定。(2分)(2)对具 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2分)(3)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2分)(4)行政诉讼期 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1分)(5)不适用调解原则:(1分)(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2分) 六、案例分析(14分)】 参考答案: 1.本案的被申请人是B县工商局。(2分)《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4款规定,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关是被申请人。(2分) 2.本案由A市工商局或B县人民政府负责复议。(2分)《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 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3分) 3.工商机关以超过复议期限为由不予受理的做法不正确。(2分)《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 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 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本案并 未超过复议期限。(3分) 1301五、简答题(每小题 10分。3小题,共 30分) 1.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程序公正的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在程序上平等对待 各方当事人,排除各种可能导致不平等或者不公正的因素。(4分) (2)相对人参与的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 自己权益的行政行 为的权利。(3分) (3)效率原则,是指行政程序的设立与采取应有利于行政效率的实现。(3分) 2.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答 :(1)接受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的形式主要有通报批评和狭义的批评教育两种 。(3分) (2)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被追偿)。是兼有惩罚性和补救性的责任承担方式。公务员并 不直接向受害的行政相对方赔偿,而是先由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再根据求偿权向有故意或 重大过失的公务员追偿已赔偿的款项的部分或者全部。(4分) (3)接受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依 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3分) 3.简述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 答: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有:(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指人民法院只主管法律规定的那 一部分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法将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作了列举式的规定。(2分)(2)对具 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2分)(3)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2分)(4)行政诉讼期 间行政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1分)(5)不适用调解原则;(1分)(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2分) 六、案例分析(14分) 参考答案: 1,本案的被申请人是 B县工商局。(2分)(行政复议法》第 10条第 4款规定,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关是被申请人。(2分) 2.本案由A市工商局或 B县人民政府负责复议。(2分)《行政复议法》第 12条规定,对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 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3分) 3.工商机关以超过复议期限为由不予受理的做法不正确。(2分)《行政复议法》第 9条规 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 为之 日起六十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 日的除外。本案并 未超过复议期限。(3分) 1301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