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周易尙氏學校理述例 一、《周易尙氏學》二十卷,尙秉和先生撰。據《滋溪 老人傳》自述,蓋作者《焦氏易詁》、《焦氏易林注》既成之 後,於“易象”所發已多,諸生遂環請注《易》,乃成《易 注》,“以其與先儒舊說十七八不同,而又不敢自匿其非, 因名曰《周易尙氏》”。尙先生弟子梁容若云:先生是 編“定稿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已七十二(1)。此書迄 北平淪陷,未能印出。”(一九六二年臺灣文星書店影印本《辛 壬春秋》梁氏《前言》f先生殁後十年,約二十世紀六十年 代初,先生哲嗣尙讓以稿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排字付 型已畢,因“文化大革命”未果印行。至一九八○年五 月,始正式面世,是爲中華書局本(簡稱“中華本”)。時距 此書脫稿已四十年矣 〔1〕按尙先生七十歲時作《滋溪老人傳》已列《周易尙氏學》之名,似此年 此書已脫稿,與梁氏言定稿於七十二歲,有二年誤差。然自傳謂成 《易注》二十二卷,則又較今本二十卷之數多出二卷。疑初稿撰成於 作者七十歲前,又經反覆修改,至七十二歲始成定稿二十卷。故梁 氏之說蓋可信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