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水质工程学4章沉淀 撞絮凝。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越长,由速度剃度引起的絮凝便进行愈完善。所以 沉淀时间1对沉淀效果是有影响的:池中的水深愈大,因颗粒沉速不同而引起的絮 凝也进行得愈完善,所以池深对沉淀效果也是有影响的。因此,实际沉淀池的沉 淀时间和水深对沉淀均有影响,因而也就偏离了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 四、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一一进水区、沉地区、污泥区、出水区 (一)进水区 进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进水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 般做法是使水流从絮凝池直接流入沉淀池,即通常将絮凝池和沉淀池之间的隔墙 做成穿孔墙,见图412。顺水流方向为喇叭口,为防止矾花破碎,洞口流速应限 制在0.15~0.2m/s。穿孔墙地孔可以做成圆形或矩形,其直径或边长一般约为50~ 150mm,最上面一排孔须经常淹没在水面下12~15cm,以适应池中水位的变动, 最下面一排孔应在沉淀池积泥高度以上0.3一0.5m,以免冲起积泥。 (二)沉淀区 要降低沉淀池中水流的Re数和提高水流地F,数,必须减小R,对平流式沉 淀池进行纵向分格等,均可减小水力半径R,改善水流条件 沉淀区地高度与其前后有关净水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有关。一般H=3~4m。其 长度L=vT(v一一水平流速。T一一停留时间) 宽度B=Q。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互相关联,应综合研究决定,还宜 核算表面负荷率。 要求:L/B≥4,L/H≥10,每格B=38m,不宜大于15m。 (三)出水区 沉淀后的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一般采用堰口布置或淹没式孔口出流 后者的孔口流速宜为0.6~0.7m/s。f孔径2030mm。孔口在水面下12~15cm。孔 口水流应自由跌落到出水渠中,此外,还有锯齿三角堰出水。 为缓和出水区附近的流线过于集中,应尽量增加出水口堰的长度,以降低堰 口的流量负荷(一殷为10一20m3h.m)。增加堰长的办法如所示 (四)存泥区和排泥措施 沉淀池须有存泥区以便间歇地进行排泥。为便于排泥,沉淀池多采用斗形底。 排泥方法: 机械排泥:用机械吸泥排泥装置可充分发挥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且排泥可 第14页共4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